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58077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又是一度“315”写在“315消费者权益日2012年3月15日 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将每年的3月15日确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898年,世界第一个消费者组织在美国成立,1936年,美国建立了全美的消费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种反映消费者利益和要求的组织在一些兴旺国家相继出现。1960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宣告成立。1962年3月15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有关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平安消费的权利、消费时被告知根本领实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和呼吁的权利。随着消费者权利保护工作的开展,肯尼迪提出

2、的4项权利和国际消费者协会确定的另外4项权利,即满足根本需求的权利、公正解决纠纷的权利、掌握消费根本知识的权利和在健康环境中生活工作的权利,一并成为全世界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八条准那么。1985年4月9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保护消费者准那么?敦促各国采取切实措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1984年12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并于1987年9月参加了国际消费者协会。目前,全世界已有90多个国家共300 多个消费者组织在开展活动。我国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先后公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

3、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平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欺诈消费者行为处分方法?、?局部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化装品卫生监督条例?和一系列关于生产加工的技术标准、条约、细那么等律法规。虽然我国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在维护消费权益和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或不配套、执法力量和手段缺乏、违法本钱低维权本钱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消费

4、者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近年来,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缕被各类媒体所披露。从建筑工程到机械制造、从金融市场到证券股票、从物流运输到期货商贸、从石油化工到消防材料、从食品卫生到夺命医药、从机电产品到有毒原料、从劣质农机到生产资料、从家具电器到数码箱包、从医疗垃圾到塑料制品,从儿童玩具到日常用品、从旧物回收到有毒废料、从拼装汽车到轮胎鼓包、从假冒商标到虚假广告、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渠道、从维修保养到装饰材料、从以次充好到价格虚标、从烟酒糖茶到服装鞋帽、从畜禽宰杀到添加饲料、从公共平安到到隐情不报、从拖欠工资到集体讨要、从信息泄漏到无端扰、从垃圾短信到非法传销、从美容健身到物业收缴、从商服宾馆到工

5、厂学校、从会员酬宾到持卡促销、从观光旅游到强迫购物、从网购陷阱到货物被调、从餐饮消费到电信效劳,从霸王条款到天价海鲜侵害消费者现象可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它像一只毒瘤一样,广泛存在于社会各阶层、领域和行业。侵害消费者的现象不胜枚举,手段令人发指,后果祸国殃民。一桩桩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骇人听闻,一幅幅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画面触目惊心。“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甜蜜素、“地沟油、“反炼胶、“氯化氨基汞、“硅凝胶等一个个我们平时并不常用的名词被我们所知晓。每年“315所曝光的问题产品,成了曾经使用过这些产品消费者心中永远的痛和挥之不去的可想的梦魇。一些问题产品给消费者及其家人造成了巨大的身心伤

6、害,消费者因使用问题产品致残、致死的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对制假售假者既恨之入骨,义愤填膺,又感到无可奈何,防不胜防。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缕禁不止,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利益驱动问题。“利益作为一把双刃剑,在长期的社会开展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利益推动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利益又影响和阻碍着经济生活的有序开展?既然如此,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我们要辩证和历史地去分析和看待。我感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普遍性。这一现象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开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问题,它不因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文化观念、历史

7、背景的差异而存在。二是具有必然性。这一现象是诸多“侵权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随着经济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一方,只要有经济活动存在,就必然存在“侵权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三是具有客观性。这一现象虽然是违法者的利益主张,但需求决定市场,市场决定存在。一局部消费者虽然是被动的受害者,因不知情而受到侵害,而一局部消费者那么是贪图廉价和蝇头小利,“明知故犯,为制假售假提供了开展的空间和可能。四是具有长期性。侵害消费者权益作为社会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中的一个,它的存在受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道德观念、法律意识、文明程度、国民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有效地解决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最大

8、限度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认为应从政府和消费者两个方面来考虑。从政府方面看:一是解决好违法者“不想为的问题。要大力开展国民经济,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进一步缩小贫富和地域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大力弘扬正气,宣传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倡诚信为本,守法经营,形成以守法经营为荣、违法经营可耻的舆论气氛,使违法者“不想为。二是解决好违法者“不能为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重要意义,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搞好部门联动,明晰工作职责,严明奖惩机制;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畅通

9、民主渠道,建立举报和查处鼓励机制,重奖维护消费者权益有功人员;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加大培训力度,补充器材装备,不断提升人防和技防水平;进一步查找工作中的缺乏,堵塞漏洞,填补工作和法规制度方面的空白,将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做到全时空、全方位、全覆盖,使违法者“不能为。三是解决好违法者“不敢为的问题。要严厉打击各领域、行业、部门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破除区域保护主义,追究相关领导责任;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依法严厉惩办违法人员,提高其违法本钱,处要处得心惊肉跳,罚要罚得倾家荡产,并将违法从业人员或企业拉入“黑名单;降低消费者维权本钱,除设置举报箱、投诉 外,还应在经营活动密集区域

10、和营业网点设立投诉站,现场解决消费者诉求,为消费者及时维权创造有利条件;建立投诉举报受理责任制,谁受理谁负责,并做好信息反应和结果告知工作,形成政府部门监管查处有力、消费者举报投诉积极的良好局面,保持对违法者的高压态势,使违法者“不敢为。从消费者方面看:一是要强化维权意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消费的理解一般多停留在所消费的具体商品上,而对消费商品过程中享有的其他权利那么考虑不多。如对相应的流程、效劳、环境、卫生、保障等方面的权力主张不够。一些人受传统法制和维权观念不强,绝大多数人受到侵害后认为损失不大,维权劳神费力,即便是一些损失大些消费者也往往自认倒霉,不了了这,对所受

11、到的侵害采取放任的态度。二是要提高维权能力。绝大多数消费者受到侵害后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不会收集和固定证据。对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能不清楚,受到侵害不知如何投诉、向谁投诉。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了解掌握不够,对自身享有的权利认识不全面,不知道自己受到了哪些侵害,或受到侵害后不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三是要养成维权习惯。现代生活经济活动频繁,消费工程和频率明显增加。在各类日常消费活动中,自觉维护合法权益。当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举报和投诉。发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线索也要积极举报,要充分认识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不是简单的营销问题,它会打乱经济活动,干扰国民经济,影响社会稳定。

12、因此,不能把维权活动简单看成是个人行为。综上所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任何把维护消费者权益问题与社会其他问题割裂开来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任何指望一蹴而就解决维护消费者权益问题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需要各个方面付出艰苦的努力,做出长时期的斗争。要充分认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面对问题我们不能丧失信心,面对成绩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只有认清当前形势、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开展步伐,才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和谐社会向前开展。正像我国古代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所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