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57459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一、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给药途径及剂型确定后,针对药物的基本性质及制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重要的工作就是选 择适宜辅料和工艺将其制备成质量可靠和病人应用方便的药物制剂。药物制剂直接用于病人,无论 经哪个途径用药,都应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稍有不慎,轻则迨误疾病治疗,重则给病人将带 来生命危害,同时也将给生产厂家带来不可估量的信誉损失和经济损失。药品的质量构成包括安全 性、有效性、稳定性和顺应性。此外,对于制剂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制剂的生产成本和药品的价格 也应是考虑的因素之一。1、安全性药物制剂的安全性问题来源于药物本身,也与药物剂型与制剂的设计有关。任

2、何药物在对疾病 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有些药物在口服给药时毒副作用不明显,但在 注射给药时可能产生剌激性或毒副作用。例如布洛芬、诺氟沙星的口服制剂安全有效,但在设计成 肌肉注射液时却出现了严重剌激性。一些药物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的毒副作用不明显,但在超剂量 用药或制剂设计不合理使药物吸收过快时产生严重后果,这类情况对于象茶碱、洋地黄、地高辛、 苯妥英钠等治疗指数较小、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都很强的药物更需要引起注意,临床上要求对这类 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就是为了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对于药物制剂的设计者来说,必须充分了解用药目的、药物的药理、药效、毒理和药动学性质 以确定给药

3、途径、剂型及剂量。应该注意,在某些药物的新剂型及新制剂设计过程中,由于改变了 剂型、采用新辅料或新工艺而提高了药物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时,需要对制剂的剂量以及适应症予 以重新审查或修正,对于毒性很大的药物或治疗指数小的药物一般不制备成缓释制剂、也不采用微 粉化工艺加速其溶解。2、有效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药物制剂的有效性是设计的重要考虑。药品的有效性与给药途径有关, 也与剂型及剂量有关。第一节已经强调了给药途径对药效的影响,如硝酸甘油通过透皮、舌下粘膜 吸收以及颊粘贴等取得不同的治疗或预防效果。又如硫酸镁在口服时是有效的泻药,而在制备成静 脉注射液时则起到了解痉镇静的作用。即使在同一给药途径,不

4、同的剂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治疗效 果。溶液剂、分散片、口溶片等制剂能够较快地起效,迅速地起到抗菌、镇痛、退热、止咳等作用, 但往往维持时间较短,需要频繁用药,如布洛芬分散片、布洛芬颗粒剂等。将其设计成缓释制剂时 则能够维持更长的作用时间,每天1 -2次即可维持全天的镇痛作用。象高血压、精神焦虑等慢性、 长期性疾病的治疗以及预防性治疗等选择缓释剂型具有优越性。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制剂处方及工艺设计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对于 某些口服难溶性药物、胃肠道吸收差的药物,使用高效崩解剂、增溶剂、固体分散技术或微粉化技 术等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及吸收,提高其治疗有效性。将一些药物制备成脂

5、质体、微球、乳剂 等剂型,不仅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还能减少毒副作用。前列腺素E1具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在 制备成乳状型注射液后,其有效性比溶液型注射液有数倍的提高,剂量降低至原来的1/101/5, 同时还减小了药物对血管的剌激性。3、稳定性稳定性是保证药物制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不仅要考虑在处方配伍及工艺过程中的药物稳 定性,而且还要考虑在贮存期以及使用期间的稳定性。药物的化学不稳定导致有效剂量降低,形成 新的未知(或已知)毒副作用的有关物质;药物制剂的物理不稳定性导致液体剂型的沉淀、沉降、 分层等,固体制剂的变形、破碎、软化、液化等现象;药物的生物学不稳定性导致制剂的污损、霉 变、染菌等严

6、重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或使制剂的有效剂量发生变化、制剂的均匀性变差,或使药品 外观发生不良变化等,从而影响治疗及影响病人及医护人员的顺应性。制剂设计中的稳定性考虑不 仅是与处方成分配伍有关,也与采用的制备工艺有关,如前述所提及的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 C、精心整理阿司匹林等受湿、热和处方润滑剂等添加剂的影响,而且还需要考虑制剂的合理包装,特别是引湿 性较强、光敏感的药物制剂还必须严格防潮、避光包装。有些在制剂处方和工艺设计中难解决的稳 定性问题,通过制剂包装材料的选择则比较容易解决。4、顺应性丿顺应性指病人或医护人员对所用药品的可接受程度(acceptance)。如前所述,从给药途径而 言,口服是

7、应用最广泛的、最容易被接受的给药途径,而注射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注射时的 疼痛感等使许多人,特别是儿童患者不易接受。而直肠用药,对婴幼儿而言是一种较好的给药途径, 在欧洲许多患者也比较乐意接受栓剂,但在我国的应用则不够广泛,需要进一步推广。所以从顺应 性出发,只要口服给药安全有效,则在剂型选择上一般总是以口服制剂为首选。顺应性的范围也包括对剂型及制剂的外形、外观、色泽、嗅味、使用方法等多面的考虑。较小 的体积、较少的数量、明快的色彩、良好的口味会受到更多患者的欢迎。胶囊、囊形片较圆形片更 容易吞咽。解决一些药物的苦味是颗粒剂、咀嚼片、液体制剂处方设计和工艺设计中的专门技术。 细腻、洁白、水

8、性、涂展性好等优点使乳剂较油膏剂更为普遍。缓释制剂的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减 少了病人每天用药的次数,方便了病人。更重要的是,优质的外观将进一步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对 优良内在质量药品的信任度。相反,即使偶然的外观瑕纰都可使患者不能放心用药,甚至影响治疗 效果。在制剂的设计中,除了上述原则外,生产成本往往是列入考虑的重要因素。在保证质量和达到 相同的治疗目的情况下,选择适宜剂型、辅料及工艺以降低成本无论对生产者或对患者以及对于全 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药物经济学的迅速发展将加强药品价格核算在药品生产及应用中的地位。二、制剂处方与工艺的优化1、一般性考虑在掌握了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确定了可以应用的辅料后,进

9、一步的工作是根据制剂要求设计处方 和工艺。处方的设计包括对辅料种类的选择也包括对辅料用量的选择。工艺的设计包括对工艺的类 型及工艺过程中具体的制备条件如温度、压力、搅拌速度、混合时间等的选择。一些研究者常常可 以根据自已对相同剂型及制剂的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而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处方及 工艺,但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对入选的辅料、辅料用量、工艺及工艺条件,采用优化技术,设计一 系列处方或处方与工艺的组合方案,制备试验用制剂样品并进行试验。常用的优化技术有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单纯形优化法、拉氏优化法等。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应 用多因素数学分析的手段,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进行设计,根据试验得到的数

10、据或结果,建立一定 的数学模型或应用现有数学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比较,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以较少的试验次数及较短的试验时间确定其中最优的方案或者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方向。近年来,随 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优化设计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有关优化技 术的原理及应用实例已有大量的数理统计学专着及教材可供读者参阅和借鉴。2、优化设计的要素优化技术是一类适合各行各业、具有普遍意义的应用数学方法,因此,将药物制剂处方工艺设 计的实践知识和成熟的经验与这些数学方法结合,是保证优化技术成功的关键。在进行优化设计之 前,应确定优化设计的几个要素。1制剂的目标参数;o各目标参

11、数的对该制剂的重要性;?辅料或 工艺种类的实用性;?辅料用量及工艺参数的适宜范围;?辅料、工艺相互间的影响。制剂的目标参数是指制剂应达到的特性,也即优化设计中的应变量。例如对片剂的要求包括崩 解时限或溶出度,脆碎度、片重差异或含量均匀性以及片剂的外观等。对注射液的要求包括溶解性、 澄明度、剌激性、外观等。要求优化方案达到的目标参数越多,设计的方案中所考虑的辅料及工艺 因素就越多,设计方案就越复杂,实验时间的次数随之增加。因此,只选择重点的目标参数,而忽 略一般的目标参数或者将它们留待优化后解决,可以简化设计,抓住主要问题。例如某个难溶性药精心整理 物的片剂处方的优化设计,主要以溶出度为目标参数

12、,针对性地选择辅料及工艺,而对于脆碎度、 片重差异等很可能不是主要问题,则可以在取得优化结果后再考虑。在优化方案中,需要确定优化的因素及水平。优化的因素通常是指作为自变量存在、对处方目 标参数有重要作用或影响的辅料或工艺的种类,优化的水平则是指对于每个因素可能选择的几个不 同的范围。同一个药物的处方有很多辅料可供选择,但在一个方案内不可能选择太多种辅料或工艺, 某些辅料或工艺只能作为固定不变的因素存在,所以需要确定哪些是在方案中作为变量的因素(辅 料或工艺),那些是不作为变量的因素而在方案中需要固定的辅料或工艺。另外,在应用优化技术 设计处方及工艺时还需要注意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以及同一因素对不同

13、的目标参数可能同时存在的 正反两面的影响。例如在选择表面活性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时,可能减弱防腐剂的效力,此时就需 要把两者的相互作用列入考虑范围。所有这些都需要方案的设计者除了对目标参数的了解,还应具 备有一定的经验,需要熟悉不同辅料的性质、应用范围、各种工艺的特点以及实用性等,才能作出 恰到好处的选择。在必要时需要进行一些初步的摸索。否则,优化的结果可能并非是好的结果。三、制剂(固体、液体)稳定化原理与克服不稳定性的基本原则在药物制剂设计中应针对药物的稳定性问题及影响因素,从处方、工艺、包装和贮存条件等多 方面采取相应的稳定化措施。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改变剂型达到稳定目的,例如将注射液改

14、 变为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的注射用无菌粉末,使用时再行溶解。1调节pHpH对药物的水解及氧化降解速率有重要影响。如阿司匹林在pH23的水解速率最小,而在pH4 以上降解速度显着增加。盐酸吗啡注射液在pH34稳定,在近中性时立即氧化。H+,0H?对药物降 解的催化作用称为特殊酸碱催化(specificacid-basecatalysis),降解反应速率常数k与H+、OH? 浓度的关系如下:k=k +k C +k C0 H H OH OH式中C和C分别是H+和OH ?的浓度,k、k、k分别是HO (或其它溶剂分子)、H+和OH ?的催 H OH0 H OH2化速率常数。分别在酸性pH及碱性pH条件

15、下测定药物的降解速率常数k,用各自k值或lgk对pH 值作图,可以得到pH-降解反应速率曲线如图2-13所示。不同药物酸碱催化的程度不同,有的仅 受H+催化,有的仅受OH?催化,有的则同时受H+、OH?和水分子的催化。某些药物既受碱催化降解 也受酸催化降解,则在某一 pH最稳定,在pH-lgk图上出现最小值;如果降解反应与pH无关或者 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的催化作用大于酸或碱的催化作用,在pH-lgk图中即表现为水平线。从 pH-lgk图可以了解药物的最稳定的pH,为处方设计中确定所需调节的pH范围。稳定pH的选择还 需要考虑生理的可接受性,如注射剂的pH范围一般在pH39。另外,调节pH也要

16、考虑到某些难溶 性解离药物的溶解性质,防止药物从溶液中沉淀(参见第二节,药物溶解度与pK及pH的关系)。a图2-13pH与降解反应速率常数关系图在液体制剂中通常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pH,有时也可以采用醋酸、乳酸、三乙醇胺等有机酸 碱。在固体制剂中多用枸椽酸、酒石酸、苹果酸等有机酸和碳酸钠、磷酸氢钠等调节pH。2. 选择缓冲剂及其浓度醋酸盐、磷酸盐、枸椽酸盐、硼酸盐等缓冲剂也是液体制剂或注射液中常应用的pH调节剂,缓 冲剂的应用有利于减小pH的变化而稳定pH。但这些缓冲对中的共轭酸碱对一些药物的降解可产生 催化作用,这种由共轭酸碱产生的催化作用称为广义酸碱催化(generalacid-baseca talysis)或一 般酸碱催化。如磷酸根阴离子对青霉素和链霉素水解的催化,醋酸根阴离子对葡萄糖水解的催化等。 用不同缓冲剂调节某药物溶液在相同的pH时,如果出现不同的降解速度,则可以确定某种缓冲剂 的共轭酸碱对该药物的广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