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的适应症及操作手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59219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揿针的适应症及操作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揿针的适应症及操作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揿针的适应症及操作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揿针的适应症及操作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揿针的适应症及操作手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揿针的适应症及操作手法一、揿针法适用于需要持续留针的慢性疾病以及经常发 作的疼痛性疾病。1、慢性疾病:高血压病、神经衰弱、面肌痉挛、支气 管哮喘、月经不调、软组织损伤、小儿遗尿等病证。2、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胃 脘痛、胆绞痛、关节痛、痛经等病证。3、其他病证,如用于戒烟、戒毒、减肥等。注意事项:1、埋针宜选用较易固定且不妨碍肢体运动 的部位。2、埋针期间,针处要避免潮湿, 以免感染。热天汗出较多,埋针时间不宜过长。若发现埋针 局部感染,应将针取出,并对症处理。3、皮损、红肿、紫瘢、瘢痕、 体表大血管部位及孕妇下腹、腰骶部和金属过敏者禁针。二、揿针的特点1、起效快:对于一些

2、疼痛性质的疾病,揿针能起到针 到痛减之效,适当的留针还可以预防疼痛发作。2、安全、无痛:因为揿针只及皮下,不会伤及皮下的 神经、血管、脏腑等组织,因此,对于一些惧针的患者来说 比较容易接受,并且揿针对任何年龄、体质均适用,易于推 广。3、操作简单:一贴一按即可,只要临床辨证、诊断正 确,取穴精准,操作正确,一般都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4、不影响活动:因为揿针只及皮下,不会发生滞针、 晕针、弯针等现象,所以不影响患者运动,反而,有的疾病 适当做一些活动反而会使经气疏通、气血流畅,痉挛得解, 使扭伤的肌肉和小关节恢复原位。有研究表明:急性腰扭伤, 在双侧肾俞、腰阳关、阿是穴贴上揿针后,嘱患者缓慢活动

3、 腰部,疼痛很快就会缓解。三、揿针的操作方法针刺前对皮内针、镊子(或持针钳)和埋针部位皮肤均 应严格消毒。(一)图钉型皮内针刺法: 医者用一手固定所刺部位 的皮肤,另一手用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尾直刺入皮内,然后 用大小合适的脱敏胶布覆盖于针尾,按压固定。(二)麦粒型皮内针刺法:医者一手固定所刺部位的皮 肤,另一手用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尾平刺入皮内,然后在露 出的圆形针柄与皮肤之间垫一橡胶膏,或粘贴一小块胶布, 再用脱敏胶布覆盖在针柄上。揿针埋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和季节等因素决定。一 般为1-3天,最长可达一周,若天气炎热,留针时间留针时 间不宜超过2天,以防感染。留针期间,嘱患者每天自行按 压胶布2-3次,每次约1分钟,强度以自己能耐受为度,可 增强疗效。出针时,医者一手固定埋针部位两侧的皮肤,另一手取 下胶布,然后再持镊子夹住针尾,将针取出,并对埋针部位 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