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59646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两千五百多年来,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论语 中的道德修养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将是我们应当深思的问题。和谐社会 道德修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它之所以能够至今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而不倒, 正是因为它在发展 过程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而这个文化的主体便是由以“仁 ”为主要内容的儒家文化作支撑的。两千五百多年来, 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已经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 塑 造了中国人的性格, 形成了宝贵的思想文化传统, 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道德 规范、教育理念、审美情趣等等,都有着极其

2、深远的影响。孔子提倡的 “仁”,其中一个重要 的内涵就是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尤其注重严于律己。 人要通过 “修己 ”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 感、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更是有现实意义, 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推敲、反 省和改正,以提高我们自身道德修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 当今社会人们提高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在物欲横流的经济时代中, 缓解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似乎已经成为了 我们生活的重心。纵观 2007 年内发生的大案,贪污腐败、非法集资、监守自盗、 “高智商 ” 的计算机犯罪等等层出不穷。 尽管我们只是管中窥豹, 但是其中折射出的世间百态, 值得我 们仔细深思和回味。

3、人们往往忙碌于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 渐渐忽视了对自身精神文化的建 设和道德素质的提升。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继承与繁荣是极其不利的。孔子的儒家思想核心是 “仁 ”,其目的是实现 “德治”。这就要求通过个人的内在修养,以 形成 仁”的德性。孔子曾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 公冶长),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述而)。这些与我们社会总体道德修养现状不谋而合, 直指组成这个社会的个体 人所存在的问题: 人们道德观念日渐淡薄造成世风日下。与此同时,孔子也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仁。修己以安百姓。”(论语 宪问)。以此

4、来说明道德修 养以及自律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想又好又快地发展、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实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公民道德修养水平势在必行。二. 提高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标准及其现实意义论语 学而篇中首次将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标准作了概括表述-子曰:君子不重,明确指出道德修养所要达到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的标准就是君子,君子就是有仁德的人,而君子的标准则包括五项具体内容:举止;学习;品质;交友;态度。这对于我们现在来说也是相当实用的。下面,我就以上几个 方面具体论述。首先,“君子不重, 则不威 ”讲的就是君子的言行举止应当达到的标准。 “重”是庄重, “威 是有威严,即是君子(如

5、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其中又可以分为语言、仪貌、行为等几 个方面。 庄重威严作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在这个忙碌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此前中外媒 体均有过多次报道:中国旅行团到某某地旅行,言行极不文明。比如随地吐痰、购票插队、 大声喧哗、 在禁止照相的地方无视规定等等。 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并不是偶然的过失, 而是 多次反复出现的。 这使中国人在 “世界最不文明旅游者 ”排行榜上榜上有名。 这也直接导致了 一个大问题: 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再次因为其子民缺乏道德修养而声名狼藉,而道德素质低下成为我们给自己贴上的最醒目的标签。 世界不再关注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不再欣赏 我们的人文气质, 不再

6、重视我们的经商头脑, 他们在意的仅仅是我们的道德修养水平。 一个 人作为一个企业、 一个地域的组成个体, 从他身上不经意展现的细微末节最能显示他所受的 道德素质、文化底蕴、教育背景。他虽然是个体,但是却是这个企业、这个地域最生动、最 真实的 “名片 ”。因此, 我们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 让中国人的形象在世界人民的观念中华丽 转身,重新获得世界的认可,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便是我们首当其冲应当做的。其次, “(不)学则不固 ”是讲所学的知识和美好的品德需要巩固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道 德修养水平。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学而),便说明了道德素质的培养所占据 的重要地位。 道德修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

7、的事, 它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和实践。 我们在学 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还应该在心里撒下道德的种子,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道德的习 惯成为指导我们行为的风向标。 而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一方面要将已有的美好品质得以发挥, 另一方面, 我们还要取人之长, 让自己的德行趋于完备。 巩固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水平需要 持之以恒,这样,我们美好的德行才能得到巩固,展现其应有的光辉。再次,要将道德修养提高到一定水平,便一定要使道德品质 “主忠信 ”。一切言行举止都 要以忠、信为宗旨,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论语中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述而)孔子的教学内容其中两点便是忠、信,可见忠信

8、在一个人的道 德品质中占据十分崇高的地位。所谓 “忠”,是指对人对事尽心尽力,从另一个方面讲,也就 是要真心诚意、全心全意地对待他人。孔子反对虚情假意的交友行为,他说:“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论语 公冶长)。此外,孔子还认为,真正的朋友不是以取悦方为目的,而是要敢于向朋友提意见,孔子称之为 “忠告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常有 一些人以正直自居, 他们喜欢向朋友提意见, 但目的并不是为了帮助朋友改正错误, 而是带 有揭他人之短以掩自己之不足的味道,这是有悖于 “忠”的思想的。而所谓 “信 ”,就是诚实不 欺,言行一致。虽然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为政),然而当今

9、社会巧言令色的人却比比皆是, 欺诈盗窃的新闻也常常见诸报刊杂志, 人们不再相信身边还有 “活雷锋 ”,人们也不再愿意去当 “活雷锋 ”,不仅如此,人们对于为数不多的、仍然小心翼翼 地当着 活雷锋”的人还嗤之以鼻。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民无信不立”(论语 颜渊)。这种局面长期存在不仅仅会影响我们的社会关系, 而且对社会安定也起着负面作用。第四,道德素质的提升还需要良好的环境,那就是 “无友不如己者 ”。人作为社会大家庭 的一分子, 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 那么,外界环境对道德的培养就必定会有多多少少的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阳货),就是说明了外界环境对人生活发展的影响。我 们交朋结友

10、,要选择德行比自己更高尚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这样,我们的德行才能有上升的空间,使自己的道德 素质得到提高。最后, “过,则无惮改。 ”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道德素质。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有了过错就要勇于改正。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论语子罕), 我们只有不断在实际行动中修正自己的行为, 最终才能够使自己学习和巩固的美好的道德品 质更加尽善尽美。三. 提高道德修养的途径和内容 在明确了我们改善道德风气败坏的现状所应该达到的目标和标准之后,我们还该依照以下几个方面实行,以切实将我们的道德素养提高到新的水平。1

11、. 学习学无止境。要想提高道德素养,我们首先应该有新的心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雍也)。将提高道德素质作为自己的乐趣,学习也快乐,实践也快 乐,我们将在良好的心态中跨越更多的障碍, 摆脱更多的束缚,得到更多的成长。 我们可以 将学习的途径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在书本中学习: “书中自有黄金屋 ”,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如今的人们已难能可贵。 在书本中,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前人先辈的光辉事迹、 光荣传统, 还可以看到许多反面的事例。 我们可以以此警醒自己,同时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今后实践的过程中做得更好。 向长辈、朋友学习:父母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角色,父母的品德对孩子起了极为重

12、要的表率作用。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论语 学而)便说明了这一点。此外,向朋友学习也是提高品德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比较中才能发现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和 做得不尽人意的方面,我们要善于寻找好的参照物,以此在道德上得到更多的提升。 在反思中学习:人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反思,而人类学习最重要的也就是反思。人 在反思中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 举以一反三, 是我们进步的捷径。 不过,我们将反思的结果 付诸实践,最终也应该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学而),以此得到更为丰富的结论,为下一次的实践做好充足的准备。2. 端

13、正态度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道德修养,态度确实是起决定作用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 卫灵),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将使我们在提高道德素养的过程中更好 的掌握 “宽”和“严”的尺度,更有利于我们扬弃地学习,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里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有不断进取的决 心才能取得最终的进步。3. 交朋友如上所述, “主忠信 ”是判别朋友关系的主要原则。孔子将朋友分成三类。他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季氏),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现在交友的准则和对其判断的依据。所谓“友直 ”,是

14、指结交正直的朋友。孔子认为,正直是人与生俱来的品德之一,“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 雍也)也是人作为朋友的重要品德之一。而正直的基础是 忠”。孔子主张:作为朋友应该是忠告而善道之”(论语 颜渊),既要诚心诚意地向朋友提意见, 也要善于提意见。 而善于提意见就是要把握 “直”的限度, 注意提意见不 要太直率了,有可能为朋友所不能接受,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坚持直言相劝, 则朋友之 间有可能会疏远开来,朋友数,其疏矣。”(论语 里仁)故孔子认为,在多次劝告而仍不能为朋友所接受的情况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 颜渊)。所谓“友谅 ”,也就是要与讲信用的人交朋友。子夏说: “与朋

15、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学而)信不仅是获得他人信任的基础,同时还是朋友之意相互提意见的基础,信而后 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 子张)。我们只有在与人交往并发现改正自己的错误 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坚定自己的脚步,愈行愈远。所谓“友多闻 ”,是指结交见闻广博的人为友。如上所述,在孔子看来,无论是 “友直 ”还 是“友谅”时,其共同之处在于都离不开 “好学”。而“多闻 ”,主要是通过学习而得。 除此之外, 游历也是一个人见多识广的重要来源。 以这种人为朋友, 其意义不仅可以弥补自己在知识和 见闻上的不足,而且可以开拓人的视野,培养人的宽阔的胸襟。而孔子所说的三类 “损友”中,前两类即 “友便辟 ”和“友善柔 ”实际上是一种德性的两种不 同表现而已。 “友便辟”是指与喜欢谄媚奉承的人为友, “友善柔 ”则是指与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者为友。至于 “便佞 ”,实际上就是指喜欢夸夸其谈的人。所以,孔子特别强调:一个人的言 语之发必须以仁德为基础,即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 宪问),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里仁)和 刚毅木讷近仁”(论语 子路)。这些都是孔 子对言语之德的看法。由此可见, “友便佞 ”,确是 “损友”之一。而孔子之所以特别提出这一 点,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就是因为言语之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