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精讲精练含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619747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精讲精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精讲精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精讲精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精讲精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精讲精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精讲精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精讲精练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微专题十八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一、读一读1.古诗常用修辞手法一览表修辞手法说明示例赏析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望洞庭(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借代借用相关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如梦令(李清照)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有更突出

2、、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偶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登高(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

3、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比拟又分为拟人和拟物。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诗人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喜爱之情。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清明(杜牧)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用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点出人物和地点,一幅充满春意和乡野情趣的画面跃然纸上。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

4、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双关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诗歌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竹枝词(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写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微妙复杂的心理。2.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抒情方式说明示例赏析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5、借景抒情借助于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绝句二首(其一)(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与抒怀合二为一。蝉(虞世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借古讽今借助历史人物或事

6、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用典有时增加了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有时则是为了怀古伤今,咏史言志。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7、,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3.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览表表现手法说明示例赏析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8、国周郎赤壁。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词人心中的主要地位。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涵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有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处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

9、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抒写思归不得的忧伤。起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借雎鸟一声声的互相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0、。这首诗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该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白描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抓住所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田家(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幅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回忆)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感情。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11、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有花有人,实景空余桃花,以虚衬实,意境凄美。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漫成一首(杜甫)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第二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一句景物的“静”。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前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天姥山高峻奇伟之势;后两句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细节描写用极细腻的笔法,

12、精细地描绘人或事。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显示出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注描写是古诗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有许多方法与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除这里介绍的“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外,描写还有“观察角度多变”“声形色描写”及“多种感官描写”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既是抒情方式,也是表现手法,两者重合,参见前面“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

13、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答案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二、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这首散曲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其中“长江万里白如练”和“塞鸿一字来如线”两句在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上有何不同?答案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而且句句用比,一句一景,千姿百态,气象雄伟。“长江万里白如练”一句从形和色的角度写远望长江,形象而

14、有气势;“塞鸿一字来如线”一句只从形的角度,描写南归的大雁一字排开、划过江天的景象,既点明时令,又引人遐思。解析该散曲用了七个比喻句,从物象的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着墨,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图景。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赏析。答案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城南行刘攽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结合全诗,说说后两联是如何表达“凄恻”之情的。答案颈联是以点代面,表现幸存者生活的艰辛。渡头老翁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蛟龙蜿蜒”的河上摆渡挣钱,说明洪水泛滥后幸存者生活的艰难。尾联上句直接写百姓被水淹死的凄惨结局,下句写买鱼时想到死于水中的百姓,直接抒发“凄恻”之情。解析注意题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