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本(三篇).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617044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本(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本(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本(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本(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本(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本(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本(三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本教学理论依据:草地上的蚂蚱、花丛中的蝴蝶,神秘的昆虫世界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能蹲在地上看一上午的蚂蚁搬家,喜欢追着蜻蜓飞舞,更想捉一只瓢虫数数到底有几颗星星他们玩着、说着、画着、问着,乐此不疲。但是,螳螂有几种颜色?竹节虫长什么样?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离大自然却越来越远了。因此选择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教学内容正是遵循了纲要中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三个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所感兴趣的,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瑞

2、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能强加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在捉迷藏的昆虫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幼儿想、说、做在前,教师指导、小结在后的原则。皮亚杰还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因此,本次活动将探索过程与游戏结合起来,既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能维持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实施策略:整个活动的组织以游戏贯穿始终。1、师幼游戏,打好铺

3、垫。通过游戏“捉迷藏”,理解“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做铺垫。2、趣味寻找,探索发现。寻找花草丛中、图片中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的小昆虫,探寻昆虫保护自己的奥秘,体验发现、探究的乐趣。3、角色扮演,知识拓展。通过扮演角色,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教学目标:1、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活动准备:1、藏有螳螂、蝴蝶、蚂蚱等昆虫的花草丛。2、昆虫躲猫猫图片。3、春天的音乐,昆虫头饰若干,小鸟头饰一个。活动重点: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

4、我保护的本领。活动难点: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活动过程:1、游戏“捉迷藏”,理解“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教师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亲身感受:如果想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必须要隐藏好。2、探究、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1)找找、说说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藏在花草丛中的昆虫。请幼儿说说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讨论为什么这些昆虫藏在和身体颜色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昆虫以及与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2)看看、听听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枯叶蝶、竹节虫、兰花螳螂等昆虫是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3)找找、认认教师出示昆虫躲猫猫大图片,请幼

5、儿寻找图中已经认识的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请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其他昆虫,拓展幼儿关于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经验。3、游戏小鸟和小虫,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教师带领幼儿玩“小虫和小鸟”的游戏,鼓励幼儿将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本(二)【活动目标】1.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2.幼儿大胆探索、尝试不同的方法感知椰肉生长变化,发展探索精神;3.初步学习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活动重点】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活动难点】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

6、:经过前面的探索幼儿已有对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生长变化的认识,懂得如何从椰子果皮分辨椰子的老嫩;2、材料准备:不锈钢汤匙若干、椰果刨丝刀若干、尺子若干、刚结一层薄如霜的椰肉的椰子若干、不老不嫩椰子若干个、老椰子若干个都剖开;3、记录表若干份。【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二、活动过程(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前面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认识了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的生长变化过程,现在我们要一起来看看椰子肉会不会像果皮那样发生神奇的变化呢?1.幼儿尝试。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教师总结:嫩椰子的果肉透明、不老不嫩椰子的果肉颜色是乳白色、老椰子的椰肉颜色是白色的;嫩椰肉和不老

7、不嫩的椰肉比老椰肉好从内果皮中取出。(二)幼儿带着目的验证1.幼儿尝试。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操作过程要交换)2.师幼交流填表。幼儿尝试总结:嫩椰子很容易取出椰肉,不老不嫩椰子的椰肉用汤匙就可以取出,而老椰子的椰肉很难取出要用特别的工具才好取出;嫩椰肉薄味道有淡淡的甜,不老不嫩椰肉比嫩椰肉厚味道清甜很好吃,老椰肉最厚很难嚼很甜有奶味(三)讨论椰肉的用途教师在幼儿总结的基础上小结椰肉生长变化的过程后,问幼儿“椰肉这么神奇又好吃,你们知道它还能做什么吗?”抛出问题后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做糖果、糕点可以煮饭、煮粥、煮汤等等,教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

8、儿还可以榨油食用或制作肥皂、化妆品等等让幼儿知道椰肉的用途很多三、结束活动这么有价值又好吃的果肉,小朋友要不要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呀?现在我们就拿刨好的椰肉拿给别班的小朋友分享好吗?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本(三)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2、通过照镜子和参与照镜子游戏,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3、乐意照镜子,积极参与照镜子游戏活动,对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并用过镜子。2、物质准备:镜子人手一面。活动过程:1、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2、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9、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3、“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教师: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3、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教师;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4、引导幼儿开展“照镜子”的游戏活动。5、想幼儿介绍“照镜子”游戏的玩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