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晶体管射极单管放大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570963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二晶体管射极单管放大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验二晶体管射极单管放大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验二晶体管射极单管放大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验二晶体管射极单管放大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验二晶体管射极单管放大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二晶体管射极单管放大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二晶体管射极单管放大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三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 影响。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 压的测试方法。3 、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二、实验原理图 21 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 用Rbi和 电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 u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 一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 Uo,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图 2 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在图2- 1电路中

2、,当流过偏置电阻 兩和吊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的基极电流Ib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U CE= UCC- I C( RC RE)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R = Rb1 / Rb2 / r be输出电阻R o Rd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 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 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 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和各项性能指标。 一个优质放大器, 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放大器

3、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消除干 扰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 Ui= 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 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 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lc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B、UC和UE。一般实验中,为 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 UE或UC,然后算出lc的方法,例如,只 要测出UE,即可用lc Ie Ue算出lc (也可根据I C Ucc UC,由UC确定I C),ReRc同时也能算出 LBe= ub- UE

4、,Uce= uc-UE。为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内阻较高的直流电压表。2)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管子集电极电流lc (或Uce)的调整与测试。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如工作 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O的负半周将被削底,如图2-2(a)所示;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UO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2-2(b)所示。这些情况都不符合 不失真放大的要求。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 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Ui,检查输出电压Uo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

5、要求。 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的位置。(a)(b)图2-2静态工作点对u。波形失真的影响改变电路参数UCo R、FB ( Rbi. FL)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如图 2 -3所示。但通常多采用调节偏置电阻FL的方法来改变静态工作点,如减小FL, 则可使静态工作点提高等。图 2- 3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绝对的, 应该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如输入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 不一定会出现失真。所以确切地说,产生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 置配合不当所致。如需满足较大信号幅度的要求,静态工作点最好尽量靠近交 流负

6、载线的中点。2、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 放大器动态指标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 出电压(动态范围)和通频带等。1)电压放大倍数A的测量调整放大器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加入输入电压 Ui,在输出电压UO不 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 Ui和Uo的有效值U和UO,贝U2) 输入电阻 Fi 的测量为了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按图 2- 4 电路在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 号源之间串入一已知电阻R,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 用交流毫伏表测出 US和U,则根据输入电阻的定义可得图 2- 4 输入、输出电阻测量电路测量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 由于电阻R两端没有电路公共接地点,所以测

7、量 R两端电压Ur时必须 分别测出Us和U,然后按二US- U求出UR值。 电阻R的值不宜取得过大或过小,以免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通常取 R 与R为同一数量级为好,本实验可取 R= 12KQ。3)输出电阻R)的测量按图2-4电路,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Rl的输出 电压UO和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U,根据 即可求出在测试中应注意,必须保持 R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4)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dpp的测量(最大动态范围)如上所述,为了得到最大动态范围,应将静态工作点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为此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情况下,逐步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同时调节FW(改变静态工作点),用示波

8、器观察u。,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现象(如图2-5)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然后反复调整输入信 号,使波形输出幅度最大,且无明显失真时,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有效值),则动态范围等于2 :2Uo。或用示波器直接读出 p来。图2 5静态工作点正常,输入信号太大引起的失真5)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是指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u与输入信号频率f之间的关系曲线。单管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2-6所示,Aum为中频电压放大倍数,通常规定电压放大倍数随频率变化下降到中频放大倍数的 1/-.2倍,即0.707Aum所对应的频率分别称为下限频率 f L和上限频率f

9、H,则通 频带f BW= f H f L放大器的幅率特性就是测量不同频率信号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几。为此,可采用前述测d的方法,每改变一个信号频率,测量其相应的电压放大倍数,测 量时应注意取点要恰当,在低频段与高频段应多测几点,在中频段可以少测几 点。此外,在改变频率时,要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且输出波形不得失真。6)干扰和自激振荡的消除参考实验附录3DG 9011(NPN)3CG 9012(PNP)9013(NPN)图2 6幅频特性曲线图27晶体三极管管脚排列二、实验设备与器件1、+ 12V直流电源3、双踪示波器5 、直流电压表7、频率计2、函数信号发生器4、交流毫伏表6、直流毫安表8、万用电

10、表9、晶体三极管 3DG& 1(50100)或9011X 1 (管脚排列如图 2 7所示)电阻器、电容器若干四、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如图2 1所示。各电子仪器可按实验一中图11所示方式连接, 为防止干扰,各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同时信号源、交流毫伏表和示波 器的引线应采用专用电缆线或屏蔽线,如使用屏蔽线,则屏蔽线的外包金属网 应接在公共接地端上。1、调试静态工作点接通直流电源前,先将 Rw调至最大, 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旋钮旋至零。接通+ 12V电源、调节FW,使Ic= 2.0mA(即UE= 2.0V),用直流电压表测量UB、UE、UC及用万用电表测量 甩2值。记入表21。测量值计算值UB (V

11、)UE (V)UC (V)KQ)UBe (V)UCe (V)1 c (mA表 2-1Ic= 2mA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在放大器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us,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 出旋钮使放大器输入电压 U 10mV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 uo波形, 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下述三种情况下的 UO值,并用双踪示 波器观察uo和Ui的相位关系,记入表2-2。表 2-2Ic = 2.0mA U i = mVRd (KQ)FL(K Q)uo(v)A观察记录组uo和ui波形2.4oo1.2oo2.42.4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置2.4K Q, R=x, U

12、适量,调节 R,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电压波形, 在u。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数组I c和UO值,记入表2-3。表 2-3艮=2.4K Q R 戶 u i = mVI c(mA)2.0出V)A测量Ic时,要先将信号源输出旋钮旋至零(即使 U二0)。4、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置 2.4K Q, 2.4KQ, ui = 0,调节 Rw使 I c= 2.0mA,测出 UCe值,再 逐步加大输入信号,使输出电压u。足够大但不失真。然后保持输入信号不变, 分别增大和减小Rw使波形出现失真,绘出u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Ic 和UCe值,记入表2-4中。每次测Ic和UCe值时都要将信号源的输出旋钮旋

13、至 零。表 2 4 R c= 2.4K Q R l=x u i = mV2.05、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置丘=2.4K Q, FL= 2.4K Q,按照实验原理2.4)中所述方法,同时调节输 入信号的幅度和电位器 R,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 UOpp及 UO值,记入表2- 5。表 2-5 R c= 2.4K R 戶 2.4KI c(mA)Um(mV)UOn(V)UOp(V)*6、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置 2.4K Q, R_= 2.4K Q, I c= 2.0mA。输入 f = 1KHz的正弦信号,在输出电压uo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S, Ui和U记入表2-6保持US不变,断开R

14、,测量输出电压UO,记入表2-6。表 2-6 I c= 2mA Rc= 2.4KQ R l = 2.4K QUS(mv)U (mv)R (KQ)UL(V)UO(V)Rd (KQ)测量值计算值测量值计算值*7、测量幅频特性曲线取Ic= 2.0mA,2.4K Q, R = 2.4K Q。 保持输入信号 Ui的幅度不变,改变信号源频率f,逐点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 UO,记入表2-7。表 2-7U i = mVflfofnf (KHZUb (V)Av= U/Ui为了信号源频率f取值合适,可先粗测一下,找出中频范围,然后再仔细读数。说明:本实验内容较多,其中6、7可作为选作内容。五、实验总结1、列表整理测量结果,并把实测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 阻、输出电阻之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取一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原 因。2 、总结R, R.及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的影响。3、讨论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4、分析讨论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六、预习要求1、阅读教材中有关单管放大电路的内容并估算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假设:3DG6Bp = 100,金匸 20KQ,金2= 60KQ, R=2.4K Q,2.4KQ。估算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 Av,输入电阻R和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