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59416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见了亲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再见了亲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见了亲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见了亲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把握重点,说教材1、教材特点:这篇课文是第九册第三组第二篇讲读课文,它主要讲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文章以话别的口吻,满怀深情得追述了几件难以忘怀的往事。它是落实单元重点,体会作者抒发情感和怎样表达思想情感的重点课文。2、教学目标:根据导读、预习提示与课后思考练习,本课教学目标如下:一是知识技能。基础知识是学好语文的“硬件”,任何年级都不可忽略它。本课应学会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体会“雪中送炭”、“同归于尽”等词语。要学会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二是过程与方法。“教是为了不用教”,语文科教学尤其如此。本课要通过

2、第一段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理解第二、三段课文的内容。要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感悟到祈使句、反问句等句式在表达情感的特殊作用,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情感的。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落实语文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篇课文是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3、教学重难点:因为课文涉及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小学生对抗美援朝时所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存在着较大的认知障碍,而本册教材要求,必须培养学生从具体内容中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怎样表达思想的能力,并且掌握其方法。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

3、点是:从具体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体会作者怎样表达思想情感的。二、灵活运用,说教法著名学者燕国材认为:凡是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发生强烈波动的事物,就比较容易记住,且保持牢固,有的甚至终生不忘。因此,根据课文抒情性较强的特点,本课教学要采用以情境教学法为主。从心理学角度看,“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兼之以质疑、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发现、研究、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1、以情激情,介绍背景。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的任务是让学生在阅读时“披文以入情”,教学时可以借助录相片断,再现情景,用

4、形象去烘托、渲染课文,然后用充满激情的导语,描述中朝人民分别时的生动场面,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中朝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这样既为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做铺垫,又紧紧扣住全文的教学重点。2、以境激情,析词解义。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一般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有些问题可以放在具体情境中去解决。如:理解文中“雪中送炭”一词,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情况下,大娘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来食物。”这样边读边理解“雪中送炭”,既能学到解词方法,又能培养形象思维能力。3、导读激情,品味课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叶圣陶说,在指导

5、朗读时要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课文46自然段是引导学生品读的好教材,教学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列车开动前、列车开动时、列车远离时依依不舍的生动场面。如时,师导读:列车已经开动了,而且越开越快。生: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浸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车开远时,师引读:列车已经开远了。生: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样引读使学生入境入情,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真正体会并读出情深似海的感情。三、自主实践,说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

6、与学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能说,这是本课采用自主学习方法的基本点。1、目标导读,自读自悟。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教学时“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多些。”因此在教学前,引导学生根据导读和预习提示采用“四读法”自读自悟:一读,扫除障碍,知道课文写什么;二读,理清思路,了解作者怎样写;三读,统摄全文,了解课文为什么写;四读,自省自悟,自问读懂什么不懂什么?2、互相说学,讨论交流。学生自读后,由学生向大家展示学习心得,让大家自由发言,自我

7、“爆光”,不仅说“我知道了什么”、“我不知道什么”,还要说自己是如何知道的,如何想到的。使学生在暴露思维过程中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交流中教师要抓住焦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争论、辩论,如提出论题课文都以志愿军的口吻来写,那么朝鲜人民前来送行时有没有说话?可能说什么?这样激疑,设法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其讨论形式采取同桌互帮式、四人小组研讨式、多人协作式、全班合作式,努力激活思维、激活知识、激发创新意识。3、模仿实践,迁移训练。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人类的天性,因此教师的学法示范很重要,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段:志愿军与为志愿军失去唯一亲人的朝鲜大娘告别。学完本段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学法,然后让学生迁移第一段的学法去自学二、三段,因为这三段都是以话别回忆赞扬的形式表达的,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方法。四、优化结构,说程序这篇课文一是篇幅较长,知识容量较大,所要求掌握的能力点多:对于刚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二是本课文质兼美,是学生训练的好教材。因此,本课应安排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读熟并初步理解课文,理清课文层次;理解第一段,迁移学法自学探究二三段;在品读探究中,体会“亲人”的含义。第二课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讨论中,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情感的;完成课后思考练习。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