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59554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编者的话现有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以下“脱节”1、绝对值型方程和不等式,初中没有讲,高中没有专门的内容却在使用;2、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在初中已经删去不讲,而高中还在使用;3、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几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数学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5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而高中则是贯穿整个数学教材的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取值范围)、解

2、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和常用方法;6、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的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而在高中数学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屡屡频繁,且教材没有专门讲授,因此也脱节;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时,则作为必备的基本知识要领;8、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只是定量介绍了解,高中则作为重点,并无专题内容在教材中出现,是高考必须考的综合题型之一;9、几何中很多概念(如三角形的五心:重心、内心、外心、垂心、旁心)和定理

3、(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初中早就已经删除,大都没有去学习;10、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高中则在使用。另外,象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等等等初中大大淡化,甚至老师根本没有去延伸发掘,不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新的课程改革,难免会导致很多知识的脱节和漏洞。本书当然也没有详尽列举出来。我们会不断的研究新课程及其体系。将不遗余力地找到新的初高中数学教材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不胜感激!初中升高中数学教材变化分析目录第一章数与式1.1数与式的运算1.1.1绝对值1.1.2乘法公式1

4、.1.3二次根式1.1.4分式1.2 分解因式第二章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2.1一元二次方程2.1.1 根的判别式2.1.2根与系数的关系2.2 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2.2.3二次函数的应用2.3方程与不等式2.3.1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三章相似形、三角形、圆3.1 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1.2 相似三角形形的性质与判定3.2 三角形3.2.1 三角形的五心3.2.2 解三角形:钝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3.3圆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幂定理3.3.2点的轨迹3.3.3四点

5、共圆的性质与判定3.3.4直线和圆的方程(选学)1.1数与式的运算111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a,a0,Ia1=0,a=0,-a,a4.解法:由x1=0,得x=1;由x3=0,得x=3; 右x4,解得xV0,又xV1,xV0; 若1x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若x3,不等式可变为(x1)+(x3)4,即2x44,解得x4.又x3,x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V0,或x4.lx3lPCABD丨丨III二x0134xlx1l图1.11解法二:如图1.1-1,|x1|表示x轴上坐标为x的点P到坐标为1的点A之间的距离IPAI,

6、即IPAI=lx11;lx31表示x轴上点P到坐标为2的点B之间的距离IPBI,即IPBI=lx所以,不等式|x-1+|x34的几何意义即为IPAI+IPBI4.由IABI2,可知点P在点C(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在点D(坐标为4)的右侧.xV0,或x4.练习1.填空:(2)如果a+bl=5,且a=-1,2.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b,则a=b(C)若ab,则1b(1)若x=5,贝yx=;若x=4,贝yx=则b;若1c=2,贝yc(B)若|a|b,则ab(D)若la=lb,则a=5).1.1.2.乘法公式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三数和平方公式两数和立方公式两数差立方公式我们在初

7、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ab)(2) 完全平方公式(a土b)2,a2土2ab+b2.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2(3(4(5(a+b)(a2ab+b2),a3+b3;(a一b)(a2+ab+b2),a3一b3;(a+b+c)2,a2+b2+c2+2(ab+bc+ac);(a+b)3,a3+3a2b+3ab2+b3;(a一b)3,a3一3a2b+3ab2一b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例1计算:(x+1)(x1)(x2x+1)(x2+x+1).解法:原式=(x21)(x2+1)2x2=(x21)(x4+x2+1)=x

8、61解军法二:原式=(x+1)(x2一x+1)(x一1)(x2+x+1)=(x3+1)(x3一1)=x61例2解:习填空:练11)2)1a29(4m111b2,(b+a)(423)2,16m2+4m+();2(a2b一c)2,a2+4b2+c2+(3)选择题:(1)若x2+2mx+k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等于);)11(B)m2(C)一m243(2)不论a,b为何实数,a2+b22a一4b+8的值(A)总是正数(B)总是负数A)m2D)1m216(已知a+b+c,4,ab+bc+ac,4,求a2+b2+c2的值.a2+b2+c2,(a+b+c)2一2(ab+bc+ac),8.(C)可以是零(D

9、)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ja(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例如3a+/a2+b+2b,a2+b2等是无理式,而J2x2+x+1,2x2+p2xy+y2,va2等是有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2与Q,3為与、纭,0,b0);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

10、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a2的意义a,a0,-a,a0);JHF,243b;(2) Ja2b,ayb,aQ(a0);(3) J4x6y,2|x3Jy,-2x3jy(x0).计算:寿十(3-寿).解法一:v3十(3-叮3)L3-书3-(3+解:例2(3-.:3)(3+.:3)_3J3+3_9-33(朽+1)爲+12解法二:爲十(3-、L3-苗例3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J12-込1和近1-J10;3(J3-1)3)J4x6y(x0).VTT+To,把-;TTTT-22,64622,?V2J2石.6+4例4化简:(J3+f2)2004,(:3-.:2)20

11、05.解:(爲+2)2004,(訂-.2)2005怎_72)=G/3+V2),G/3_V2)2004G/3-Q&3+、;2)2004,(爲-Q)2004=12004&3-迈)=v;372.例5化简:(1)J9-4/5;2)x2+2(0x1).X2#初中升高中数学教材变化分析#初中升高中数学教材变化分析解:(1)原式=:5+45+4J(厲2+2X2x/5+22=J(2-75)22巧=752.1x,X(2)原式=:(x丄)2*.*0x1x,所以,原式=1一x.xx例6已知x32,y二卞3+*2,求3x25xy+3y2的值.3+23-J2解:Jx+y-茫+卑+茫(羽75)2+(羽+孙210,3+23-/2311,3+J2訂-辽3x25xy+3y2=3(x+y)211xy=3x10211=289.#初中升高中数学教材变化分析#初中升高中数学教材变化分析练1.习填空:173;1+詔若J(5x)(x3)2(x3);5-x,则x的取值范围是.4阿6754+3/962130若x戸则x+1一:x一1丄x+1+x一1右_T,则乔1p亍乔xh1)2)3)4)23选择题:xx成立的条件是x-2x-2x0va21+J1a2求a+b的值.a+1等式4A)比较大小:2讨3(C)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