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利用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大纲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583403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技术利用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核技术利用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核技术利用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核技术利用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核技术利用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技术利用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技术利用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大纲(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技术利用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大纲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简称“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 原称“辐射培训”、“辐射考试培训”、“”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辐射 培训考证等,国家已经进行改革,改革后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及 考核工作有所变化,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发布了电 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大纲,全文如下:一、基础知识部分1.1核物理基础1.1.1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什么是电离辐射,有哪些类型及 其特点,建立原子和原子核构成的核物理概念,理解放射性及其衰变 规律、辐射能量,熟悉不同类型的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掌握 基本的剂量学量,放射

2、防护量和监测实用量;理解电离辐射可能带来 的辐射损伤和对健康的影响;了解天然与人工辐射照射的来源;了解 各类实用型辐射探测设备的原理、适用范围,正确选择及使用辐射防 护仪器仪表。为以后的辐射防护体系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1.1.2知识点电离辐射的发现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的区别原子与原子核的基本性质放射性衰变方式及其规律a、B、Y(x)、中子等射线或粒子的性质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特点(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电 离、激发、韧致辐射的基本概念;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吸收、散射。), 屏蔽材料;基本剂量学量:吸收剂量、比释动能辐射防护量:当

3、量剂量、有效剂量(辐射权重因子、组织权重因 子)监测实用量:周围剂量当量、定向剂量当量、个人剂量当量(浅 表、深部)辐射生物学效应: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辐射来源及其影响:天然辐射、人工辐射(核燃料循环、核技术 利用、核与辐射事故)等对环境水平的影响与危害。各种常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物理特性及使用范围。1.1.3学习要求了解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区别;原子、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射 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和特点;辐射探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辐射 来源及其对人类辐射的剂量贡献。熟悉辐射基本量及单位;屏蔽材料的选择;辐射防护仪器仪表的 结构组成、选择、使用、维护;辐射监测的类型、方法。重点是掌握放射性及其

4、种类、衰变规律(衰变常数、半衰期)、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辐射防护量。1.1.4课时计划原子、原子结构、衰变、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5课时)辐射基本量、辐射防护量(1.0课时)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1.0课时)辐射来源及其影响(0.5课时)总计:4.0课时1.2辐射防护体系1.2.1学习目的通过本阶段的学习,使学员了解辐射防护发展的历史;理解辐射 防护目的与辐射防护三原则体系;熟悉我国标准的主要内容,职业人 员、公众的剂量限值;掌握内、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与技能,能够 正确理解辐射场所的分级分区的原则、方法和意义,为其在实际工作 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引导;了解辐射监测的目的、

5、意义,掌握辐射监测 的主要内容、监测方法及熟练使用各类仪器仪表;掌握辐射事故应急 响应与准备技能。1.2.2知识点辐射防护基本原则(防护目的、防护体系);辐射防护基本标准和剂量限值(基本限值、导出限值、参考水平), 管理限值;外照射防护措施(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内照射防护措施(核素进入人体的途径、基本防护措施);辐射场所的分级与分区;辐射探测器类型;常用仪器仪表正确选择、使用;辐射监测(环境监测、工作场所监测、流出物监测、个人剂量监 测)。辐射事故应急(应急准备与响应;典型辐射事故)。1.2.3学习要求了解辐射防护发展历史和主要的国际组织的作用;理解和掌握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掌握

6、辐射防护体系和防护标准的相关内容、剂量限值;掌握外照射、内照射的特点及其防护的基本措施;熟悉放射工作场所分级与分区;了解辐射探测基本原理与五类探测器;熟悉辐射防护各类仪器仪表的正确选择、使用;了解辐射事故应急准备;熟悉响应基本程序、内容以及典型事故的响应行动。1.2.4课时计划辐射防护体系(包括目的、原则和标准)(1.0课时)内、外照射防护措施(1.0课时)辐射探测与辐射监测(1.0课时)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典型案例分析)(1.0课时)总计:4.0课时二、医学应用部分2.1医用X射线诊断与介入的辐射安全与防护2.1.1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使参训人员具备放射诊断和介入操作的辐射安全与防 护意识,确保

7、X射线的安全使用,防止发生可能引起确定性辐射损伤 事故,使得患者受照剂量符合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规定,同时尽可能降低职业照射与公众照射水平;改进 放射诊断实践中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的组织体系,以符合医学放射 学领域国家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增强自身管理控制的能力,建立控制 的实践技巧,以达到放射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操作中X射线有效控制要 求。2.1.2知识点放射诊断用辐射源(X射线、球管、X射线机、诊断用X射线设 备、CT机、数字化X射线机、CR、DR、DSA等);诊断用X射线设备的成像原理、防护性能、防护要点;放射工作场所分区及其防护要求、屏蔽要求、监测要求;放

8、射工作人员安全与防护(包括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剂量监测、 健康监护、个人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患者与受检者安全与防护(包括诊断检查的正当性判断、防护的 最优化措施、剂量的指导水平、患者与受检者的防护用品、介入放射 学检查的防护特殊性);公众的安全与防护(包括医院对公众照射防护的主要职责、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候诊人员的防护、放射诊断场所周围的安全与防护);放射诊断实践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放射诊疗机构的自主管理;放射诊断事故的防范;国内外放射诊断典型的事故案例与经验教训。2.1.3学习要求了解各种放射诊断用设备的使用及其成像原理、防护性能、防护 要点;了解放射工作场所分区及防护要求、屏蔽要求

9、、监测要求;掌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限值、个人剂量监测;熟悉职业健康监护与个人防护用品;掌握患者与受检者诊断检查的正当性判断、防护的最优化措施、 剂量的指导水平;熟悉患者与受检者的防护用品及介入放射学检查的防护特殊性;了解医院对公众照射防护的主要职责、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候诊人员的防护、放射诊断场所周围的安全与防护;了解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对减少受照剂量的作用;掌握放射诊断过程中对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及儿童患者的特 殊防护要求;熟悉放射诊疗机构的自主管理;熟悉事故及其预防;了解国内外放射诊断典型的事故案例与经验教训。2.1.4课时计划放射诊断设备的类型、防护性能、防护要求(1.0课时)放射诊

10、断过程中各类人员的安全与防护(1.0课时)放射诊疗机构的自主管理、事故及其预防(1.0课时)总计:3.0课时2.2放射治疗的辐射安全与防护2.2.1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使受训人员具备放射治疗操作辐射安全与防护意识, 确保放射治疗源的安全,防止及减轻可能引起的对患者的确定性辐射 损伤事故或事件的发生,使得患者接受合理的治疗剂量照射,同时尽 可能降低职业照射与公众照射水平;改进放射治疗的辐射防护与辐射 源安全的组织体系,以符合临床放射治疗领域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和 建议;增强放射治疗科室的自身管理控制能力,建立有效控制的实践 技巧,以满足放射治疗操作中治疗源的有效控制的要求。培训结束后, 受训人员应理

11、解并熟悉如下内容:1.用于放射治疗的设备与系统的操 作与安全;2.放射治疗相关的事故及潜在事故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 预防;3.有效的辐射防护计划对安全操作的重要性。2.2.2知识点放射治疗用辐射源(包括X射线、球管、X射线治疗机、钻-60、 钻治疗机、后装治疗机、加速管、电子直线加速器及感生放射性、质 子重离子加速器);各种放射治疗设备的结构、使用范围、治疗原理、通用防护性能及检测方法;放射治疗场所分区及其防护要求、屏蔽要求、安全联锁及监测要 求;远距离放射治疗的安全与防护(包括安全操作规程、放射工作场 所分区管理、放射治疗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放射治疗设备的 防护性能监测);近距离放射治

12、疗的安全与防护(包括近距离治疗用源及源的防护 要求、安全与防护操作、放射工作场所分区管理、源的管理);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与防护(包括职业照射剂量限值、个人剂量 监测、职业健康监护);患者的安全与防护(包括放射治疗的正当性判断、防护的最优化 措施、最优化治疗剂量水平、患者的防护要求及防护用品);公众的安全与防护(包括放疗单位对公众照射防护的主要职责、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陪护人员的防护、放射治疗场所周围的安全与防 护);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事故的防范与应急(包括事故、机器故障的应急及其预防、国内 外放射诊断典型的事故案例与经验教训)。2.2.3学习要求了解放射治疗用各种辐射源、各种放射治疗设备的结

13、构、使用范 围、治疗原理、通用防护性能及检测方法;熟悉放射治疗场所分区及其防护要求、屏蔽要求、安全联锁及监测要求;熟悉远距离放射治疗的安全与防护、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安全与防 护;掌握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监护;掌握患者放射治疗的正当性判断、防护的最优化措施及粒籽源治 疗患者的护理,了解患者放射治疗的最优化剂量水平,熟悉患者的防 护要求及防护用品;了解放疗单位对公众照射防护的主要职责、公众照射剂量限值、 陪护人员的防护、放射治疗场所周围的安全与防护;了解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熟悉事故的发生原因、防范与应急;了解国内外放射治疗典型的事故案例与经验教训。2.2.4课时计划放射治疗

14、设备类型及其治疗原理、安全与防护要求(2.0课时)放射工作人员、患者的安全与防护(2.0课时)典型事故、事故应急及其预防(1.0课时)总计:5.0课时2.3核医学的辐射安全与防护2.3.1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使受训人员具备核医学诊疗操作辐射安全与防护意识, 确保放射性药物的安全,避免及减轻可能引起的对患者的确定性辐射 损伤事故或环境放射性污染事件的发生,使得患者受到合理诊疗剂量 同时尽可能降低职业照射与公众照射水平;改进核医学的辐射防护与 辐射源安全的组织体系,以符合临床核医学领域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和建议;增强核医学科室的自身管理控制能力,建立有效控制的实践 技巧,以满足核医学操作中放射性药物

15、的有效控制的要求。培训结束 后,受训人员应理解并熟悉如下内容:1.用于核医学诊疗的设备与放 射性药物的操作与安全;2.核医学相关的事故及潜在事故和放射性污 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预防;3.有效的辐射防护计划对安全操作的重 要性。2.3.2知识点核医学诊疗用辐射源及设备(包括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及其药物形 式、放射性核素的来源、放射性药物的基本特性、钼锝发生器、Y相 机、SPECT、PET、回旋加速器、粒籽源);各种放射性核素的使用范围、诊疗原理、放射性污染及检测方法; 核医学实践中的射线来源、表面放射性污染、空气放射性污染; 核医学场所的设计与防护要求(包括场所分级与分区、平面布局、 屏蔽要求、污染监测要求);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与防护(包括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 康监护);患者的安全与防护(包括核医学实践的正当性判断、防护的最优 化措施、核医学诊断的剂量指导水平、内照射治疗时的最优化考虑、 内照射防护基本措施、对育龄妇女、孕妇、哺乳妇女、哺乳婴幼儿及 儿童的特殊防护要求);公众的安全与防护(包括核医学单位对公众照射防护的主要职责、 周边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陪护人员的防护);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分类与处理;放射性药物及核医学诊疗过程的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