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阅读理解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61519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阅读理解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阅读理解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阅读理解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阅读理解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阅读理解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阅读理解答案 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其实,查究人生的基本,是人类本性中的固有激动,当这种激动在某一个人身上异常强烈时,他便是一个具有哲学家气质的人了。一个好的哲学家并不向人提供人生问题的现成答案,他自己受着某些基本性问题的苦苦折磨,不倦地寻找着答案,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他的问题。他的问题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哲学本意是“热爱智慧,智慧虽然无法转让,然而,对智慧的爱却是能够激发起来的。我们读一位哲学家的书,也许会对书中聪慧的议论会心一笑,但最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作者对人生的大困境的察

2、看和揭示,以及他寻求解决途径的痛苦而又不折不挠的努力。只有那些带领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这样的哲学也必定闪放着个性的光荣。我们读文学作品,常常可以由作品想见作家的音容笑貌、爱憎好恶。可是,读哲学着作时,我们面前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织出,似乎并不重要。诗人无保存地袒露自己心灵里的每一阵颤栗,每一朵浪花,哲学家却隐瞒了促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中的悲欢,只把结论拿给我们,连同事后追加的逻辑证明。谁相信人生问题的答案能靠逻辑推理求得呢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亲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灵魂深处的暴风骤雨,危机和觉醒,直觉和顿悟。人生最高问题对于一切人相同,

3、但每个人探索的机缘和途径却千变万化,必定显示出个性的差异。哲学不是一份真理的清单,而恰恰是寻求人生真理的过程本身,这个过程与寻求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哲学的魅力在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在于寻求者的个性的魅力。最后,如果一位哲学家有足够的语言技巧的话,还应该加上格调的魅力。从源头上看,哲学和诗本是一体。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的肤浅文人;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器。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往往心灵相通,他们受同一种痛苦驱逼,寻求同一个谜的谜底。1.以下对哲学家的特点的陈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同艺术家一样,哲学家也需要具有一

4、种特别的气质,他们往往带有一种异常强烈的人类本性中的固有激动。B好的哲学家不倦地寻求人生的基本的答案,能够提出属于大家、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大问题。C哲学家们往往思维缜密,客观理性,力求用严密的逻辑阐明自己的思想体系,不为情感左右。D真正的哲学家对人生具有深刻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也能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2.以下对文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只要带领泪和笑去感受和思考人生,人们就能真正地领略到哲学的魅力。B哲学家常隐瞒促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的悲欢,只将思考的结论和逻辑证明展现出来。C哲学本质上并不依靠逻辑推理而必须依赖寻求人生问题答案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D诗人激情

5、洋溢,哲学家含蓄客观,二者格调截然不同,但都可以在各自领域获得成功。3.根据文意所做的推论,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即使人们并不赞同某哲学家的结论,但只要他进行了真诚的探索,他的哲学结论也依然能够吸引我们,震撼我们。B哲学着作需要放射着诗意的光芒,诗歌里也应回荡着哲学的喟叹:二者是可以做到心灵相通的。C读者可通过作品感知文学家的心灵与智慧,但哲学着作中只能看到灰色的概念之网,所以它的作者似乎并不重要。D哲学的魅力既来自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更来自于寻求者的个性的魅力,二者是紧密结合的。答案:1.C2.B3.A 答案解析:1.试题分析:C项,“不为情感左右在文中并无依据,属于主观臆测断。2.试题分析:A项,原文为“只有那些带领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条件关系错误。C项,“必须依赖太过绝对,只是与“个人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D项,“二者格调截然不同错,诗人要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哲学家要有诗的激情和灵性3.试题分析:B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往往心灵相通。C项,“只能看到灰色的概念之网错,原文是“往往出现。D项,“更来自于无中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