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561410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选 材】1.视 频:朗读者、经典咏流传;感动中国2.故事分享:农村诗人余秀华、白茹云;3.美文欣赏:散文百合花开。【设计思路】本册教材属于新编教材,新编语文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又保证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使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与训练更为清晰.本着这个原则和标准,所以我选取了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和感动中国这三个最能体现人文主题、渗透传统文化,也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

2、观、人生观方面的素材作为一棵小桃树的课前准备素材,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语文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其次,选取的这类素材与一棵小桃树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要求学生习得的语文素养是一脉相承的。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考试的重难点,它行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常常让学生陷入“读懂了却说不出、道不明,更不知如何下笔和表达感悟”的困境。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曾说,语文课不要局限于课堂上的几篇课文,要努力促进学生读书。课讲得好就是不限于课堂内的几篇课文,一学期让学生阅读上百篇文章。让学生更多的学习,更多的读书。所以面对刚步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我也选取了林清玄的百

3、合花开这篇较浅显易懂的散文,遵循由易到难的、有层级序列的梯度结构来设计本课的教学,便于学生接受、理解和品读散文。再者,在教学中搭建适合学生交流、探究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强调学生自主活动和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获得语力能力。这样的设计安排,旨在通过阅读、品鉴浅显易懂而又内涵丰富的散文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材分析】本文是七年级下册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也是自读课文。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常见事物来表达哲理感受的:前一课是教读课紫藤萝瀑布,作者由赞美眼前的藤萝花,到回想旧日的藤萝

4、花,在比较中表现时代的影响和社会的变迁;而一棵小桃树中小桃树的成长过程和“我”的人生经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展示事物发展的过程。两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对“物”的客观描摹和情志意趣的表达均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要依据具体文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点落实了文本的教学重难点。接下来是外国诗二首,一首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首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两首诗语言浅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前者写于诗人被监禁时期,在这样的情景下,诗人仍然满怀生活热情,以劝告的口吻,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后者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意象,用象征的手法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

5、理。【学情分析】学生现在处于七年级下的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而本文很多内容是从儿童的角度叙述和描写的,因此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是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针对文章涉及的哲理方面,老师做好引导,要努力促成小组合作探究、共同研读,努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小桃树的形象所寄托的感情并从文中感悟生活所蕴含的哲理。2.通过学习本文借所写之物来抒写自己的理想、情志的写作方法,感知“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品情感,感悟生活内涵。2.品味语言,体会本

6、文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感知“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拨深化。【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前置学习】1.收看朗读者经典咏流传感动中国相关视频;2.故事分享:农村诗人余秀华、白茹云;3.美文欣赏:百合花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用苏格拉底的话导入。过渡语:今天我们将通过一棵小桃树这篇文章来了解作家贾平凹的为理想而战的奋斗史。板书课题:一棵小桃树【本版块设计意图:通过前置学习的氛围营造,达到“授之以欲”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用名人名言导入,以“语言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有温度”的学习氛围。】二、初读【课前预习检查】 作家、作品简介;自由诵读,注意

7、以下字词的读音;谈谈初读感受。1.生:谈初读感受;2.师:引导学生分析小桃树这一形象;过渡语:究竟是怎样一棵小桃树能让人如此记忆深刻呢?板书:易读错的字【本版块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预习和初步感知,形成个体自己的情感体验。】三、研读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过渡语:如此普通平凡的小桃树何以让作者牵肠挂肚啊?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 “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 这运用了什么手法?1.生:小组讨论后发言2.师:引导过渡语:诗言志、文亦言志。作者想通过小桃树告诉我们什么?师引导:就你平时收集的资料,哪些人具有小桃树这样的特质?【亮点】过渡语: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了这篇文章,你还有哪些疑

8、问?【本版块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展示及教师点拨,适当补充相关有影响力的人物事迹,升华本文所传达的生活智慧和哲理。】四、学贵有疑【亮点】自由质疑,小组合作释疑全班释疑过渡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哲理,必然在字里行间倾注了他的情感,所以我们的感触如此之深。【本版块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学习本课的所得,生成自身的学习成果。】五、赏读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仔细体会语言上的特色,并谈谈你的感受。学生自由品味,小组交流合作,全班展示师:引导总结赏析句子的方法内容形式情感【本版块设计意图:通过品味、体会本文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明确赏析句子的方法。】六、创读搜集相关资料: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作的诗、文。课堂展示搜集的成果。【本版块设计意图:通过分享积累的运用了托物言志方法写作的诗和文,感受“诗言志、文亦言志”的语言的含蓄美,为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做铺垫。】七、结束语【亮点】相信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对未来有所期待,送给同学们几句话: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要记得仰望星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由:卡耐基范文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