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年级检测考试试卷语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600355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年级检测考试试卷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年级检测考试试卷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年级检测考试试卷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年级检测考试试卷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年级检测考试试卷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年级检测考试试卷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年级检测考试试卷语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贵州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语文检测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豇豆(jing) 省亲 (xn) 纵横捭阖(bi) 供不应求(n)B. 落色 (lo) 锃亮 (zn) 果实累累 (li) 斗转参横(shn)C. 睥睨 (p) 祓除 (f) 书声琅琅 (ln) 不着边际(zhu)D. 稽首 (q) 奢靡 (m) 冠盖相属 (zh) 审时度势(du)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昆

2、明南濒滇池,三面环山。由于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气候温和,无冬无夏,四季如春,是极负盛名的“春城”。B. 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C. 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告诫年轻人,要想在中国创业成功,不能简单照搬美国的创业模式,勿期望一蹴而就。D. 你不用担心,你的难处,也就是我的难处,如果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是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成功学家们在考察了那些具有杰出的个人品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后,得出了用耐心把

3、一件事坚持做下去是所有成功者拥有的特质。B. 我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使塑料业务增长了两倍多。虽然功劳赫赫,但我显然已经得罪了公司总部的一些强权人物。C. 良好的商业信誉是靠长期的艰苦努力建立起来的,它本身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徽商的发迹,与努力建造和积极维护自己的信誉是分不开的。D. 班主任从他的两次月考失败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他不善于总结归纳,二是他一遇到难题就不知所措。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站在这座古希腊巴特农神庙式的纪念堂前,仰望以战时林肯总统的形象为蓝本的雕塑,感受最深的就是那雕塑巨大的悲剧震慑力: , , , , , 。使他显得严肃的连

4、鬓胡是接受纽约一个小女孩的建议留下的。表情锐敏而谦逊 坐椅扶手两边,左手握拳,右手张开额头皱纹如同刀刻 眼睛深邃地凝视远方张手则不以败敌为仇 握拳以誓死拯救联邦A B C 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筷子漫谈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

5、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经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

6、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已呼之欲出。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 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

7、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筷子的种类甚多,制材五花八门。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造型更是层出不穷,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 我国是礼仪之邦,行为举止讲求合情入理,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是一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使用筷子就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

8、。5关于筷子的特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外观粗朴简陋,但国人对其情有独钟。B筷子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堪称使用方便。C筷子因其取材为木材和竹子,价廉物美。D筷子的种类造型众多,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B“筷子”一词的由来有成说。据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的记载可知,吴中民间船家讳言“住”字,故更名为“筷子”。C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的表现。D筷子因其制材、造型、色彩

9、、图案等种类众多、五彩纷呈,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还带来审美享受。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筷子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一餐三器并用使用起来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由此可以看出东方智慧的独特之处。B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生活中人们使用物品均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这是一种礼仪文化。C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五千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已不只是一种器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中任何一件物品探究起来都和文化有关。D韩非子喻老篇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因为筷子只应该“大朴胜华”。三、(

10、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同“潴”,水停聚处)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河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

11、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 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梁适叱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

12、名,命中吏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宋史列传第七十五,有改动)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 诛:索求,勒索B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 估:估算C帝怒,却其奏不视 却:拒绝,推开D进用冢司,岂应得预 预:参与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唐介“忠直”的一组是 ( )介坐驿门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介筑堤阑之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介是个执法很

13、严的人,他下令:不该给辽使的东西一律不给,谁损坏了我们的东西就抓谁。结果辽使乖乖地都离开了。B沿田边的池水每年泛滥,毁坏了农田。宦官杨怀敏想划城西十一村的田地用来积水,唐介认为这种办法太笨,他用筑堤之法拦住洪水,百姓都认为办得好。C唐介为官不怕得罪其他官员,甚至在发怒的皇上面前仍坚持自己的意见,虽最终被贬英州,但毕竟扳倒了走后宫路线的宰相文彦博。D仁宗对唐介十分恼火,不但不看他的奏疏,还说要把他贬谪到远方去;但皇上又担心贬谪途中唐介出事,自己因此而担坏名声,于是就让近侍大臣护送唐介去英州。 第卷四、(23分)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译: 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译: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葛胜仲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