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科老师教学计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60021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学科老师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学科老师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学科老师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学科老师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学科老师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学科老师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学科老师教学计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高中数学学科老师教学方案高中数学学科老师教学方案一 一,教学内容这学期按照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教学任务比拟重。选修1-1,第三章导数,根据教研室的方案,应该安排在春节前。鉴于期末考试临近,这一章没有学习,所以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个局部:选修1-1 导数,选修1-2,共四章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大与复数的引入。二,教学策略根据年山东省高考数学(文科)大纲的要求,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实在重视学生学习的施行,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劳动。精心备课,精心指导,针对目的学生不放松,努力使目的学生数学成绩有效,积极交流,进步教学程度,同时认真学习框图,学习新课程,应用新课程。第三,详细措

2、施这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教学工作:1、注重学习方案指导学习,善用好学案例。注重研究老师如何说话,就是注重研究学生如何学习。2.尽量分层次做作业,尤其是加餐,进步尖子生的学习成绩。3.特别注意学生作业的落实,不定时查看学生的集锦和作业本。4.组织单位通过,做好试卷讲评工作。5.积极沟通目的学生的想法和感受高中数学学科老师教学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教育教学方案,在学校、年级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根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才能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开展,为

3、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根底。二.学情分析p :上学期期末考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于高一期末考有进步,但还不是很理想,理科生数学学习的难度本学期将增大,加上学业程度考试,所以本学期学生面临的压力将更大,任务艰巨。三.教学目的任务要求分析p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数学选修2-2,2-3和学考复习。(1)认真把握“标准”的教学要求。(2)通过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络,浸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3)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4)把握学考大纲复习标准四、主要措施1.明确一个观念:高考好才是真的好。平时不好高考肯定不好,但平时红旗飘飘高考时未必红旗不倒。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在照顾到学生实际的前

4、提下起点要高,注意培养后劲,从整体上把握好的自己的教学。2.以老师的精心备课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换取学生学习高效率。 3.将学校和教研组安排的有关工作落到实处。高中数学学科老师教学方案三 一、教学内容分析p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苏教版)中 “3.4互斥事件”第1课时。教材既介绍计算概率的两种简单模型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开场学习求解复杂事件的概率。对复杂事件的概率的计算,就需要分析p 复杂事件与根本领件间的关系,以及复杂事件发生的概率与根本领件发生的概率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引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概念,从中浸透化繁为简的指导思想。本节内容在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为A级。二

5、、学生学习情况分析p 针对本校提倡的“先学后批自纠点评反思”教学流程,学生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对教学案中的“自学质疑”板块已有较好的把握,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其中问题,但仍有局部学生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根本领件三者概念产生混淆,对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应用不太纯熟,对问题的情境的理解不够到位,分类讨论、正难那么反的数学思想还没得到深度认同。三、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在新课程标准施行背景下,结合市教育局倡导的“三案六环节”教学形式,结合自身“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设计思路展开的,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突出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主要发挥引导、评价及完善功能。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

6、究、讨论问题的时机,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决疑难问题的尝试活动,在知识稳固和灵敏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和创造性思维的才能。四、设计思路(1)从时间分配上来说,首先由学生答复课件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占用10分钟,接着有15分钟的精彩展示,由学生根据课前板书的内容展开讲解交流,然后借助导学案的稳固题、变题进展讨论占用15分钟,最后有5分钟的课堂小结。(2)从教学安排上来说,上课前,学案学生提早完成,老师及时审阅初步理解学情状况;课堂上,学生精彩展示细致书写并配以适当讲解到达自己说的出,大家听得懂,接着,提供变题让全体学生积极解答到达及时稳固升华的目的,

7、接着学生完本钱课时的稳固案,最后,让学生作出课堂反思总结。(3)从内容安排上来说,分三大块:第一块,问题情景(课件);第二块,交流展示(预习案);第三块,稳固进步(稳固案、变题)。五、教学目的1. 理解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概念;2. 能判断两个事件是否是互斥事件还是对立事件;3. 理解两个互斥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4. 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在顺向思维受阻时,转而逆向思维;5. 通过学生“自学、互学、群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六、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率的应用;教学难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念的理解;教学准备:学案、稳固案、多媒体

8、课件、遥控激光笔。七、教学过程设计(一) 课前:学生完成预学案,老师及时审阅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立足于问题处理,一方面,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考虑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而且可以进步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从而到达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案批阅反应的信息,很好地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抓住学生的难点和疑点,从而进步课堂讲解的实效性。师生活动 老师:由课代表转发教学案(教学案另补附上)学生:独立完成预学案局部,并及时上交(自学)老师:及时审阅,做好反应后返还学生学生:领取教学案,互相讨论做好订正(互学、群学)学情预设 学生通过“自学、互学、群学”后,主要会有如下疑难问题:(1)

9、交流展示中第1题,学生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2)交流展示中第2题,学生在正面分析p 问题时分类的情况较多,尝试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解决,从而防止分类,浸透“正难那么反”的数学思想.(3)交流展示中第3题,学生在将复杂事件通过根本领件表示时有一定的难度,还有解答时的标准性有待加强.(二) 课堂:老师设计问题串,学生互动交流设计意图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一组好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到一种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课堂上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师生活动 老师:问题1.设置问题情景,一次考试中,一位学生能否既为良又为优? 学生:老师:问题2.那么这位同学体育

10、成绩为“优良”(优或良)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老师:问题3.尝试抽象出互斥事件的概念及概率的求解公式?学生:老师:问题4.在两个互斥事件中,假如必有一个发生,那么两者的关系如何?学生:老师:引导学生找出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关系并加以总结.(三)课堂:学生精彩展示,老师实时点评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学生的内驱力是老师的艺术所在。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在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到达让学生不仅会写而且会说,学会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把自身的角色转换到听众的位置并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形成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进步的和谐场面。师生活动 老师

11、:根据学生板演内容,学生有序讲解。学生:老师:问题1:口述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根本领件的概念,并说明三者的关系?学生:老师:问题2:此问题可以从反面这个角度考虑吗,有怎样的效果呢?学生:老师:问题3:比拟发现设置的两个问题,给同学哪些启示?学生:老师:问题4:变题介绍将“4只红球,4只白球中随机取出3只球”,给出的以下事件是对立事件的有哪些?学生:(四)课堂:老师擅长变题,学生随机应变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的深度应该逐层推进,注意将学生思维进步到一定的高度,从而到达智慧火花的碰撞。老师可以擅长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步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12、师生活动 老师:问题1:迅速完成稳固案的强化练习,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点?学生:老师:问题2:解答概率习题的标准?学生:学情预设 既完成预学案上习题之后,老师发放稳固案供学生解答,主要问题预测如下:(1)矫正反应中练习题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知识点的强化.(2)学生对概率解答题的解答标准有所欠缺.(五)课堂:学生自我总结,老师完善补充设计意图 经过习题演练过后,必须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将数学学活,知识的升华过程所能到达的高度因人而异,但数学素养的进步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弥补。通过学生的总结,不仅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而且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各取所长,到达“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境界。师生活动 老师:问题1:变题中,分类的情况有哪些?学生:, 老师:.老师:问题2:出现“至多”、“至少”字眼时,常常需要逆向思维?学生:, 学情预设 主要难点如下:(1)学生对问题分类过多时,需要细心考虑,要求“不重复,不遗漏”的原那么;(2)学生解决问题时习惯正面解决,对逆向思维的把握不准。(六)课后:学生完成稳固案,老师及时批阅反应设计意图数学知识的内化是需要一个过程,是经过学生自身的磨合才能得到认同的,经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及时稳固,到达预期的效果.作业布置 1.稳固案必做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