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及变形监测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590171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8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及变形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施工测量及变形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施工测量及变形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施工测量及变形监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施工测量及变形监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及变形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及变形监测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3 施工测量及变形监测方案8.3.1 工程概况深圳地铁红树湾物业开发项目位于深圳地铁 2 号线红树湾站与 9、11号线换乘站红 树湾站(原深湾站)交汇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极其优越。本项目包含四栋地上高度为 375m、275m 的办公酒店及 200m、120m 住宅公寓,以 上建筑均属于超高层范畴,本施工测量方案以375m塔楼为例。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高层 建筑大量兴起,随着现代化建筑物的不断发展,其外在造型也越来越丰富、新颖和多样 化,各种5高层建筑中的施工测量已引起重视。在超高层主体结构装修工程安装过程中, 施工测量是一项专业性较强又非常重要的工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卫星定位测量 仪)、

2、垂线仪等测量技术的引用保证了超高层施工的精度。8.3.2 施工测量管理施工测量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精度要求高,轴线网点的控制 在施工期间必须能牢固、准确地保留至竣工,因此所用仪器和施工方法都要适合结构类 型和场地情况。为保证工序间的相互配合衔接,测量工作应与现场密切配合,了解施工 布置和流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在整个 施工阶段和各主要部位做好验线和复核工作,同时准确地做好测量放线的原始记录。8.3.3 测量方案选择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平面控制网测放在0.000 以下部分采用外控法, 利用基坑外侧 的平面控制点进行测量控制;0.000以上部

3、分采用内控法,当0.000层结构楼面浇筑并 达到强度后,根据测设好的基坑四周主轴线引桩,将主轴线点恢复至0.000 层结构楼面, 构成高精度的井字形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网的垂直传递利用激光垂准仪进行。1、平面控制网的设置(1)一级控制网的测设一级控制网作为建筑物整体控制的依据,它是根据场地条件设定的非矩形控制网, 设在施工场地边界外部;一级控制点的间距控制在300500m,控制桩距基槽的距离大 于30m,设置在易于观测之处。(2)二级控制网的测设二级控制与轴线平行设置,控制网将包括建筑物的主要轴线,二级网以一级网为依据进行测设。根据场区平面规划、设计图纸及甲方提供的平面控制点,用“极坐标”法建

4、 立本工程各施工区控制网,形成平面二级控制网,各施工区平面控制点在测量放线利用 其相互位置关系互相校核,达到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的目的,平面二级控制网见下图。(3)施工控制网(三级)的布设施工控制网依据首级或二级控制网加密而成,是结构施工阶段的主控网。二级控制 网建立以后,根据各分区轴线与二级控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利用电子全站仪采用 “极 坐标”法布设平面施工控制网(三级),然后根据各构件与轴线的位置关系,测放构件位 置线,进行构件定位,见图 8-3-1。图 8-3-1 地下室施工轴线引测示意图及二级测量控制网轴线平面图2、高程控制系统的设置(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

5、要求 在场区内建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 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场区内甲方提供的有效水准点布设场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点 布置间距宜小于lkm,距建筑物不宜小于25m。(2)高程控制系统的建立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施工现场设610个半永久性水准点。水准 点引测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采用附合水准测法。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 引测,闭合差要求小于0.6mm n,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0.1mm。3、塔楼施工阶段控制网的布置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地下室顶板施工完后,利用一级、二级控制网,在塔楼核 心筒外四角布置 4 个控制点,作为塔楼施工时的二级控制网(以控制核心筒及外围

6、钢柱 的轴线控制),在主楼核心筒内布置 4 个控制点,以控制核心筒楼板及内墙施工时的轴 线控制,二级控制网随楼层的施工,每隔不超过100米进行一次测量轴网的引测转换,以控制核心筒楼板、内墙施工时的轴线、核心筒轴线以及外围钢柱的轴线。qr-标准 20 层以下内控点平面布置图及标准21-40 层内控点平面布置图,150图 8-3-3 标准层 41-60 以下内控点平面布置图及 61-75 层内控点平面布置图图 8-3-4 76 层 -屋面内控点平面布置图8.3.4测量人员及仪器的配备1、工程测量机构及测量人员 本工程配备的测量人员,必须选择有类似测量施工经验的人员,有过测量精度要求极 高的超高层、

7、大型工程,具有丰富的测量知识与经验,且经过良好的培训,能使用各种 类型的先进仪器,方能胜任本工程的测量工作要求。人员配备如下:1)、测量负责人1人负责测量方案编制和实施2)、测量工程师2-3人负责现场实施3)、测量技工4人测量辅助工作2、测量仪器设备选用 为保证工程的测量精度,在本工程建立测量控制网阶段主要使用高精度自动导向全 站仪、精密水准仪和垂准仪进行,辅以 GPS 及其他测量设备作为校核和辅助引线用。GPS 为具有拓普康独特专项技术的 HiPer Pro 一体化接收机,双星技术增强性能, 提高精度,适合建筑工地有遮挡情况下的快速锁星。根据需要,可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 形式进行观测。精度为静

8、态测量:平面 3mm+0.5ppm 高程 5mm+0.5ppm;RTK 实时动 态测量:平面 10mm+1.0ppm 高程 15mm+1.0ppmm。测量仪器及设备配置见表 8-3-1。表 8-3-1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表序号仪器名称型号精度单位数量产地1全站仪SET220K0.5lmmlppm台2日本2GPSHiPer Pro静态测量平面3mm+0.5ppm高 5mm+0.5ppm; RTK实时动态测 量平面10mm+1.0ppm 高程1日本3精密水准仪NAL13215mm+1.0ppmm。3mm台4国产4激光垂准仪VISA1/200000台2日本5手持测距仪Pro4a只1瑞士6经纬仪DJJ2

9、-22台4国产7弯管目镜只4国产8对讲机Motorola只4美国9手提电脑IBM台1美国10钢卷尺100米把10国产11钢卷尺50米把10国产12拉力磅/把4国产序号仪器名称型号精度单位数量产地13线锤/只6国产14水平尺/把8国产15角尺/把8国产16反射贴片60x60mm块若干瑞士17温度计/只3瑞士18气压表/只3瑞士19其他辅助设若干国产(注:以上各种设备均有相关的计量合格证明,且在检验有效期内,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使用不当、意外损坏的情况,适当增加备品。)8.3.5 控制网的竖向传递为保证建筑物的测量精度,对0.000 以上结构的控制轴线和墙柱定位的竖向传递采 用激光垂准仪铅直投点

10、法引测。在首层楼面上做好内外控点,采用在预埋的lOOmmxlOOmmxlOmm钢板上划线留 点,在其它层楼板对应于下层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200mmx200mm的激光传递孔,并 在留孔四周筑设高50mm的水泥阻水圈。根据本工程设计要求,建筑物轴线控制网设置 在首层板面,每施工一层,利用激光垂准仪投点,为进一步保证轴线竖向精度,采用激 光铅垂仪垂直控制竖向结构构件和水平轴线控制网,每隔不超过100米进行一次测量轴 网的引测转换。通过激光测放孔,就可把内控点投测到各层楼面上。激光铅垂仪法控制 竖向精度是通过逐层控制建筑物轴线控制网来达到竖向控制目的。1、激光垂准仪投测轴线步骤(1)安置激光铅直仪于

11、轴线控制点(见图8-3-5、见图8-3-6);(2)将标的靶置于当前楼层测量投测洞口处;(3)准确对准控制点,精平激光垂准仪,打开激光,即得四条已知间距和方向的 激光束巨型柱巨型柱核心筒控制点弋二1阿图 8-3-5垂准仪测量示意图悬挑钢平台,角 钢上铺6mm钢板利用铅垂仪 进行投测。将控制点投测 到下一层。图 8-3-6 核心筒激光垂准点节点图及核心筒激光垂准点剖面图(4) 激光点穿过楼层时,需在组合楼板上预留200x200的孔洞,通过空洞引测到各楼层,预留洞的做法示意见图 8-3-7。图8-3-7激光点穿过楼层预留洞的做法及土0.000m楼面激光控制点点位做法( 5)利用激光经纬仪施测轴线控

12、制网,根据轴线控制网确定各墙体(角柱)准确 位置,保证每层结构竖向精度。2、激光垂准仪法控制竖向精度控制步骤:(1)利用激光垂准仪精确投测四个测量基准点至当前楼层;(2)利用激光经纬仪施测轴线控制网,并根据轴线控制网准确施测各墙体位置; 同时结合外控再次检验墙柱定位的精确度。(3)根据所施测的各墙体边线支设墙体竖向模板;(4)利用吊线坠保证当前层垂直度;(5)利用激光垂准仪保证结构全高竖向垂直度。3、外控墙体法控制竖向精度步骤:(1)每层砼浇筑完毕后,根据当前层所施测的角柱边线将角柱中线引测至四角柱 上;(2)用吊线坠准确吊测结构角柱中线,并弹线;(3)待下一层施工完毕后,将本层中线向上引测并

13、和当前层由边线引测的中线做 校核,取其误差平均值为当前层角柱中线,以此为依据支设模板;(4)每隔35层由下面直接向上引测一次通线,以作校测。8.3.6.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根据本工程的建筑设计特点和布局,充分利用激光仪测量的高精度优越性能,对建 筑物轴线进行准确定位,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在主体施工的测量放样中,遵循二次放样、 三线到位、内外结合、主次分明、步步校核的原则。1、模板上的放样:主要为水、电预埋、墙柱筋的调整、验收提供依据,给出控制 轴线即可。由于模板上不便安置仪器,可用线坠将下一层内控制轴线通过模板上的预留 洞引测到模板上,弹出墨线。2、施工层放样:各控制轴线传递到施工层后,直接采用经

14、纬仪偏角法测设出各轴 线的点位。由于施工层上,当遇有墙的插筋隔挡时,拉尺量距误差较大,应对测定相邻 的轴线距离进行复核。无误后,即可放出墙柱等细部三线。8.3.7. 建筑的标高控制首先对施工现场内的标高基准点与城市水准点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 联测,所测数据满足测量规范的要求后,根据施工现场内的标高基准点在首层靠近四角 的核心筒上引测4个同一高程的标高点,并用墨线做好标记,作为高程向上传递的标高 基准点。标高的传递使用日本产 50m、Tajima 标准钢卷尺通过钢结构构件、塔吊等精密 量距向上传递。每层都至少要有4 个以上的点引测,地上楼层基准标高点用全站仪每次 从首层楼面每50 米引测一次,以便相互校核和满足楼层施工的需要。8.3.8 控制轴线和高程的分段校核根据划分的校核段,我们将对建筑物控制轴线、高程进行全面、仔细地校核。具体 做法是:当第一段施工完毕后,将此段首层控制点和水准基准点精确地投至上一段的起 始楼层,并进行控制网的检测和校正,确认控制点准确无误后,如以前的控制点误差超 出允许范围,要重新埋点。同时要每层都进行钢管柱定位安装闭合复查和校核。8.3.9 GPS 复核为提高本工程建筑测量定位工效和观测精度,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本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