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灯祭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56008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灯祭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灯祭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灯祭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灯祭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灯祭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灯祭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灯祭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灯祭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寻常、称心如意、笑吟吟、蓬勃、有声有色、妖娆”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教学准备: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父亲的名言或文章,一起品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配乐朗诵,引起课文。如果把母爱比做是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它迷人的芳香,那么父爱就是一株茉莉

2、,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清新的芬芳!向来只有赞颂母爱的伟大,可又有谁知道父爱的含蓄!(配乐:秋日私语 出示:体现父子情深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父女之间情深意浓的文章,著名女作家迟子建的灯祭,让我们感受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父爱。出示迟子建的资料,即写作背景。生自由阅读。二、初读课文,解决不懂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流利、读准确。2、小组互查阅读情况。把易错字音圈起来,一会儿全班交流。3、挑出感受较深的段落,句子读一读。(一)梳理结构层次。课文讲了几大部分呢?生试着分一分。全班交流并总结:根据时间来分,一部分为父亲在世的时候,一部分为父亲去世的时候。第一部分(1-8)父亲做的灯

3、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第二部分(9-14)“我”怀念父亲,给父亲送上了第一盏灯。(二)建构中心话题:师生共同商议:本单元主题为“情思满怀”,以真情贯穿整个单元。本文为父女亲情的一篇文章,咱们就抓住作者与父亲的深厚感情来学习。中心问题:作者与父亲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结合文中字、词、句来说一说,并体会着读一读。并想一想,那盏灯不寻常在哪?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灯祭这篇课文,谁来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对,父亲在世的时候,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父亲去世后,我非常怀念父亲,并给父亲送上了第一盏灯。父女之情蕴藏在文中的字里行间,这节课我们就来细读课文感受一下父女的

4、之间的深厚情谊。出示中心问题:作者与父亲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结合文中子、词、句来说一说,可在旁边做批注,并体会着读一读。并想一想,那盏灯不寻常在哪?二、感悟文本。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3、全班交流。(一)第一部分第二段:生:我读了文中父亲做灯的程序,感觉做灯的过程很麻烦,可父亲每年都这么有耐心的做给我,我感受到了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生:我读了这段,感觉做灯的过程写得很细致。师总结:作者用一大段为我们介绍了做这样一盏灯的程序,条理清晰,描写细腻。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课下作业:我们也可以做一个东西,把制作过程写一写。第38段:1、中心段:“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

5、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围绕以上段落展开感悟:父亲在世的时候给我带来的快乐,对我的爱。)先辐射其它句子进行理解:“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生理解:父亲的灯能做到我满意,肯定付出了劳动,每年都做,不厌其烦。灯蕴含了父亲对女儿的伟大的爱。“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生理解:父亲见我把油都快烧光了,还开心地开玩笑,说明父亲眼里都是对孩子的爱。“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生理解:我之所以感到灯光如此美丽,是因为光中感受到的是父亲那浓浓的爱。“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

6、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生理解:本句运用对比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快乐源泉就是父亲。2、充分展开以后,再理解中心段。提示:因为有了父亲( )生:因为有了父亲,作者可以得到一盏漂亮的灯,也可以使家得到光明,有了光明,生活就有了希望和盼头;有了父亲,生活也会很快乐美满幸福。生:从前生活艰苦,能得到一盏灯,使年更加妖娆迷人了。教师小结: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作者通过一盏灯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你呢?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使你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呢?(二)第二部

7、分。第911自然段。重点理解以下句子:“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呀。”生理解:父亲在世的时候,做的灯给作者带来了很多快乐,而父亲去世了,作者的快乐被带走了,再也见不到父亲了,再也见不到父亲做的灯了。作者多么想念父亲啊。“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年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生理解:父亲做的灯蕴含了伟大的父爱,父亲走了,代表父亲对我深深的爱的灯我再也看不到了,心中是哀伤的,充满了对父亲的思念。“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生理解:父亲去世了,作者给父亲买了一盏漂亮的灯,祭奠父亲。说明作者非常想念自己的

8、父亲。教师小结:如一首委婉动听的歌,当近在耳边时已习惯地接受,而当离去后,才感到父爱对我来说是一首最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乐曲。我们的父母都还健在,希望大家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多孝顺父母。(三)第三部分。回到第一自然段,抓住“不寻常”总结一下:那灯不寻常在哪?根据以上充分的理解相信孩子们能够体会出:(因为有了父亲,那盏使我称心如意的灯变得不寻常了;因为有了父亲精心制作的灯,年过得也不寻常了。提着父亲亲手做的灯“走东家串西家”这种感觉不寻常。)总结:父亲永远是那个默默无闻却一直在关爱我们的人!虽然他的话语不多,但是他的行动是那么的真实,那么地无私。一切的一切都历历在目,怎能忘记!无法用语言表

9、达,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无论地壳怎样变迁,请都不要毁掉我们心中的那座山,永远,永远生通读全文。三、回顾文章揣摩表达方法。1、本文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很有特色。善于捕捉细节进行描写。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做灯过程,文笔流畅,正因为父亲年年给我做灯,所以我对做灯过程才烂熟于心。2、文章线索。明线:灯 暗线:思父情并举,感悟跟着作者一起欢乐一起悲伤。3、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不管它们有多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这些句子让我们清晰感到了女儿对父亲的热爱和无限思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涌动出一种感动,引起学生的共鸣:去用心体验亲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珍惜拥有的快乐和幸福四、阅读拓展延伸。迟子建的白

10、雪的墓园。附送: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灯祭整体感知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寻常、称心如意、笑吟吟、蓬勃、有声有色、妖娆”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教学准备: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父亲的名言或文章,一起品读。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课下大家已经从爸爸妈妈那里了解了他们小时候的玩具和心

11、爱之物,谁来说说都有什么?(生交流)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小东西的经历呢?谁来谈一谈其中的乐趣?(生交流)那么本文写到的内容又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父女情结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作者,走进文本,去深入了解。二、走进作者。迟子建,女,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北极村,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作品达五百万字,出版著作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向着白夜旅行等。除连续获得鲁迅文学奖外,还曾获得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作品被译成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三、解读课题。“祭”,祭奠。“灯祭”,用灯祭奠父亲。本文以“灯

12、祭”为题,直接点出文章主题,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四、检查预习。1、自己初读课文。2、认读生字。3、开火车读课文,纠正读音。4、质疑。5、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小结:全文以灯为线索,写了父亲做灯、我提灯过年、我送灯祭奠父亲,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父亲深深地怀念。五、理清层次。第一部分(1、2段):写父亲为“我”做灯。第二部分(38段):写“我”提灯过年。第三部分(914段):写“我”给父亲送灯。第二课时一、解读文本。1、出示中心问题“为什么这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呢?从哪里看出这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呢?”2、围绕中心问题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边读边想,边划边写。3、小组交流。4

1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根据学生的交流对重点语句进行品析体会:(1)“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文章开头以回忆的口吻叙述,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温馨的场景。“那灯是不寻常的”,点明了灯在我心中的位置不寻常。(2)“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从底座的下方穿到另一个眼儿中,再把铁丝的两头牵引到灯罩口的上方,扭结成提手,灯

14、座便大功告成了。从底座中心再钉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时,嚓地点燃蜡烛,轻轻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作者对做灯的过程描写细致,详细具体,让人一目了然,我们好像真的跟着作者看到了那“不寻常”的灯是如何一步步做成的,也正因为“我”年年看父亲给我做灯,所“我”才对做灯的过程熟记于心。父亲每年都为“我”做灯,想方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那灯是不寻常的”。(3)“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提着父亲给“我”做的灯过年,心里多美啊!说明了一个小姑娘在父爱的

15、呵护下是多么幸福和快乐,她在炫耀父亲做的灯,也在炫耀着做女儿的骄傲。更包含着提着父亲亲手做的灯“走东家串西家”这种感觉的“不寻常”。(4)“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是家中的希望。过年的喜庆,再添上父亲的张罗放鞭炮、做各种灯、贴春联这些年的节目,年自然就显得有声有色。再加上父亲送给“我”的灯,让“我”感觉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啊。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父亲的无限依恋和挚爱。父亲是无可替代的,他在作者心目中是所有快乐和幸福的源泉,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因为有了父亲,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我的生活是“不寻常的”。二、读中悟情。给学生充足的自由读书时间,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边读边找一找文中最容易让自己产生共鸣、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三、小练笔。仿照第二自然段“做灯”过程的描写,你能把一种东西的制作过程写出来吗?比如包书皮、捏泥人、扎风筝、做柳笛可以针对“细节描写”的方法对学生加以指导: 1、要围绕中心去写;2、要抓住重点,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