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k2010华师高考冲刺复习备考研讨会主要精神及后期复习计划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57506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zk2010华师高考冲刺复习备考研讨会主要精神及后期复习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lzk2010华师高考冲刺复习备考研讨会主要精神及后期复习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lzk2010华师高考冲刺复习备考研讨会主要精神及后期复习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lzk2010华师高考冲刺复习备考研讨会主要精神及后期复习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lzk2010华师高考冲刺复习备考研讨会主要精神及后期复习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zk2010华师高考冲刺复习备考研讨会主要精神及后期复习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zk2010华师高考冲刺复习备考研讨会主要精神及后期复习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0广州高考冲刺复习备考研讨会主要精神及后期复习计划关键词:高考冲刺;科学备考参加会议时间:2010年4月16日至18日会议地点:广州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会议主要内容:一、华南师范大学文学系主任周国光教授博导讲高考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题。(周教授高考评卷担任该题评卷组组长)二、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组备课组长邓翅跃老师讲高三考前突破策略。三、华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徐冰老师讲关于现代文阅读的思考。四、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陈妙云教授讲高考作文备考冲刺。五、座谈会:交流名校语文备考方略。下面是综合整个会议内容传达会议主要精神

2、。 一、关于语言运用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系主任周国光教授作了专题讲座。他说这是试验田(题型变化最多),又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学生做题做到此,时间所剩下不多,下一大块是作文,不少学生胡乱应付,有的干脆不做)他提出关注图文转换题,像亚运会路标、会徽、旅游线路等内容。(周教授的讲座课件里有比较多的例子,可供复习参考)在最后交流座谈会中,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学科组组长提到,从近几年的命题习惯来看,侧重于图文转换和语段压缩题。从广州二模的语用题来看,我们还欠缺对应用文的复习,比如申请书、贺词、介绍信等内容)二、广东省实验中学的考前突破策略邓翅跃老师的讲座题为科学备考,有效增分科学备考的方法:1、“一模”、

3、“二模”后到高考,语文还有提升空间,理由在于:学生知识的完善带来阶段性的成绩提高。从历年考试中可证明许多同学还能有效的增分:90105;105115;115125语文能够创造奇迹,也只有语文能够创造奇迹。2、增分策略:(1)反思求索。(2010届高三语文考试成绩自我监控表)知己知彼,科学备考;每题每分,争分增分;反思求索,不断突破;短暂高三,永久收获。典型例子:邓老师有一学生一般情况下语文考试是130分左右,最好的一次考过143分,这个学生上课绝对认真,下课必问问题,把老师布置的每一次练习全部都能做完,每次发下去的卷子,一个小时后,就一定会来问老师,作文每次都在50分以上。他算好自己每题的答题

4、时间、方法,作文素材准备了20多个事例,考试中能用到许多。高考分数总分644分,语文135分以上。(结果语文130多)他反思自己时写下奋斗宣言:永不言败,永不气馁,为目标加油,加油,再加油;坚持,坚持,再坚持。(2)取舍得法,落实关键冲刺阶段,有专题突破设计。取舍原则:强调考纲地位,考试趋势;分值地位,得分可能,学生实际。取舍思考: “取”(突出)高分值点、易得分点:作文、必考、文言文、语言表达 “舍”(弱化)低分值点、难提分点:诗歌鉴赏等“保”“温”板块:保持状态、保持手感 语基、语言表达等(福田中学学生实际:抓好语基,字音、成语、病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阅读题、作文、古诗、背诵等要保温,注意

5、查漏补缺,例如应用文)(3)各题时间安排:前四题:12分,约8-10分钟;文言文22分,约22分钟;古诗7分,约7分钟;默写6分,约1分钟;必考现代文阅读:16分,约20分钟;选考现代文阅读:15分,约20分钟;语用题:12分,约10分钟;作文:60分,约60分钟。(4)冲刺阶段每周专题突破 限时训练 阅读强化训练 写作思路训练套卷训练(每周一套,周一整个下午测试语文,邓老师在当天批完10份左右,培优的15名同学,每人评二至三份)专题轮换训练(阅读有一例)经典必练训练(主要是历年各地高考典型题,他给了我们一个专题:病句)练习后要总结反思,感悟提高(5)作文突破训练写“准”:准确理解把握好题意,

6、明白要写什么?可以写什么?用自己的认真思考对应题目的问题。写“顺”:将自己对题意的认真思考理解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层次清晰。写“好”:用好的方式将自己对题意的认真思考理解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作文类型(根据写作内容或写作范围提供的条件分类)1).直接给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2).由“导语/材料”引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3).由“导语/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作文题。 (广东省高中生“写作能力考察”问卷调查报告,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9期)低分作文的普遍病征1)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2)思路狭窄,材料陈旧甚至缺乏。3)文体意识不强,文章结构不清,中心不突出。4)语言平板、呆滞、枯燥的感

7、觉,表现力不强。高考高分作文的重要特点切合题意(对题意的理解与把握准确, 全文在题意的范围内行文,文章立意深刻) 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书写工整。各类作文审题训练见课件议论文写作训练示例:1)观点鲜明正确,切合题意。(明扣、暗扣、全扣)2)标题新颖、开头规范(最好首段见题)3)完整、清晰、精巧的结构(写好段首句,安排好段内层次:分论点适当阐释例证点化类句点睛)4)论述集中,材料典型而丰富5)深刻的思考,见解新颖。适当训练片段作文写作,提高对素材的处理能力。胡锦涛主席出访简化国外迎送安排(材料要根据中心表达需要使用,切忌堆砌)礼宾改革新举措 务实作风新体现胡锦涛

8、主席出访简化国外迎送安排侧记4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离京赴美,开始了今年首次出访之行。当地时间12日11时,胡锦涛主席乘坐的专机抵达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停机坪上,美方官员和中国驻美大使等热情迎候。11时03分,胡锦涛主席走下舷梯,同美方官员和中国驻美大使等一一握手,随后乘车离开机场,整个过程仅持续了5分钟。人们注意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机场没有出现欢迎队伍和欢迎横幅。这是我国领导人出访礼宾改革的新举措。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告诉记者,根据胡锦涛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经中央同意,为进一步推进出访礼宾改革,今后我国领导人出访时,将简化驻外使领馆组织迎送活动相关安排。胡锦涛主席这次出访率先实行新

9、的礼宾安排,在抵达和离开往访国时,不再组织当地华侨华人、留学生等到机场迎送。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际惯例和国内实际,我国礼宾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1978年秋天开始,为外宾访华举行欢迎仪式的地点由机场改至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不再组织群众夹道欢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领导人出访一般不再举行答谢宴会或答谢招待会;1991年开始,我国领导人出访的离、返京送迎仪式从机场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3年开始,我国领导人出访离、返京不再举行送迎仪式。素材适用角度1.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海外同胞放下繁忙的事务和学业参加迎送活动,也难免会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一些影响,大家往来奔波也十分辛苦,体谅

10、海外同胞的辛苦)2.求真务实的作风。(务实高效,务实之举见作风) 3.改革(与时俱进、务实开放的风采,改革措施既具体细致,又扎实有效,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欢迎)4.进步 5.形式(海外同胞的爱国之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尽量减少形式上的环节) 6.细微之处显真情(简化出访国外迎送安排,看似简单细微的一个变化,却折射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求真务实的作风。)7.榜样示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真正做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1、新局面)6)发挥好作文升格训练的功效。7)学习借鉴优秀的范文,给学生提供可供的材料。8)后阶段的作文分类指导及个性化辅导,促成优秀生的稳定发挥。三、华南师范大学附中关于现代文阅读的备考徐冰老师讲座的题目是依纲而行,科学有效(一)“必考题”命题特征o (1)阅读文本的选择o 力避艰深难懂,文字要简明平白。有概念,不繁多,含义明确。o (2)阅读文本的篇幅o 一般是超过1000字的文本:07年的创新与想像1517字,08年的诗与直觉1180字),09的自由和科学1064字。2010广州“一模”论法的精神约1010字。 o (3)选择题的设置o 不过多地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

12、辨析,侧重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o (4)需要适度的迁移。o 有的设题,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二)后期备考建议o 保持训练,磨练耐心o 文本多样,强化感觉o 熟练技巧,限时完卷(三)选择题解答o (1)进一步熟知常见的设题误导类型 诸如:偷换概念、强加因果、以偏概全、主次颠倒、混淆条件等。o (2)细心比较,准确辨析。不仅要能够进行文本与选项的对等辨析(寻找、

13、把握文字表达上的相似度),更要能够准确理解文本与选项的对等转换表达。(3)选择题解答归纳基本经验、技巧o 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选项与题干之间常常能构成因果关系。o 只需读出文本作者说了什么,而不要以自己已有的生活认识、经验判断、影响选项。o 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还要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o 题干涉及几点(方面)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点(方面)意思。 示例:2010广州“一模”第13题o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类需要制定法律的原因的一项是o A(因为)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如果不加以强制性的限制,就会危及社会。o B自然法的执行缺乏足够约束力,无法确保能够真正得到遵守。o

14、C人的理性是宇宙理性的一个部分,必须受宇宙普遍法则支配。()其与题干不能构成因果关系)o D由国家制定法律,才能更有效协调社会各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四)简答题解答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反思”方式o 就是利用文本列述的某些现象或作者就某一个问题所提出的说法,以“反思”(对比思维)的方式去推断、想像它们的言下之意,从而得出相应答案的做法。 例:在普通公众的心目中,学者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但以上这些专家学者的表现,更像是表演。这种“专家秀”直接玷污了专家学者得以安身立命的良知道义和学术操守。o 这段文字揭露、批评了某些专家学者的“反面”形象,如果要根据这个材料来提炼、概括关于

15、“专家应该怎么做的”观点,就可以利用材料批评的切入点(注意文中画线字)转化为与其对立的表述。这就是运用“反思”作答的思路。o 答案:作为专家就应该有良知、讲道义,应该坚持学术操守,远离“利”的诱惑。强化答题规范o (1)要求作答语句能够与题干自然衔接示例比较:o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是怎样形成的?(答)可以借助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而更多的是通过意象组合后的升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是怎样形成的?(答)中国古诗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暗示作用,更多的是通过意象组合后的升华。o (2)学会调整表述角度示例: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一文提倡什么观点?作者的理由是什么?点拨:在文中,作者主要是谈愚昧、黑暗如何危险禁止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有何危害。如果照搬原文语句就不能切合讲“提倡”的角度的。 例:本文提倡不要借口危险思想来禁止言论自由。 从“提倡”一词的使用要求看,如此说法不能成立。这就需要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