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59285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是非题(15分)1、 人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中心成分。()2、鸟类啄食有蹄类动物身上寄生虫并为该动物提供报警属于原始合作的关系。()3、 学生和椅子就组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4、 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与经济双重规律的支配。()5、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污染基本上是由工业造成的。()6、 科技发展是农业生态学近30年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7、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第二层次是经营者的直接调控。()8、 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9、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充足的营养物质。()10、 森林砍伐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11、 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和用途通

2、常是一成不变的。()12、 同一生境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会占据同一个生态位。()13、 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充分满足子孙后代的其需求能力。()14、 自然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大,社会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小。()15、 稻草今牛今蚯蚓今鸡今猪今鱼属于混合食物链类型。()二、单项选择(15分)1、晚稻、中稻、早稻为()生态型入、温度B、光照C壤D、水分2、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A、 0.01%B、 0.4% C、 0.2%D、 0.1%3、 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A、同等重要性B、有主次之分仁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D、可替代性4、马一蛔虫一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入、捕食8、腐食

3、仁混合 。、寄生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十分之一定律 D、限制因子定律6、 农业生态系统是()入、自然生态系统8、人工生态系统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7、 构成生态系统的核心是()A、人B、生物群落仁大气D、太阳辐射8、 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A、原始协作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寄生9、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入、高生物产量日、高经济产量仁高生物多样。、输入输出特点10、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A、初级生产量B、次级生产量C、热量D、净生产量11、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

4、一环节属于()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12、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A、有机农业B、生物农业C、石油农业 。、自然农业13、金属矿产资源属于()A、可更新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 C、社会资源。、工业产品资源14、进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主要是解决()的严重失调问题。A、人口与粮食B、经济与粮食 C、经济与生态D、土地与生态15、 下列生物中,属于r-对策者的生物是()A、银杏 B、狗C、昆虫D、大象三、名词解释(15分)1. 群落演替2.化感作用3.生态型4成本外摊5生物学放大作用四、简答题(25分)1、农业生态系统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及其正确处理。2、食物链加环的作用与类型。3、

5、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4、中国生态农业特点与主要技术途径。5、简述r-对策者与k-对策者的主要差异。五、论述题目(30分)1、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方面着手论述提高农 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技术途径。(仅供参考,如回答意思相近也可给分)2、分析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论述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技术措施。 (仅提供纲要,每点应作适当解释)一、是非题(15分)1、人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中心成分。(F)2、鸟类啄食有蹄类动物身上寄生虫并为该动物提供报警属于原始合作的关系。(Y)3、学生和椅子就组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F)4、农业生态系统受

6、自然与经济双重规律的支配。(Y)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污染基本上是由工业造成的。(F)6、科技发展是农业生态学近30年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F)7、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第二层次是经营者的直接调控。(Y)8、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Y)9、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充足的营养物质。(F)10、森林砍伐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Y)11、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和用途通常是一成不变的。(F)12、同一生境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会占据同一个生态位。(Y)13、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充分满足子孙后代的其需求能力。(F)14、自然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大,社会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小。(F)15

7、、 稻草今牛今蚯蚓今鸡今猪今鱼属于混合食物链类型。(Y)二、单项选择(15分)1、晚稻、中稻、早稻为(B)生态型A、温度B、光照C壤 D、水分2、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D)A、 0.01% B、 0.4% C、 0.2% D、 0.1%3、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A)A、同等重要性B、有主次之分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D、可替代性4、马一蛔虫一原生动物属于(D)类型食物链A、捕食B、腐食C、混合。、寄生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D)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十分之一定律D、限制因子定律6、农业生态系统是(C)A、自然生态系统日、人工

8、生态系统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7、构成生态系统的核心是(B)A、人B、生物群落大气D、太阳辐射8、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C)A、原始协作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寄生9、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D)A、高生物产量日、高经济产量C、高生物多样。、输入输出特点10、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A)A、初级生产量B、次级生产量C、热量D、净生产量11、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C)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12、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C)A、有机农业B、生物农业C、石油农业。、自然农业13、金属矿产资源属于(B)A、可更新资源

9、B、不可更新资源C、社会资源。、工业产品资源14、进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主要是解决(C)的严重失调问题。A、人口与粮食B、经济与粮食C、经济与生态D、土地与生态15、下列生物中,属于r-对策者的生物是(C)A、银杏B、狗C、昆虫D、大象三、名词解释(15分)1. 群落演替:指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环境随时间发生有序变化的现象2. 化感作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的有利或不利的作用,为一种特殊的种 间关系3.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 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

10、类群4成本外摊:指农业生态系统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消耗了自然资源成本和利用了生态环境成本,但没有在 系统的成本核算中得到反映的现象5生物学放大作用: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愈是上面的营养 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四、简答题(25分)1、农业生态系统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及其正确处理。答:三效益的表现特点:社会效益表现最直接最迅 速,经济效益表现较缓慢,生态效益表现较为长远和间接三者关系的实质是农业近期、中期和长期效益的关 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三者之间存在矛盾与统一的两个方面正确处理: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协 调发展,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2、

11、食物链加环的作用与类型。答:1)作用: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2)类型:生产环:增加的新环节可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如在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食用菌养殖 业增益环:新环节转化的新产品本身并不能直接作为产品,但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减耗环:新环节可减少 生产环的耗损,提高系统的效益复合环: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功能的环节3、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1)系统组分:生物组分,人工驯化和选育的农业生物、人;环境组分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2)系统输入:自然和社会的输入3)系统输出:农产品的大量输出、非目标性输出,受人为活动影响4)系统功能:输入输出程

12、度加大,系统开放程度大5)系统调控:自然和人工调控4、中国生态农业特点与主要技术途径。特点:1)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2)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3)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4)劳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形相结合5)个别农场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结合技术:1)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2)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增殖技术3)小流域综合利用技术4)立体种养技术5)庭院资源综合利用技术6)再生能源利用技术7)农业副产物再利用技术8)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5、简述r-对策者与k-对策者的主要差异。r-对策者: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具有较高的生殖率,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 种群数量经常出现大起大落

13、。k-对策者:个体大,种间竞争能力强,繁殖率低,遭受激烈变动或死亡后,返回平衡水平的自然反映时间长, 容易走上灭绝五、论述题目(30分)1、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方面着手论述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 产力的主要技术途径。(仅供参考,如回答意思相近也可给分)答: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1)提高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因地制宜,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适当增加投入,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消除或减缓限制因子的制约;改善植物品质特点,选育高光效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加强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减少养分水分制约改进耕作制度,

14、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行间套种 调控作物群体结构,尽早形成并尽量维持最佳的群体结构改善农田微气象条件2)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经、饲三元生产体系,增加饲料来源。培育、 改良和推广优良禽畜渔品种,不断提高良种推广率。适度集约养殖,加强禽畜渔环境控制及设施工程建设, 减少维持消耗;推广渔禽畜结合,种养加配套的综合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和废弃物。3、分析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论述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技术措施。(仅提供纲 要,每点应作适当解释)答:影响:1)土地的农业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农业耕作方式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农田杂草防治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杀虫剂及其使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5)放牧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6)作物间套轮作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农业动植物品种改良对农业生态系统中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技术措施:1)采取土地保护性利用措施,如湿地保护等2)耕作方式方面:少免耕等3)杂草防治:合理使用除草剂、采用割草的办法除草4)杀虫剂:农业害虫综合防治,使用高效低毒农药。5)放牧:适度放牧、轮牧6)采用作物间套轮作提高生物多样性7)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内农作物遗传多样性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