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59349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系统一、检查方法:X线:CT:MRI:二、正常结构脑和颅神经:X线:1、头颅平片:颅骨:儿童较薄,成人较厚:分为三层:内板、板障、外板。内、外板为致密骨,呈高密度 影、板障为松质骨,为低密度影。颅缝和卤门:颅缝分为冠状缝、人字缝、矢状缝。平片显示为锯齿状线样透明影,卤门为边 缘较清晰的不规则多角形透明区。颅壁压迹:包括脑回压迹和血管压迹.脑回压迹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血管压迹包括脑 膜中动脉压迹、板障静脉压迹、蛛网膜颗粒压迹。呈边缘清楚而规则的低密度区,蝶鞍:位于颅底中央,前以鞍结节、后以鞍背为界,正常前后径716mm、深径714mm平均 9.5min颅内生理性钙斑:松果体斑,位于岩骨后

2、上方,正位居中线。2、脊髓:仅能显示椎骨情况CT:头颅:颅骨及空腔:颅骨为高密度,颅底层面见低密度的颈静脉孔、卵园孔、破裂孔等。鼻窦和乳突窦气房内气体呈低密度影。含脑脊液腔:脑室、脑沟、脑回、脑裂等含脑脊液为低密度脑实质:外困灰质密度略高于白质,大脑基底核是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与豆状核。内外 囊为白质增强扫描:脑实质轻度强化,脑血管高度强化,硬脑膜、垂体、松果体无血脑屏障故明显增强。脊髓:硬脑膜囊:平扫密度均匀硬脑膜外间隙:低密度区(富含脂肪)MRI-.脑组织:白质的T1/T2值均较灰质低,故在T1WI上白质信号高于灰质,T2WI 白质信号 低于灰质。脑血管:流空效应,流速快的血管为低信号,流

3、速低的血管为高信号。脑池、脑室及脑沟内脑脊液:CSF主要成分为水,故T1WI为低信号,T2WI上位高信号。水抑制为低信号。脑神经:等信号,在高场MRI上可清楚显示其走形。脊髓:T1XVI上脊髓为软组织样等信号,CSF为低信号,T2WI上认为等或较低信号,CSF则为高 信号。横断面上:灰质为H形蝴蝶状,周围为白质。矢状面:T2WI纵行的高信号细线状影为包绕中央管的中央灰质。三、基本病变:颅脑:X线:颅内压增高:颅缝增宽、蝶鞍改变、脑回压迹增多和颅壁变薄。颅内肿瘤的定位征象:局限性颅骨改变(脑膜瘤)蝶鞍改变(鞍内或鞍旁肿瘤)脑血管造影:血管移位:颅内占位性病变,水肿等的压迫血管形态改变:增粗、变细

4、、中断或拉直等血循环改变:颅内静脉压增高,脑循环减慢,良性肿瘤常见局部循环时间延长,恶性肿瘤常见局部血流加速。CT/MRI:病灶本身:CT:高密度灶:钙化,出血。中等密度灶:亚急性出血、脑肿瘤。低密度灶:肿瘤、囊肿、 脑梗死等。混杂密度:脑肿瘤MRI:多数病灶为长TI、长T2信号,钙化、骨化:长T1、短T2信号,出血、脂肪变性:短T1长T2信号,亚急性出血、黑色素瘤:短T1短T2信号占位效应:颅内异常物质的增加使中线结构移位,脑室、脑池和脑沟受压、变形、移位和闭塞等脑疝:升高的颅内压引起的脑组织移位,使部分脑组织嵌入脑内分隔或枕骨大孔。常见类型:大脑镰疝、小脑幕疝和枕骨大孔疝脑水肿:因血脑屏障

5、破坏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表现为脑白质区CT呈低密度,MRIT1为低信 号、T2为高信号,增强后无水肿强化。脑积水:因脑脊液产生和吸收失衡或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的脑室系统异常扩大。交通性脑积水:脑室系统普遍增大,脑沟正常或消失,脑池扩大。阻塞性脑积水:脑室系统或第四脑室出II阻塞,阻塞部位以上脑室扩大,阻塞近侧脑室 扩大,远侧正常或缩小。代偿性脑积水:是脑萎缩的一种代偿,脑室体枳增大,脑沟、脑池增宽,脑回变窄,脑实质缩小。钙化:CT表现为高密度影,T1WI和T2WI在MRI上均为低密度影。脑萎缩:各种原因引起脑组织减少而继发的脑室和蛛网膜卜腔扩大。脊髓:X线:脊髓造影:髓内肿瘤:不完全梗阻,病变两侧

6、蛛网膜下腔变窄成梭形;髓外硬脊膜内肿瘤:完全梗阻,病侧为边缘光滑锐利的偏心性浅杯I I状充盈缺损,梗阻侧蛛网膜下腔增大,对侧变窄。硬脊膜内肿瘤:常无明显充盈缺损,病侧蛛网膜下腔推移变窄并向健侧移位,完全梗阻时,蛛网膜下腔为梳齿状或水平状截面。CT/MRI:脊髓增粗:节段性增粗,蛛网膜下腔变窄,见于肿瘤、水肿、囊变等脊髓变细:节段性或全部脊髓囊变:CT为低密度,MRI为高信号脊髓位置改变:髓外病侧脊髓向健侧推移。颅内肿瘤诊断.神经胶质细胞瘤:分型: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混合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CT/MRI:部位:星形细胞瘤成人常见于小脑幕上,儿童常见于幕下少突胶质细胞瘤

7、常见于额叶白质室管膜瘤常见于第四脑室。病灶本身表现:1、肿瘤平扫一般为脑内低密度病灶,长T1长T2。2、广泛坏死、囊变:主要见于星形细胞瘤(大量)、室管膜瘤次之;低级胶质细胞瘤和 少突胶质细胞瘤较少出现。3、钙化:CT高密度灶,MRI为长T1短T2值;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特征表现。4、增强扫描:低级胶质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一般不明显强化:星形细胞瘤为花环样明显强化,室管膜瘤为不规则强化。5、占位效应:低级胶质细胞瘤90%周围不出现水肿,占位效应较轻。高级胶质细胞瘤90%周围出现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少突胶质细胞瘤水肿较轻,但有一定占位效应。室管膜细胞瘤有一定占位效应,可伴脑积水。诊断:依据发生部位

8、、病灶影像及增强扫描特征,结合水肿及占位效应,诊断不难。脑膜瘤:基本特征:多来自于蛛网膜粒细胞,位于脑实质外,有一定好发部位,肿瘤生长缓慢,病程 长,临床症状出现晚、轻。病理:肿瘤多成球形、包膜完整,多出现钙化不出现囊肿、坏死,肿瘤生长缓慢,血供丰富, 多紧邻颅骨、易引起颅骨改变。CT/MRI 表现:基地靠近颅骨和硬脑膜、脑膜尾征;CT平扫大多略高密度,TIWI为等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密度/信号多均匀; 增强扫描为均一显著强化; 继发征象(脑外肿瘤)。诊断:广基与硬脑膜或颅底相连,显著均匀强化鉴别诊断:位于脑凸面的为胶质瘤,位于颅后窝的为听神经瘤、脊索瘤,位于鞍结节者为垂 体瘤和脑动

9、脉瘤。脑转移瘤:转移频率: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肾癌、甲状腺癌等。(费乳喂,结生佳)转移部位:80%为幕上,大部分为多发,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病理:肿瘤中心常发生坏死、囊变和出血肿瘤周I韦1水肿明显,程度与肿瘤类型有关 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最多见脑膜播散型则肿瘤沿脑有液播散, 位于脑膜、室管膜,以颅底多见,位于软脑膜者称癌性脑膜炎诊断要点:数目:多发性病灶部位:多位于皮质下区 水肿:病灶周围有明显水肿 强化:有均匀或环状强化 原发性肿瘤:更支持CT MRI表现:多发,灰白之交界区,大小不等平扫:多有坏死密度不等/信号多样增强:95%有明显强化、结节状、环状 环壁增厚、不规则脑水肿:4mm以

10、下小结节常无水肿,87%水肿明显,肿瘤小、水肿大鉴别诊断:多发脑脓肿单发大的的转移瘤:囊形星形细胞瘤听神经瘤:MRI CT表现:部位:桥脑小脑角 以内听道口为中心生长密度/信号:等密度占50%80%;Tl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强化可均匀/不均匀肿瘤前后脑池增宽一一脑外肿瘤鉴别点内听道扩大呈漏斗状或大片岩骨缺损肿瘤大时可压迫脑干、小脑,压迫第四脑室形成阻塞性脑枳水诊断:临床的听觉症状一一桥小脑角综合征影像:部位、内听道扩大、邻近改变不典型时需与桥小脑角脑膜瘤、胆脂痛、三叉神经瘤鉴别;有无内听道扩大骨和关节软骨检查技术:X线:技术成熟,图像直观,空间分辨力好,简便,价廉和普及

11、等。CT:密度分辨力好,横断层像无重叠,显示骨内、结构复杂部位和软组织病变好。MR:软组织分辨力好,任意平面成像,显示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骨髓内和关 节内病变优于CT和X线核素:检查范围广,敏感性好。超声:对软组织病变检查有优势。比较影像学1. 骨关节系统病变还应该以X线平片为基础。2. CT用于复杂关节和部位,脊柱、颌面部、骨盆、肩胛锁骨关节、足部。常规轴位扫 描后的各种后处理技术,包括骨算法重建、MPR和SSD法重组。3. MR用于松质骨病变、隐匿性骨折、关节软骨、半月板、肌腱、韧带、肌肉等。正常结构的影像学表现:骨:骨的形态:长骨:X线:骨皮质为均匀致密条状影,表面光滑CT:骨皮质为

12、致密的环状影,骨松质为较致密的网状影,排列较规则,骨髓腔为 低密度的类圆形影。骨膜不显示。MRI:骨皮质T1和T2为极低信号线,条状影。骨髓:黄骨髓为皮下脂肪信号,红骨髓T1WI为高于肌肉但低于脂肪的信号。T2WI呈类似皮下脂肪高信号关节骨:X线:关节间隙:两个或多个高密度骨端及其间呈半透明的关节间隙。CT值:关节面及骨端:关节面呈高密度线状,骨端为高密度网状影,边缘较清晰锐利;关节间隙:骨端之间的中等密度影,其关节软骨、关节液等不能显示。关节囊、周围肌肉和囊外韧带:呈中等密度影。MRI:骨性关节面为薄层锐利的唱T1和短T2信号,骨端为短T1和长T2信号关节软骨:骨性关节面的软骨Tl、T2呈孤

13、行光滑中等或较高信号。关节囊及其内结构:关节囊纤维层,囊内外韧带,关节盘呈长T1和短T2信号,关节囊滑膜层T1WI和T2WI呈中等信号,关节液长城T1和长T2信号。正常软组织X线表现:仅能通过其周I韦I的较低密度的脂肪衬托出其(肌肉、肌腱和韧带轮廓)中等密度影。CT表现:CT密度分辨力较高,能横断面显像,故观察软组织优于平片。故易于显示脂肪、肌肉和血管等。MRI表现:MRI显示各种软组织优于X线和CT肌肉:T1WI中等偏低信号,T2WI低信号。肌腱、韧带和纤维间隔:均呈低信号。脂肪:Tl、T2均为高信号。血管:位于肌间隙内,Tl、T2均呈圆形或条状低信号(SE序列);或高信号(GRE序列)。 骨、关节基本病变分析注意事项1. 部位:类风湿好发于手足,骨肉瘤好发于干髓端。2. 范围:骨髓炎广泛,骨结核局限。3. 边缘:急、恶性病变边模糊,慢、良性病变边缘清楚。4. 特征表现:瘤骨、软骨钙化。5. 数目:化脓性关节炎常单关节发病,骨转移瘤病灶常多发。不同病因影像学表现:急性炎症或恶性肿瘤骨破坏迅速轮廓多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溶骨性破坏骨膜新生骨(三角形葱皮样多层)6. 临床情况:还应参考年龄、性别、病程、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等。慢性炎症或良性肿瘤骨破坏进展缓慢边界清楚与正常骨组织之间形成硬化带骨破坏与骨膜下新生骨交替,造成骨轮廓膨胀,称之为膨胀性骨破坏骨膜新生骨(单层、花变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