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综合市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589330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贸综合市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农贸综合市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农贸综合市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农贸综合市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农贸综合市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贸综合市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贸综合市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台安县新台镇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台安县新台镇农贸综合市场1.1.2项目法人:台安县市场开发建设服务中心1.1.3项目负责人:1.1.4建设规模:市场占地6400平方米,便民服务店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1.1.5建设内容: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农副产品交易区;农资交易区;服装、鞋帽、日用百货交易区;畜禽交易区;木材、家具交易区;民族工艺品交易区;餐饮服务区七大功能区自身土建工程及自来水供应、电力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检验检疫、信息处理、供暖系统、消防系统、排水系统、地面及道路硬化、冷藏保鲜设施,

2、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1.1.6建设地点:台安县新台镇。1.1.7建设性质及实施计划:扩建工程,交易市场实行一次规划分两期实施. 1.1.8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解决26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3000万元。1.2项目建设背景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我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中心,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直销配送和连销超市为补充,产区、销区、集散地市场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了全国大流通格局。但目前,我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不能完全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主要

3、表现在:现有市场过于分散,容量太小,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相对滞后,批发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功能不完善,加之没有很好的管理服务体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销能力严重不足,农产品流通的中介组织发展滞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这些因素制约了市场发展和农产品流通。台安县新台乡建设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有利于调整我镇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有利于促进该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并带动邻近四个乡镇及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有利于扩大城乡居民就业,保证城市农产品供应,加快台安县脱贫致富的步伐。1.2.1项目的提出台安县是农业大县,属欠发达

4、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新台乡位于该县东部,在我县地区占有许多明显的地缘优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货流的辐射和聚散功能日益显现,发展建设综合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优势明显。对发展自身农村经济和带动周围各县、乡(镇)整体发展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高层非常活跃。目前,该县已有县城生产资料市场及综合交易市场,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有力带动和促进了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涌现了一批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贩运专业户,推动了各种不同经济成份的兴起和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同时,随着农副产品不断增多和丰富,以及市场需求量的增大,这些市场远远满足不了市场供需平衡,急

5、需在产品丰富,辐射面广的乡镇建设综合交易市场。近年,该县把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作为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龙头”,积极倡导建立一个专业市场,带动一些相关行业发展,培育一个支柱产业,形成一个区域经济带,将城市和乡村市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希望通过市场体系、流通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增强商品的输出和有效供给能力,将农村经济引向市场,使农业生产纳入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轨道。按照我县地区“十一五”计划发展目标,加快发展的三个经济区中,又把我县作为一个重点。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强产业优化。目前,我县新台乡基础条件较好,我镇拥有本县地区规模较大的农村集市,人流、物

6、流和资金流量非常大。但是随着市场覆盖面的迅速扩大,成交量的不断增加,使这一自发形成的市场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扩大市场容量,完善市场硬件和提高市场的服务功能亟待解决。1.3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及范围1.3.1编制依据1.加强引导、搞好规划、提高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水平2.省计委关于编制我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规划的紧急通知2001.09.063.辽宁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4.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1999年第二版;5.台安县就项目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林迈咨询公司签订的委托合同。1.3.2研究工作的范围根据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

7、、分析研究项目的产业政策,市场导向,投资环境和可行性;2、项目建设的资源环境,社会和实施配套条件;3、确定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实施方案;4、估算项目建设投资和安排资金作用计划;5、计算和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1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加快农副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可以改变农村农副产品流通规模普遍过小的问题,提高流通企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流通成本的降低和流通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增强农副产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建设农产品批发零售一体化经营及流通设施是国家目前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符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市场需求,有比较广

8、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通过发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可以提高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变革目前的产销方式。以市场带动流通,以流通促进生产,使农牧业的经营实现一体化、联合化和组织化。构建以综合交易市场为中心的统一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由低层次的初级批发市场(产地市场)、消费市场(零售市场)和高层次的批发市场(集散市场)组成,并按初级市场批发市场消费市场的顺序运转。初级市场主要分布在产区,综合交易市场主要设置在产、销区的中心和交通枢纽地,整个市场体系应以大型批发综合交易市场为中心进行有序运转。由于综合交易市场联系着产地市场和消费市场,交易量大,集散功能强,基本上能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其交易价格有助于调节生产。

9、政府可通过综合交易市场的中心作用,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市场流通信息平台,掌握市场信息,对市场实行有效调控。1.4.2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1988年以来,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难度加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农副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农副产品不能完全实现其潜在价值。建设以大型农副产品批发为主的综合交易市场,扩大交易规模,可以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组织起来,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发展跨区域甚至面向全国的大生产,逐步形成区域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增加农民收入。项目的建设可以起到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

10、的调整步伐,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树立大农业的观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贸工农相结合的外向型农业,即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先导,以贸易为中心,加快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市场建设可以起到以贸促农的积极作用,通过市场把生产和销售联系起来,把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起来,促进当地蔬菜、活畜及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市场可以及时把农户的产品推销出去,把农户需要的生产资料运进来,满足农业产业化生产所需的社会化服

11、务,同时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分流和城市待业人员就业提供了机会。市场的建设还有利于发挥畜牧业的优势,使畜牧业向农区延伸,借每年秋末冬初大量牲畜上市之际,将一部分牲畜转入棚圈进行养殖育肥,既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畜产品的均衡上市,稳定市场价格,使畜牧业生产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1.4.3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目前,该乡的农村集贸市场就位于该乡人民政府驻地,紧邻省道“,集贸市场交易日时,我镇地区人员前来赶集,日人流量5-8万人,农闲高峰时可达10万人次。每集总贸易额在100万元以上,年成交额超过5000万元。但由于目前该市场属自发形成,且规模较小,市场大部分属于小商品交易场所,农产品交易市场占地规模十分

12、有限。因此,建设*乡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十分必要。项目的建设对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项目的建设为加快我镇小城镇建设步伐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条件。项目的建设,可极大地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综上所述,在新台建设一个符合国家要求的以农副产品批发为主的综合交易市场是十分必要的。1.5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新台现有集贸市场是台安地区较大的农村集贸市场,市场基础设施现已初具规模,水、电、通讯等设施较为齐全,具备市场开发的基础条件。(2)市场辐射面大,辐射本乡及周边县市区域人口达到100多万,为市场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6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1.

13、6.1主要研究结论本市场作为农副产品产地批发综合交易市场符合国家及产业政策,对乡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是急需的,从地缘条件来看是优越的;项目建设通过规划合理,起点高、规模大、服务配套、管理规范的建设方式,将促进当地农牧民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项目建设市场广泛,拥有当地农村和相邻县及地区市场,对促进当地农业产品的销售、商品的流通起到很大的作用。项目的建设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入世后,我国首先面临的冲击是农业。除大宗农产品外,大部分农产品将逐渐取消进口数量限制,实现单一关税,逐步扩大对小麦、玉米、棉花等大宗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准入量,而我国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业将是一个严峻的挑

14、战,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第二章市场分析2.1我国农副产品市场体系的发展方针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设施是具有公益性的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它的建设一方面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另一方面关系到城市供应和人民身体健康。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重要地位。而按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特点,完全可依靠商业性投资和企业自有资金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目前农产品流通设施严重滞后的情况下,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关于我国农副产品市场发展方向,最近国家确立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发展重点如下:(1)建设目标。增加投入,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逐

15、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布局合理、辐射力强、信息灵敏、功能齐全、交易方式先进、现代化程度高、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2)建设原则。布局合理,符合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改扩建为主,重点发展储藏、加工、运销、配送设施,完善市场功能,提高市场的辐射能力,中西部市场发育滞后地区适当新建一批市场。市场建设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化运作,高起点地进行建设。(3)发展重点。完善现有市场功能,加快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农产品检测检疫,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2.2台安县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现状台安县农产品市场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集市数量多,物流

16、量少。目前,全县平均每个乡镇都拥有1个集贸市场,大部分属于民间自发形成,市场化程度低,分散独立经营,随意性强。(2)各集市规模小,经济辐射范围不大。从集市的交易量来看,规模小,市场交易水平不够活跃,多数的农副产品市场还处于小集散市水平,只能在狭小范围内起到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作用,难以反映真正的供求关系。(3)市场管理水平低。市场管理仅停留在坐收管理费、摊位费上,缺乏信息,咨询、代管、代理服务。大多数农产品都在县乡内销售。当前,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设施是非常必要的。今后,促进农副产品市场良好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培育和引导。着手组建大型农村综合交易市场,并对现有的集散市场和小批发市场改善结构、扩大规模、增强功能,培育和发展一批充满活力的专业批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