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坊村自建回迁楼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606668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坊村自建回迁楼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阳坊村自建回迁楼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阳坊村自建回迁楼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阳坊村自建回迁楼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阳坊村自建回迁楼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阳坊村自建回迁楼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坊村自建回迁楼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阳坊镇小城镇建设项目建议书阳坊村自建回迁楼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零零柒年拾月目 录第一章 阳坊镇概况11. 阳坊镇现状情况2. 阳坊镇阳坊村位置及四至3. 项目由来及背景4. 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5.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意义7 1. 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阳坊镇阳坊村基础设施现状滞后,村民期待改善居住环境。3. 妥善解决村民搬迁上楼后的民生问题4.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第三章 市场预测10 1. 回迁情况及发展前景 第四章 项目建设选址11第五章 项目规划方案、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12 1

2、. 项目规划方案 2. 项目建设规模3. 项目建设内容 第六章 项目建设条件131. 给排水2. 供热3. 供电4. 通讯5. 燃气第七章 环境保护141.大气环境目标2.噪音环境目标3.环卫设施4.环保措施第八章 消防、节能、节水.15 1. 消防2. 节能3. 节水第九章 项目组织实施安排16 1. 项目组织结构第十章 项目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安排18 1. 项目建设周期 2. 项目工程进度安排第十一章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9 1. 项目投资成本估算2. 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效益分析201. 经济效益分析2. 社会效益分析第十三章 结论21第十四章 附件及附图22第一章

3、阳坊镇概况1. 阳坊镇现状情况阳坊镇位于北京城区外西北,昌平区西南部,北靠昌平区南口镇、马池口镇,东与昌平区马池口镇、海淀区上庄镇,南与海淀区苏家坨镇接壤,西依太行山余脉与流村镇毗邻。镇域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6.5公里,辖域面积约40.5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驻军部队11个,占地约10.3平方公里。京密引水渠自东北向西南贯穿镇内,沙阳路、温南路、颐阳路和沙三铁路交汇境内。镇政府驻地阳坊,距昌平城区约11.8公里,距北京城德胜门约3l公里,镇内有7路、20路、642路、914路公交车连通市区及四面八方,并且六环高速公路已开通,沙阳路出口距镇中心仅500米。另外作为镇区主干道的沙阳路及阳八路正在拓宽

4、修建中,使镇内与周边道路的交通畅通无阻,便捷的交通和优美的自然景色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阳坊镇临近西山,山景突出、景色宜人。区域及周边集中了大觉寺、凤凰岭、阳台山、鹫峰山、莲花寺、百旺山、虎峪风景区、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等人文盛景。镇内具有优越的资源条件,其境内的“神岭千峰”是京城著名的燕平八景之一;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旅游,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及便利的交通可达性,使阳坊镇成为一个休闲度假的基地。多年来,阳坊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北京市城镇重点镇建设的契机,积极拓宽思路、扎实工作,以发展特色餐饮及休闲旅游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重心,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使镇域经济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餐饮、房地产等三产服务业发展迅速,如西贯市村的清真寺、白虎涧自然风景区等旅游资源得到较好的维护和开发,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同时,老字号阳坊涮肉特色餐饮知名度稳步提升,市场效益进一步扩大;另外,碧春园小区和香江别墅等房地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房地产业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已经显现。2.阳坊镇阳坊村位置及四至阳坊镇镇区由镇北的阳坊村(以汉民为主)及镇南的西贯市村(以回民为主)组成,阳坊村人口约2500人,700户左右。阳坊村北侧为正在修建的阳八路(阳坊八达岭高速),东侧临近京密引水渠,南侧为阳坊镇中心市场,西侧为阳坊镇主干道温南路(温泉南口

6、)。3.项目由来及背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近年来,阳坊镇阳坊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村民居住的房屋多为自建平房,一些房屋已经年久失修;村内道路交通不畅,出行不便;市政配套设施不健全,污水排放问题急需改善。可见,阳坊村村民的居住状况已经不能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不能满足村民继续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阳坊村村民迫切期待改善居住环境,搬迁上楼。阳坊镇阳坊村自建回迁楼这项工作的提出,符合阳坊镇

7、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回迁楼建成后,阳坊村村民将集中居住在新建小区,形成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居住社区。这一举措将切实的改善阳坊村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加快阳坊镇小城镇现代化进程,全面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4、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市化进程,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广大阳坊镇村民的要求,阳坊村委会决定自行建设回迁楼,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阳坊镇阳坊村自建回迁楼项目是在镇政府的领导下,由阳坊村村委会主持,多个开发商全力

8、配合,阳坊村村民大力支持,多方共同合作完成。5、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5.1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5.2昌平县域总体规划5.3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镇域规划5.4阳坊镇镇委、镇政府领导对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意义1. 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七大会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

9、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今后五年,阳坊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镇广大人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打造现代化小城镇,按照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加快全镇现代工业区、中心商贸区、旧村改造区、生态旅游区、都市农业区、军营文化区“六大产业区”建设,努力把阳坊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现代化宜居小城镇。阳坊镇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一五

10、”规划所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实现2020年远景规划奠定坚实基础。经济工作在2006年的基础上,通过五年的努力,到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9.6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7亿元,财政收入完成6800万元,工商税收完成1.2亿元,农村人均劳动所得达到1.2万元。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用十至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把阳坊打造成拉动昌平西南部发展和服务海淀西北部中关村产业基地的经济增长及生活服务区、宜居小城镇、和谐新农村。2. 阳坊镇基础设施现状滞后,村民期待改善居住环境。 地处北京西北的阳坊镇,是历史悠久的京畿古镇,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优势,良好的市场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高素质的人才队

11、伍,完善的服务功能和高效率的办事水平以及蓬勃发展的镇域经济,向世人展示了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但是,现阶段阳坊镇阳坊村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房屋多为自建平房,有些房屋已经年久失修;村内道路交通不畅,出行不便;市政配套设施不健全,污水排放急需改善,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上述问题反映了阳坊村基础设施现状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影响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阳坊村村民迫切期待改善居住环境,住上设施齐全、文明整洁的新楼房。加强阳坊镇阳坊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村民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尤为迫切。3. 妥善解决村民搬迁上楼后的民生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中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

12、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阳坊镇阳坊村在自建回迁楼的项目中,充分考虑了村民搬迁上楼后的生计问题,计划在回迁楼中位置较好的地段,配置商业楼,满足居住区域对商业配套设施的需求,同时用于出租出售,所得收入可用于搬迁上楼后的物业费及供暖费等相关费用,另外商业楼可以解决部分村民的劳动再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并且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改善了生活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也可以用于

13、发展社区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实现村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4.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阳坊镇阳坊村自建回迁楼项目,符合阳坊镇小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有利于加快阳坊镇小城镇的现代化进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这一举措将切实的改善阳坊村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和生活水平。回迁楼建成后,阳坊村村民将集中居住在新建小区,形成一个环境良好、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居住社区。阳坊镇阳坊村自建回迁楼项目建成后,村民搬迁上楼,将腾出大量的土地用于再开发。这些地块可以进行房地

14、产土地一级开发,实现土地挂牌上市交易,吸引开发商关注,将实现土地的再生价值。作为中关村及上地产业园的辐射区,通过房地产开发带动小城镇建设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阳坊镇必将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工作便利、生活舒适、旅游休闲的城市新区。届时,将带动阳坊镇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促进居民就业增长,实现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明天的阳坊镇,现代化的宜居小镇,拔地而起的商务区,民俗风情浓郁的人文景观,与生机勃勃的工业园区交相辉映,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悠久历史文化,展现着现代化大都市首都重点镇的绚丽新姿,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2008年奥运会,走向未来。第三章 市场预测 1. 回迁情况及发展前景阳坊镇阳坊村人口约2500人,700户左右,拟按人均50平方米建筑面积分配,自建回迁楼预计建筑面积为125000平方米,另配置5000平方米商业楼。其建筑形式为六层南北通透的低密度板楼,具有采光、通风良好的优势,居住舒适,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氛围。在位置较好地段配置商业楼,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届时将建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功能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