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599224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杨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画杨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画杨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画杨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画杨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画杨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杨桃》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杨桃吗?谁吃过?今天想不想尝尝?生:想吃。(有的见过,有的没见过。)师:这节课只要你用心读书,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课后就有杨桃吃了,能做到吗?生:能!(兴奋地)师:(出示杨桃)看,小杨桃来啦!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坐在你的位置上,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生:在我的位置上,看到的杨桃是像椭圆形的。生:我也看到的是椭圆形的,但还有一棱一棱的突出。师:那就是一棱棱的果肉。这几个同学看到的就像是我们平时一般情况下看到的杨桃的样子。(板书:平时的样子)。还有不同的发现吗?生:在我的位置上看到的杨桃是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师:在她旁边的同学,你看到的呢?生:也是像五角星

2、的样子。师:哦,他们看的样子挺特别的。(板书:像五角星的样子)。师:同学们,同样的杨桃你坐在不同的位置上,看到的样子就不同。大家观察真仔细。有一个小朋友像你们一样也在认真观察杨桃,并画下来了,他看到杨桃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学习11课画杨桃(板书课题)生:11画杨桃(齐读)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生:是谁画杨桃?生:通过预习,我来解答,主要讲“我”画杨桃。生:“我”怎么画杨桃?师: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读书解决,老师帮你们记下来。(板书:1、怎么画?)生:“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样?生:我来解答,“我”把杨桃画成了像五角星的样子。生:谢谢你的解答。生:我想知道,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师:这个问题也可以读书解决。(板书:2、发生了?)生:通过写画杨桃这件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师:记下这个问题。(板书:3、道理?)同学们,你们很会读书,也越来越会问了,像这样的以事件作题目的文章,我们在读题的时候,就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件事是谁做的?怎么做的?结果如何?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清楚了吗?生:清楚了。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师:现在我们要开始读课文了,请大家端好书,认真读一遍谭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可以查字典或问同桌,读完课文后再来读生词,开始吧!生:(自读课文,生词)师:(出示课文6个生字词)生词会读吗?生:会。师:(指生领读,其他生跟读)生:我来给刘晋铭纠正,“叮

4、嘱”的嘱不念sh,要读zh,请跟我读“嘱”“叮嘱”。生:谢谢你,我会读了。师:看这节课生字,在认读和写法上你有什么困难或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生:我提醒大家,“半晌”的“晌”不要与“响亮”的“响”混了,“晌”是日字旁,请大家跟我读“半晌”。生:我提醒大家“教诲”的“诲”要读“四声”不要与“悔”混了,请跟我读“教诲”。生:我提醒大家“严肃”的“肃”,下面的撇和点写时要朝外,不要写错了。师:许瀛彻提到了,“肃”的写法,老师想问问你们,“肃”的笔顺怎么写?生:横折、横、横、竖、竖撇、撇、点、竖。师:请注意他写的最后四笔,有不同写法吗?生:我认为应该是竖撇、竖、撇、点。师:老师赞同你的写法,应该是竖

5、撇、竖、撇、点,记住了?生:记住了。师:请大家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肃”字(师范写,生书空)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在本上写一个。(生在本子上写字,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字写得很认真。下面请同桌俩检查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同桌读课文,师巡视指导)师:课文朗读上还有问题吗?生:没有了。师:谁来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写了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仔细观察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老师到我的位置上审视了一下,然后同学轮流到我座位上看,同学们不笑我了,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生:王杜若,我给你纠正一下,不能说画成五角星,而是画成了像五角星的样子,另外,你说的太多了,能简

6、单点吗?师:对,谁能帮她再说简单点?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生:这篇课文讲我在美术课上,把杨桃画成了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嘲笑我。师:结果呢?老师引导我们?生:老师引导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师:对,结果这样说就可以了。同学们,像这样写事的文章,我们就可以用“谁,什么时候,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的方法学习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师:就按这样的方法,同桌再互相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同桌之间说课文主要内容)三、品读课文,解决问题。师:课文内容我们清楚了,下面请大家带着你们提出的“我是怎么画杨桃?”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有想法了小组里交流交流。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小组交流)(师

7、巡视,了解,点拨)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边读边想,边读边画。师:谁来回答?生:请大家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我认为作者是认认真真地画。师:好,你说的不错,请大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PPT出示句子)。你能抓住重点词说说作者是怎么画的吗?生:(读了几遍句子)我抓住了认认真真看,真真实实的画这两个词理解的。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请大家联系上文再读读这句话,想想作者是怎样认真看,老实画的?生:(读了一遍一、二自然段)请大家看第一自然段,“父亲经常叮嘱我要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师:孩子,你找的挺认真,但是你听清老师的问题了吗?美术课上,作者是怎样认真看,老

8、实画的?应该在第几段?生:在第二段,“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角星的什么东西。”我觉得作者是相信了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画了什么。师:你讲得真好。同学们,作者坐在了前排靠边的位置上,看到的杨桃是像五角星的什么东西,(生答),就把杨桃画成了像五角星的样子(生答),可见,作者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生答)。(板书: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师:认真看,老实画,你们读懂了吗?生:读懂了。师:同学们,作者和你们一样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读到这儿,你能用四个字概括一下“我”是怎么画的吗?生:我是“实事求是”的画。师:说得好!(板书:实事求是)“我”

9、是怎么画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吗?生:解决了。(师擦掉问号)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继续读书,找到相关句子,多读几遍。生:(读书画句子,小组交流)生:请大家看第一自然段,“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我觉得是父亲教导作者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他才会这样做。师:你很会读书,抓住了重点句子。请同学们读几遍这句话。(PPT出示句子)(女生读,男生读)请大家再读一读这句话,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你能理解父亲的话吗?生:我抓住了“叮嘱”这个词,“叮嘱”的意思是反复的提醒,父亲反复提醒“我”这一句话,说明

10、这句话很重要。师:没错。“叮嘱”这个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生:告诉。生:嘱咐。生:叮咛。生:嘱托。师:这些问都可以。生:老师“催促”行吗?师:哦,“催促”可不行,它们意思不一样,叮嘱没有催的意思。生:知道了。师:同学们,我们在读课文时,遇到重点词,也可以像这样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内容,这也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谁还想说?生:我抓住了,“不要想当然”来理解,“想当然”的意思是凭着自己的想法去看事物,父亲说不要想当然,就是告诉作者不能凭着自己的想法去看一件东西,那样做会画变样的。师:你挺会思考的,是联系实际理解了父亲的话。同学们,“想当然”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想法去看待事物,这样做行吗?生:不行。师:那作者是

11、怎样做的呢?生:作者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实事求是的画。师:这样一对比,“想当然”这个词理解了吗?生:理解了。师:好,让我们齐读父亲的话,把它牢牢记在心里。生:(齐读两遍父亲的话)。师:同学们,之所以作者会这样做,正是因为从小父亲对作者的教导要实事求是的作画。正如开课时,你们坐在不同的位置上看到了杨桃不同的样子,我们就应该看到的是什么,就说什么;看到的是什么,就画什么;看到的是什么就坚持什么。孩子们,老师相信实事求是这种思想,一定会走进你们的心里,落实到你们的行动里。能做到吗?生齐答:能!四、全课总结,巩固练习。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这节课先学到这,请大家对照板书,想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组

12、内先交流,再指生说)生:我学会了六个生字的认读。生:我知道了“肃”的正确笔顺。生:我知道了“叮嘱”的近义词和“想当然”的意思。师:这些都是知识上的收获。生:我知道了要实事求是的做事。生:我还知道了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师:这些是思想上的收获。生:我知道了以事件为题目的文章的质疑方法。生:我学会了写事文章的把握主要内容方法。生:我还学会了换词法和抓重点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师:这些是读书方法上的收获。师: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真多呀!看小杨桃在向你们招手啦!(指杨桃,学生笑)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行吗?生:行。师:请同学们打开检测小卷,“过三关”三分钟能完成吗?生:能。(学生答小卷,完成后集体

13、汇报,订正。)师: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挺牢固的。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看看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生:请大家看第11自然段,“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我想问为什么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呢?生:再请大家看第18自然段,这里老师同学们回到座位后,为什么神情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师:你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来提问,很好。生:请大家看第12自然段,这里有个破折号,还有14、16自然段的省略号,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师:你抓住了标点符号来质疑。生:为什么同学们一开始看到作者的画后哈哈大笑,后来却不笑了呢?生:请大家看最后一段,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师:你是从课文重点句质疑,你也很会思考。(还有学生在举手)师:还有不少同学想提问,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发问了。老师发现了咱们班同学不但爱问问题,而且也越来越会问了,老师真替你们高兴,你们这样会读书会思考,把鼓励的掌声送给自己吧!(学生面带笑容,兴奋地鼓掌)师:请大家带着这些没解决的问题,回家继续读书,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交流,好吗?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