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610121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XX 市抚宁县驻操营小学 X 丽丽为了解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教育在中驻操营镇的普遍现状, 同时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份具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研究 资料,因此做如下调查。调研情况分析整理如下。一、调查内容与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全镇部分典型教师及学生。2、调查内容:教师访谈调查的内容:教学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 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学生访谈调查的内容:学习理念;学习的情感趋向;学习的方 法;能力状况。3、调查方法:访谈法(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听课。二、调查结果及分析(一)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1、教学理念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

2、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 了一定的转变,但与现代教育理念仍有较大的差距。课堂教学及个别访谈显示:(1 )相当多教师对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及九年义务教育中 语文教育“总目标”表现出模糊认识。教师的教育视野不够开阔, 不能从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去关照语文教育,不能从义务教 育阶段的整体进程中估价学生个体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2 )没能更好地体会到“教和学”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 每一个孩子和谐全面地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没有 得到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尚未被大多数教师 作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中提倡和推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和语文学习规律的教育教学亟待强化。

3、(3 )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的开放体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 解和担忧。对课程结构的多元化、教材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向家庭、 社会、自然延伸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顾虑重重,反映出教师已 经适应了程式化、封闭式、静态的教学模式,对立体、开放、富有 弹性、动态的语文课程思路新理念的引入和落实有畏难和惰性导致 的抵触情绪。- -总结资料- -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 40%认为目前的语文课程“问题 较多,必须改革”,60% 的教师“赞同改革,但步子不要太大”。教 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现状感到不满,在教学的情感态度上,他们也 想寻求变化,探索新的科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调查中

4、, 90% 的教师能“经常批改”作业, 95% 的教师对待学 困生能“视其情况,耐心引导”,表现出崇高的敬业精神。(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通过各种途径、方法,调动学生 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分别是:“语文自身的魅力”占 50%,“教师的人 格力量”占 35%,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的占 15%。这一方面说明教师 们都能采用一定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表 明教师对语文自身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深,未能充分运用多种途 径,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潜力。(3)学生的情感领域并未触动语言文字既能表意,也能传情,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蕴含 着丰富的情感。然而,当前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的情感性,面无表 情

5、的语文教师,望着几十位同样面无表情的学生,这难道不是一种 悲哀吗?情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不能靠告诉、讲解,更不能靠强 制、命令,因为那样产生的只能是虚情假意,情感是在语言训练过 程中,尤其在读书过程中的体验,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讲 解课文之前,就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或“有感情地”读下一段, 这样的情感又从何而来呢?3、教学过程与方法(1 )几乎所有的教师能在规定课时内基本完成教学内容,但 其中只有一半的教师“能顺利完成”,表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时的 安排与学生实际能力并不完全适宜。访谈中一位教师说:“我们现在 几乎不会上课了,不知抓教材里的什么?粗枝大叶,粗到什么程 度?有些篇目观念

6、新了,但难度大了。课后习题要求过高,形式 单一,针对性不强,内容少,练习无从下手,考试凭借什么?作文 教学难,学生无话可说,无病呻吟,写出的文章胡编乱造。究其原 因:其一,生活内容单一,学习成了他们的全部,其二,缺少真切 而深刻的感受,优越的物质生活,百般的家庭呵护使他们很难品味 道生活的酸甜苦辣。对于古代诗文,学生知识、阅历相对缺乏,无 法充分领悟其中的意义,教师们主 X 在这些文章中能附加相关背景- -总结资料- - -.资料。特别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呼吁增加阅读材料,以帮助学生 充分感知,开阔视野。(2 )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总的来说有所加强,但在实际 教学过程中,问题仍然存在,且地区

7、也有差异。虽然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认识到应该采用充分体现学生 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但从访谈和课堂观摩中了解到“满堂灌”仍 在课堂中存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够,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教 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当然要讲知识,但把生 动活泼、具体形象的课文肢解为孤立的字、词、句;课堂上纠缠于 离开了课文整体背景的那种字、词训练,有的甚至是文字游戏。例 如,填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成了常见的现象,脱离了语境的造句和 名词解释,常使学生不知所措。一问到底。在课堂上,教师用不着边际的提问,来代替学生的 训练。这种提问,是教师按照课文情节发展顺序编排的,既不考虑 学生懂不懂,也不考虑

8、问题有无启发性。以问代讲,以问代读,一 问到底,这样好像课堂上很热闹,其实掩盖了学生的被动,与一讲 到底如出一辙。提问当然重要,但提问要有针对性(从学生实际情 况出发)、启发性(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所领悟)。有些 提问既无语言价值,也无训练价值,更无教育价值,却挤掉了学生 思考的时间、读书的时间。(3)现代教学手段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据统计,40% 的教师“偶 尔使用”或“不会使用”教学媒体,只有外人来听课时才使用。多 数教师已能经常使用多媒体。从中不难看出:教育资金的大量投入。 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观能动 增强。4、知识与技能(1 )教师的学历基本符合

9、国家对教师资格的要求,教师自身 对学历的提高充分重视。另外从实际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来看, 教师实际水平和学历合格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知识结构不 合理,信息摄入量不足等。教师们也普遍感到知识匮乏,在教学中常常困难重重。据访谈 了解到,能“经常组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教师很少, 教师综合素养的偏低,限制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向外延伸,影响着学 生艺术兴趣的激发,审美情趣的培养,从而在整体上影响素质教育- -总结资料- - -.的质量。(2 )多数教师能经常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但不少教师反映, 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更多精力搞教育科研,只能应付差事。(3 )教案书写任务繁重,书写内容多,形

10、式繁琐,每天大部 分精力都用在抄写教案上了,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案 是教师上课的蓝本,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二)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1、学习理念(1)“探究”、“合作”式的学习理念在学生中不够深入,一部 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不高。“偶尔”和“从不”向老师或同学请 教问题的学生有 80%,另一方面也说明语文学习过程中,师与生、 生与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渠道不够畅通。(2)85% 的学生认识到现代化教学媒体的重要性。这透视出现 代教学媒体的充分运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与日益发展的信息时 代特征相吻合。(3)60% 的学生能够及时弥补语文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但仍有 30%的学生“暂时搁置”、“

11、置之不理”。这种情况说明语文教育除了 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之外,更应注意激发学生 学习语文的兴趣。(4 )大部分学生把教科书列为主要阅读内容。一部分学生把 作文书刊作为最主要的阅读书目。阅读卡通、连环画和科幻小说的 有一小部分学生,结合调查数据和访谈内容可以看出,学生阅读面 相当狭窄,能够综合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报刊的学生甚少。2、学习的情感趋向(1)80% 的学生能够坚持朗读(或背诵)课文,这对语文学习 无疑是有益的。当然这种情况与教师的倡导、督促有密不可分的关 系。(2)20% 的学生“不太喜欢”、“不喜欢”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这反映出语文教育的实际效果和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

12、存在差距,需 要积极弥补。(3)95% 的学生对取得较好的语文成绩有一定信心,表明学生 在语文学习的情感领域达到了较高水平。这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实 践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潜力,快速高效地学好语文课程 具有重要意义。(4)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趋向- -总结资料- - -.学生喜欢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这符合学生“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期的认知特点。狼牙山五壮士等都是他们喜欢的 篇目。学生们还喜欢科技、科幻类作品,反映出学生们对新科学技术 的热切关注。还应增加一些反映现实生活,描写环境保护、能源节 约、经济发展、童话、神话等作品。3、学习方法(1 )访谈显示。 50%的学生能够“课前

13、预习,课后复习”。这 种较为理想的自主学习方式,在访谈中所占比重不够理想。传统的 “听讲、记笔记,做作业”的学习方式占 40%,还有的学生学习方 法不当,这直接影响语文学习效率。(2)50% 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 “找同学商量”,另有一部分学 生“请教老师”和“独立解决”。统计表明,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解决 学习中所遇困难的能力较差,这与我们大力倡导的“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法之间存有明显的差距。4、能力状况(1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更不能 融会贯通、应用自如、形成能力。(2 )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能力,个性化的思辩能力与创新精神 缺乏。(3)语文课外阅读量不足。三、调查结

14、论与建议(一)结论通过上述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存在模糊认识,课程标准未起到应有作 用,课程评价方式不尽科学。2、教师教育教学情感、价值判断与现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 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深。3 、教师对现代教育过程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够准确,学 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有效体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4、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尚不理想。5 、学生对语文学习相对缺乏自主性。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学 习视野不够宽广,综合实践能力较差的状况。6、调查显示,爱国主义情结在学生情感审美中占有重要地位。- -

15、总结资料- - -.同时也发现,现行教材中反映现实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题 材的篇目匮乏。在时代较久远文章的学习中,背景知识较少,导致 学生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7 、学生普遍掌握了一两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在运用综合、 灵变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面还存在不 足之处。8 、学生阅读量少,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语文学习的 自我评价机制没有形成。语文综合能力中个性化的思辩能力与创新 精神缺失。(二)建议1 、加强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强化课程标准在教 学实践中的指导地位。2、语文课程的评价要对语文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大力加强形成性评价,注重定性 评价。除采用传统的测试和作业外,综合采用各种评价手段。3 、充分发挥语文教育中人文因素对学生精神领域的熏陶、感 染作用。注重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审美理念的 培养。4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置应更多考虑城乡差异,符合学生身 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5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变 “满堂罐”的被动为主动学习。且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 择、评价系统的设计,都应有利 于推进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6 、各级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