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592083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源性膀胱护【概念】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自主神经受损,使膀胱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可分为无抑制性膀胱、反射性膀胱、自主性膀胱、感觉麻痹性膀胱、运动麻痹性膀胱等。【一般护理】1. 保持会阴部清洁。2. 保留导尿期间按保留导尿护理常规。3. 每1-2周行尿常规检查一次,注意有无尿量感染。4. 保护患者的隐私。【专科护理】1. 和患者共同制定饮水计划。2. 合理安排间歇导尿时间,避免影响日常生活及日间其它康复治疗,避免影响夜间睡眠。3. 准确记录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安排导尿次数。4. 膀胱功能磨练每日1-2次。5. 指导并教会患者或照顾者行自家清洁导尿。【健康指

2、导】1. 膀胱功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鼓励患者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2. 保留导尿期间适当多饮水,达到自动冲洗膀胱的目的。3. 定时开放尿管,每次排尿时有意识的做正常排尿的动作,同时叩击耻骨上区。4. 行间歇导尿期间,严格按要求饮水(饮水计划)、以保持每次膀胱残余尿量不超过500ml。5. 导尿前先自排小便。神经源性大肠护理常规【概念】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是指与排便相关的神经损伤后,由于排便中枢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缺乏胃结肠反射,肠蠕动减慢,肠内容物水分吸收过多,最后导致排便障碍。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分为反射性大肠和弛缓性大肠。【一般护理】1. 保持床单整洁,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压疮发生。2

3、. 营造一个适合排便的环境。3. 肠鸣音恢复后,不论损伤平面如何,都应鼓励患者行排便训练。4. 尽量少用药物,可使用大便软化剂,用量个体化。【专科护理】1. 行直肠功能训练:腹式呼吸、腹部按摩、穴位刺激、肛周刺激、肛门内外括约肌刺激等,坚硬的大便应该用手抠出。2. 使用栓剂(如开塞露)时应越过括约肌,贴近肠壁上,注意勿损伤肠壁。3. 每日1-2次模拟排便。4. 如果患者能坐直到90,应让患者坐在便池或坐便椅上,让重力协助排便。【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进朦高纤维、高容积和高营养的食物。2. 尽量沿用伤前的排便习惯,根据出院后的情况适当调整排便训练时间。3. 避免长时间使用缓泻剂。4. 鼓励病员积

4、极参与排便训练,并坚持长期训练。脊柱骨折护理常规【概念】脊柱骨折又称脊椎骨折,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多由间接外力引起,即高处跌薄时臀部或足着地,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导致的骨折。常并发脊髓或末尾马尾神经损伤。【一般护理】1. 卧硬板庆,轴线翻身,防止再损伤。2. 预防压疮发生:每2-3小时翻身一次,检查皮肤情况,保护骨突出部位,保持床铺平整。3. 保证足够的营养素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营养不良。4. 做好大小便护理,防便秘和泌尿系感染。【专科护理】1. 观察四肢活动、感觉情况。2. 指导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双下肢,双下肢活动感觉良好时取舒适位,双下肢活动、感觉障碍时取功能位。3. 颈椎骨折患者

5、严密观察体温、呼吸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4. 卧床6-8周后,病情许可时,可循序渐进抬高床头,逐步下床活动,下床活动是佩戴腰围。【健康指导】1. 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素的食物。2. 指导患者行双下肢主动或被动直腿抬高。3. 下床活动时戴腰围,避免弯腰,指导正确地上拾物姿势,避免腰部再受伤。注意休息,避免腰部负重过重,工作前适当活动腰部。颈椎病护理常规【概念】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症、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

6、,导致的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一般护理】1. 纠正头颈部的不良体位,避免处于过度屈曲位,或者长期固定于同一姿势,保持正确体位。2. 头晕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防下床时跌倒。3. 疼痛患者按医嘱及时给予止痛措施。【专科护理】1.指导患者良好的睡眠姿势:头颈部保持自然仰伸位,胸部及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髋及双膝略呈屈曲状。2.枕头的要求:长度40-60cm为宜,高度以10-16cm为宜,或按(肩宽头宽)+2计算,枕芯内容物选择养麦、蒲绒等。3. 颈托的护理指导:颈托的作用是固定颈椎于适当的体位,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限制颈椎的异常活动,减少不稳定的因素,支撑头部重量,减轻其对颈椎的压力。颈托的高度

7、必须合适,以保持颈椎处于中间位,最好定做。急性期后应去除,长期应用会引起颈部肌肉的萎缩。4. 颈椎牵引析指导。牵引的角度和重量严格按医嘱,避免牵引中移动头部,牵引着力点侧重于枕部,牵引治疗后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牵引完后应休息片刻后方可离开,急性期疼痛剧烈者,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宜牵引。【健康指导】1. 指导患者正确的工作体位,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定期远视,调整桌面或工作台的高度与倾斜度,坚持工间活动,纠正生活中的不良体位。2. 避免损伤,特别是乘车时要坐稳或站稳,随时注意拐弯或突然停车时破坏身体重心,对颈椎造成损害,避免突然转颈。3. 颈部注意保暖,冬天宜穿高领衣服或系围巾,夏天不要用风扇和空调

8、直接吹颈部。4. 枕头要合适,枕芯不要太硬,也不能太软,以舒适为准,荞麦皮枕芯较好,便于调节高度、枕头不要枕在头后,而应置于颈后下,保持头部轻度后仰的姿势,以符合颈椎的生理曲度。侧卧时枕头应于肩同高,这样可使颈肩部肌肉放松。5. 睡眠时不要将手放在头顶,以免影响手臂的血液循环。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概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一般护理】1. 急性期平卧硬板床休息,协助轴向翻身,减少腰部屈曲、侧屈、侧转等动作,以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为宜。2.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食物,预防便秘的发生。3. 注意腰部的保护,起床时辅

9、以腰围保护。4. 按医嘱给予镇痛措施。早期疼痛较重时,可服用消炎镇痛药物和活血化瘀的药物;适当物理治疗可改善血循环,消除肌肉痉挛,防止粘连,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专科护理】1. 严格按医嘱佩戴腰围。选择腰围的规格应与患者体型相适应,一般上至下肋弓,下至髂脊下,后侧不宜过分前凸,前方也不宜束扎过紧,应保持良好的生理曲度。2. 指导腰背肌功能训练:五点式、三点式、四点式、飞燕式等。【健康指导】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2. 站和坐姿势要正确,即“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有效解除腰背肌肉疲劳。3. 提重

10、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起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4. 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5. 避免穿带跟的鞋。6. 长期卧硬板床。肩周炎护理常规【概念】肩周从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一般护理】1. 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素食物。避免因体质虚弱导致肩周炎。2. 急性期病员下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悬吊固定患肢。3. 按医嘱给予镇痛措施。早期疼痛较重时,可服用消炎镇痛药物

11、和活血化瘀的药物;适当物理治疗可改善血循环,消除肌肉痉挛,防止粘连,燕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专科护理】1. 正确摆放患侧肢体:一般取健侧卧位,在患者胸前放置普通木棉枕,将患肢放置上面。患侧卧位时,在患侧肩下放置一薄枕,使肩关节呈水平位,如此可使肌肉、韧带及关节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与休息,避免俯卧位,因为俯卧位既不利于保持颈、肩部的平衡机生理曲度,又影响呼吸道的通畅。2. 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手部姿势:大腿与腰,大腿与小腿应保持90弯曲,上臂和前臂弯曲的弧度要保持在70-135,手腕和前臂呈一条直线,避免工作时手腕过度弯曲紧张。3. 保护肩关节,在同一体位下避免长时间患侧肩关节负荷,维持良好姿势,减轻对

12、患肩的挤压,维持足够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在疼痛减轻时,要尽量使用患侧进行ADL技能的训练。4. 配合手法松动治疗的护理,肩关节松动术,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股痉挛,松解关节粘连等。治疗时,嘱咐患者全身完全放松,感觉到舒适。术后指导患者立即进行主动活动,否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健康指导】1. 加强体育锻炼,坚持康复治疗。2. 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电脑。如果工作离不开电脑,那么要做到每小时休息5-10分钟,活动一下颈肩部和手腕。不要让手臂悬空,有条件的话,使用手臂支撑架,可以放松肩膀的肌肉。3. 重视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凉,一旦受凉也要及时治疗,切忌拖延不治。4. 加强肩关节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

13、肩周炎的发生和发展。四肢骨折护理常规【概念】四肢骨折是由于暴力、创伤和骨骼疾病所造成的上下肢骨折。常见的有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Colles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和胫腓骨骨折。【一般护理】1. 卧床休息,保护骨折部位,避免再损伤。2.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3. 按医嘱采取止痛措施。【专科护理】1. 观察肢断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及肢体肿胀。2. 做好石膏固定的观察和护理。3. 做好骨牵引的护理。4. 鼓励患者对患肢近端与远端示被固定的关节进行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渐从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到抗阻力运动。【

14、健康指导】1. 保持环境的安全性,预防跌倒等再次损伤。2. 长期坚持功能锻炼。3. 讲解夹板、石膏、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注意事项,指导患者使用轮椅、步行辅助物,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4. 定期复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常规【概念】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指指用人工髋关节代替和置换病、伤的髋关节,使僵硬、强直或畸形的髋关节恢复无痛、有运动功能的一种手术方法。其适应症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的晚期病变、髋关节创伤、股骨头、颈部及股骨近端的骨肿瘤截除术后、魏关节感染临床治愈而遗留关节功能障碍者、对病变魏关节的其他手术失败者等等。【一般护理】1. 鼓励患者增

15、强康复信心,并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使其能主观能动地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来,避免急于求成和过于谨慎。2. 体位指导:可平卧或半卧位,患侧髋关节屈曲90,患肢外展30并保持中立,两腿间放置外展支架或厚枕,必要时准备合适的防旋鞋。3. 预防压疮的发生:可利用健肢活动带动患肢,每小时抬高臀部离床,停顿5-10s后放下。4. 训练床上排便:注意放置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并避免患者的外旋及内收动作。应用女式尿壶以避免过多使用便盆,增加髋部运动。【专科护理】1. 指导下肢肌训练方法: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s后放松,再绷紧,放松,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等张收缩训练:作支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支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5-10s后放松。2. 关节活动训练:指导其健肢、患肢的足趾及踝关节育分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