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应对历史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中历史教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620306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应对历史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中历史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应对历史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中历史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应对历史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中历史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应对历史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中历史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应对历史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中历史教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应对历史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高中历史新课程从“课程标准”到4种版本教材都出现了学术化和专业化的倾向。如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历史学家的基本工作方法、二里头遗址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等一系列内容,都是以前教师很少接触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内容。普遍反映史学研究和考古发现的新成果、新动向。新教材在内容上注重客观描述,减少了一些主观论,为学生的探究创造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各版本教材都设计了许多供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栏目。有的新教材在叙述史事时还写进了目前学术界尚未一致的认识。如,中共何时正式确立建

2、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往教材都是说在中共“三大”,现在有的新教材也仍然这么写,但有的高中教材则写成中共“二大”。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如,如何进行专题式历史教学,如何开设历史选修课,如何进行历史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如何改进高中历史学习方式,历史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等。二、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改面临的挑战(一)转变观念和转换角色高中历史教师应深刻领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摒弃传统观念中与高中历史新课标不相符的观念,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专业理念体系。树立新的教师观、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1、增强新课标意识增强新课标意识首先就得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这

3、除了自己学习领会、教学实践和反思外,还须学习借鉴他人的成果和经验教训。要增强新课标意识,就是要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特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实到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中去。2、转变课程观、教材观、课程资源观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国家明确规定,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制度,课程管理也由国家统管制逐步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分权决策制。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必过分强调教材的权威性,不必完全忠实于教材,而只是将教材作为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也不应仅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执行者、使用者,也应当结合本地区、本

4、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本地历史课程资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用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通过编写校本历史教材,成为学校课程的研制者、开发者,从而形成正确的课程观、教材观、课程资源观。3、转变教师观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历史教师的角色应发生以下变化。(1).由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高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信息源。(2).由高中历史教学的“权威”转变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3).由强制式的教学管理者转变为高中学

5、生成长的引导者。4、转变教学观新课标要求改变旧有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也应发生以下的转变。(1).必须从偏面的历史知识传播转变为更关注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2).必须从偏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特别是高中历史的学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3).必须从单一的讲解、单向的提问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阅读自学,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4).必须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6、(5).必须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重视学生差异性发展。5、转变学生观新课程站在中华民族复兴和素质教育的高度,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不再将学生当作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权威下的“奴仆”,而是将学生视作教学的主动探索者、参与者、与教师平等的合作者,将他们视作学校教育教学关注的中心和重要的教学资源。他们是独立存在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是终究将独立生活的人。以生为本,就需要我们尊重他们的正常需要,关注他们全面成长。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是单一的讲述、板书和读课文。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史实,课堂中的问答也多半是复述

7、教材中的文字,教师充当了历史知识和结论的灌输者的角色。高中历史新课程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并且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历史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源。(二)做学习型高中历史教师 1.完善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高中历史新课程采取中外历史合编和专题化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不仅把中外历史结合起来,而且几乎所有的模块都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政治、地理、音乐、美术和各种自然科学。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一方面要加深历史专业学识,另一方面也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使自己由单一的“专业型”教师培养成长

8、为“复合型”教师。近几十年来,史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研究也不断深入。史学研究一方面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对历史问题作微观探析,另一方面也呈现出综合化研究的态势,这对中学历史教学必然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看到,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摈弃了某些陈旧的观点。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点。 2.研读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相当多的历史教师平时的教学不应只满足几本“教参”或大学通史教材,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方能使历史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教师可从一些杰出的史学家,如陈寅恪、陈垣、傅斯年、钱穆、郭沫若、翦伯赞等大量传世学术论文中,选择若干精彩篇章来阅读。可以多角度地了解历史问题的侧面

9、,还可以体会史学家是如何使用史料、诠释史料以及进行论证与说明的,从而使历史教师自身思维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有效训练。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从某种角度来说,历史课堂教学就如同一篇史学论文,可以解析为一个个有组织的教学重点,通过一步步的论证(资料讨论、问题推理)来建构一个清晰的历史图像。历史教师可以藉史学论文研读来学习如何用论证的方法架构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三)做反思型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

10、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反思性学习是高中历史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充分反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反思性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它具有探究性、自主性、发展性、创造性等特征。面对高中历史新课程下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反思型教师。写教学后记,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结合自己教学反思的实践,我认为教学后记主要记录以下5点:第一、记录教学中的“亮点”,一节课下来,如果对自己在教学情境的创

11、设、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感到满意,可以记录下来。第二、记录教学中的“缺点”。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堂课,每一单元下来,难免会出现失误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失误,我们可以把它记录下来,认真进行分析、总结,使这种遗憾变成一笔宝贵的教学经验。第三、记录教学中突发的“灵感”。这种灵感是师生在双边活动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是备课时很难估计和无法体验的,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若不及时记下来,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时过境迁,烟消云散。第四、记录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往往别出一格,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在给予学生充分肯定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记录。第五

12、、记录创造性使用教材时自己的“观点”。教师职业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本身应是研究者、反思者。对教学的反思,“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是现阶段培养优秀教师、学者型教师,加速教师专业化的有效形式。”(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与专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具备反思和研究能力的教师,难以真正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四)做研究型高中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中,“教师即研究者”这个要求与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一致的。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新教法、新学法、新评价这6个“新”必然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有新思考、新研究、新作为。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有许多问题等待历史教师去研究、探讨、改进,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之,只有积极参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更新观念,并创造性地实施课程的基本理念,以研究促进教学,才能最终完成由“教学型”向“研究型”教师的角色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