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济工作调研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566474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经济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县经济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县经济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县经济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县经济工作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经济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经济工作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经济工作调研报告 深化结构调整加快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关于加快五大功能区域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xxxx加快建设“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和中心城市”提出了新课题,调优结构“富民兴秀”与“分区治渝”既涵养生态、又加快发展任重道远。 一、xxx经济结构现状与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的内涵要求 (一)xxx经济结构现状 .数据看xxx。202X年,我县生产总值完成114.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由2X年的3.34.734.8调整为4.34.。纵向比较,十年来“一降、二升、三稳”,即:第一产业占比下降161%,第二产业占比上升16.6%,第三产业稳定在34%3%。增量也明

2、显,十年来d增长5.69倍,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倍、8.4倍、5.6倍。横向比较,全市三次产业占比为.50.4414,渝东南地区三次产业占比为1.74.336.0,渝东南各区县经济结构基本近似,农业占比明显较高,第三产业占比偏小。 产业看xxxx。第一,农业强调“举旗、主导”产业。种植业看基地面积,全县77.万亩,其中金银花、猕猴桃、茶叶、油茶、蔬菜、白术面积分别为30.万亩、万亩、75万亩、12.7万亩、20.6万亩、3.3万亩。养殖业看出栏量,20年全县畜禽出栏128万头(只),其中:生猪46.万头、牛羊45万头、土鸡1191万只。2X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6.8亿元,其中

3、绝对值列前五名的依次是粮食、生猪、蔬菜、中药材、家禽,分别占总量的2%、23%、3.5、117、6.9。 第二,二产“双双”发力。2X年工业、建筑业均达到历史较好水平,其增加值分别达到48.89亿元、9.91亿元,增速分别达26.6、29.9,分列全市第1、第。工业“锰硅”半壁江山。规上锰硅企业达3个,总产值达39.9亿元,分别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总产值的70.7%、632%。工业园区集中度达54.7%。建筑业中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分别占48、14%。 第三,三产繁荣背后的统不起。202X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9.3亿元,增长68%,其绝对值与增速分列组内第3、第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完成.4亿元,增长4.3%;批发和零售业完成7.3亿元,增长.2%;住宿和餐饮业完成3.5亿元,增长6.%;金融业完成243亿元,增长1.3%;房地产业完成4.亿元,增长%;营利性服务业完成3.6亿元,增长-62%;非营利性服务业完成1.6亿元,增长6.9%。物流园区平台与物畅其流的引擎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和放大,但全县不少实际达到“限上”水平的市场主体仍然是个体户,客观存在的交通货运量无法统计和难以统计并存,营利性服务业数据迟滞。 (二)重庆最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内涵要求。渝东南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既是生态敏感区,又是生态脆弱区,地理条件受限明显。渝东南地区20X年dp达到69548亿元,仅占

5、全市的32%,总量小、占比少、影响弱。渝东南远离主城,农业发展比重大,结构单一、趋同,属于连片扶贫开发地区,招商引商困难,发展实属不易,20X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压力巨大。基于此,市委、市政府确立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通过“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把渝东南地区建设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和重要的生态屏障。xxxx怎么办。发展仍是第一要务,生态必须保护好;全市奔小康,我也赶上趟;武陵较高低,举旗最东南。 二、调结构与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的问题 (一)结构的矛盾性。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农业占比压缩与三产占比上升的空间都还较大,一

6、定时期内gdp的增长还离不开工业的支撑。二是产业内部结构问题突出。目前,一产中“粮猪菜”传统农业仍有较大占比,占一产增加值的59.。二产中规上“锰硅”矿业独大,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9.7%;建筑业增加值仍处在区域内较低水平。三产中“批发零售、金融业”拉动有限,分别拉动gdp增长.7%、0.6%;“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房地产业”拉动乏力,仅分别拉动dp增长0%、0.%、0.3%;营利性服务业影响gp增长0.2%,三产没有建构“多足支撑”。 (二)保护的困惑处。一是绿色经济的能量问题。走绿色生态之路,既保护好生态,又发展好产业当是首选路子。但是,我们所倡导的绿色经济需要转型县经济工作调研报告第2页

7、 ,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特色生态效益农业能走多远。绿色生态工业从哪儿切入。民俗生态旅游业好久上路。商贸物流业由“城”成“市”需要多久。绿色经济能否支撑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如何着眼长远、又利当前。这些都是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二是生态优先下的产业抉择问题。一方面,改变了的交通仍显相对边沿,自身吸商、引资力弱;另一方面,环保无优惠,生态放首位,对渝东南的产业选择与布局要求更加严格。绿色是一种倡导,是一种方向,实际对于优选产业、对路招商、科学布局的要求在提高、空间在收缩,产业谋划可能遇到近期与长期、增量与质量的纠结。三是生态屏障建设与现实产业对接问题。是排斥,或是融合。是掉头转向,还是顺势而为。整合和

8、整治后的电矿产业是否还存在环保的压力。实际上要逐步找准现实产业与绿色经济的融合点,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经济高地建设的结合点,绿色科学发展的至高点。 (三)发展的阶段性。一从人均gdp看,xxx处于“转型加档”期。02X年我县人均gdp为238元,突破300美元。这一时期,对代表资产和财富的商品需求快速增长,往往是经济起飞迈入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容易爆发,给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全国、全市大局“提质换档”,我们则“转型加档”。二从城镇化进程看,xxx处于“稳定赶超”期。02X年我县城镇化率为33.41%,同全国一样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分别落后.23个百分点、

9、1.68个百分点。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人口转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强城镇产业支撑等方面,我们正面临城镇化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三、调优结构,加快发展 (一)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大类、20项监测指标中有四项指标与经济结构紧密相关,即:人均gdp,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dp能耗。0X年我县要与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且只有gdp达到10.3亿元以上,才能保证人均gdp超过1400元(按02X年年末常住人口计算),未来四年g、人均gdp年均需分别增长17.5%、7.4%。对照指标要

10、求,22年我县二、三产业增加值须达到16.93亿元以上(20X年仅有8.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须达到.02亿元以上(22X年仅有2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需调整约为85042,发展任务异常艰巨。如何调。比照目标调。一要稳定二产占比。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能耗,与全县经济总水平同步增长。二要突出抓好第三产业。加快培育发展独具民族特色的xxx花灯、土家民俗等文化产业,以“操心经济学”共识最大限度地聚合商贸物流发展正能量,领跑区域经济发展。三要城乡小康“两手抓”。要抓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和农村全面小康“两个监测”,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发展富民产业,激活农村经济。 (二)围绕功能区划调结构。发展

11、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绿色经济是渝东南解锁区域经济的总钥匙,是更高质量的科学发展。一是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建设。要围绕增强生态修复、生态产品供给功能,加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做足“林”文章。二是加强生态农业开发。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基地,发展立体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特色效益农业占比,做足“特”文章。三是加强物流园区建设。激活市场主体,完善物流功能,打造购物、休闲、美食、会展边城,做足“边”文章。四是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深挖民俗文化生态底蕴,建设大边城旅游景区,融入大武陵山区旅游,对接大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做雅“俗”文化。五是加强工业园区c三区建设。整合

12、并稳定发展特色资源加工业,开发生物医药、轻纺食品和清洁能源、页岩气等产业,做好“点”开发。 (三)立足优势特色调结构。坚持“盘点资源做产业、效益优先做产业”的思路,总体上稳定二产、提升三产、降低一产。一是稳二产。高度关注电矿产业市场,加大聚集整合力度,发展12家集团公司或上市公司。尽最大努力引进23家大型企业布局xx,巩固二产支撑力,解决经济总量问题。重视投资拉动,提高建筑业在二产中的占比水平。二是提三产。积极发展实体和网商两个市场主体,搭建物流平台,增强商贸物流聚集辐射功能,优化批零、住餐业态。严格交通运输公司化管理,发展居民服务和新兴服务业,大力提升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营利性服务业对g

13、的拉动力。三是降一产。农业要稳定增长,重点发展中药材、畜禽等效益农业,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四)把握机遇调结构。一要围绕重大政策机遇抓项目。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发展区、扶贫开发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少数民族集聚区建设,以及国家重大交通项目策划规划,积极申报重大项目,以此把“xxx愿景”上升到“市级战略”、“大武陵战略”甚至“国家战略”。二要抓住有利时机抓发展。当前,区域竞争激烈,发展压力空前,必须抓住新一轮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抢占先机,为我所用。尤其是同质化竞争不可避免,更要善于“扬区域之长、避地方之短”,在竞争中协作,在协作中发展,在发展中赶超。 (五)务实苦干调结构。调结构是

14、转向、转型,甚至掉头、革命,往往有一个较长甚至分娩般的痛苦过程,需要韧性和定力,需要饱满激情和务实作风。一是坚定产业不折腾。对于重大工业项目布局,就是要瞄准大型企业定向招商。对于农业主导产业,就是要坚定出路,精心生产,精明营销,不断提升产业链和附加值。对于三产发展,就是要“多足支撑”,突出一点,迸发产业能量。二是咬定项目不松劲。必须站在“全国政策导向、全市项目盘子”的高度抓大项目策划与申报,对于关键性、节点性项目,必须有“项目不落地、项目不建成、项目不见效”誓不鸣金收兵的目标意志。三是坚定目标“年年冲刺、时时检修”。始终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与调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抓落实,强化经济板块管理与线条主抓相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内容总结(1)县经济工作调研报告 深化结构调整加快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关于加快五大功能区域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xxx加快建设“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和中心城市”提出了新课题,调优结构“富民兴秀”与“分区治渝”既涵养生态、又加快发展任重道远(2)纵向比较,十年来“一降、二升、三稳”,即:第一产业占比下降16.1%,第二产业占比上升16.6%,第三产业稳定在3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