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07551134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全卷两个大题,共28个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每小题2分,共48分。)1.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论述井田制:“死徙(无论埋葬或搬家)无出乡,乡田同井(一井田中的各家),出入相友(相互伴随),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据此可知,井田制( )A.

2、 促进了社会和谐B. 保障了国家税收C. 体现了民本思想D. 确保了有田同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井田制要“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税收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民本思想无关,民本指的是统治者对百姓,排除C项;井田制是土地公有制,排除D项。故选A项。2.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由等衰。”此材料可用来说明周代( )A.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B. 家国一体政治格局形成C. 贵族政治秩序受到冲击D. 中央集权政治雏形初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3、,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由等衰。”可得出周代按血缘的亲疏来分封诸侯,体现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格局形成,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贵族秩序得以巩固,排除C项;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 “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的观点产生于战国时期,意思是根据变化的时代来制定法令,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礼教。据此判断,以下人物中,赞同该观点的是( )A. 老子B. 孔子C. 商鞅D. 孟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礼、法要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时代的变化来制定法律,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制定礼教,商鞅是

4、法家思想代表人物,C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排除A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排除B项;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排除D项。故选C项。4. “当始皇之世,是统一之初,六国的遗民,本来不服,而此时也无治统一之世的经验,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材料意在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A. 缺乏统治大国经验B. 缺乏共同文化心理C. 法家思想激化矛盾D. 多因素共同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表明作者反对秦朝实行高压政策,秦朝灭亡是多因素的共同作用,D项正

5、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心理,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 云南金马碧鸡的传说源于西汉时期,汉书郊祀志下载:“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汉宣帝)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据此可知( )A. 西汉时云南与内地联系加强B. 金马碧鸡传说毫无历史根据C. 古代益州地区普遍信仰金马碧鸡D. 谏大夫为西汉时期云南最高长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皇帝得知云南有金马碧鸡后派人去寻找,可知云南与内地联系加强,A项正确;材料无法判断金马碧鸡传说无历史依据,B项排除;材料与地区信仰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地方最高长官无关,排除D项。故选

6、A项。6. 下图为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下图所示现象( )A. 缓和了南北间的民族矛盾B. 彻底改变人口的分布格局C.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大交融D. 使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汉族向江南地区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大交融,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矛盾的缓和,排除A项;彻底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宋朝时,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排除D项。故选C项。7. “两税之外又出现了急备、供军、折估、宣索、进奉等临时加派,成为经常的附加税:而且代役税

7、已并入两税,很快又另有以召雇为名的征役、以和市为名的科配。”材料意在强调两税法( )A. 实施中存有弊端B. 放松了人身控制C. 简化了税收名目D. 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两税之外又出现了急备、供军、折估、宣索、进奉等临时加派,成为经常的附加税:而且代役税已并入两税,很快又另有以召雇为名的征役、以和市为名的科配。”可得出两税法实施后又出现了一些附加税,同时并入两税的役税又以其他的名目出现,说明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弊端,即增加了农民的负担,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8. 宋代“风俗侈靡,日甚一日”,财婚风气愈演愈烈,上至宗室高官,下至村氓凡夫,

8、嫁娶无不言财为先,婚姻聘财、嫁妆较之前代,数额更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展B. 门第观念淡薄C. 门阀制度衰落D. 择偶观念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嫁娶无不言财为先,婚姻聘财、嫁妆较之前代,数额更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因此在婚姻嫁娶方面出现了聘财、嫁妆数额增加的现象,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门阀制度,排除C项;择偶观念的变化并不会影响聘财、嫁妆数额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9. 辽朝分置南、北面官,金朝保持了管理女真民族的“猛安谋克制”,元朝在西南、华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从中国政治制度的创

9、设角度来看,这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A. 分而治之B. 民族自治C. 因俗而治D. 区域自治【答案】C【解析】【详解】辽朝实行南北官制度,而金朝在继承唐宋政治制度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猛安谋克制度,这些做法共同特点是是因俗而治,有助于民族融合,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项正确;猛安谋克制无法提现分而治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自治,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 明代从永乐至崇祯,任首辅者五十二人。其中,占大多数,是一些政治庸才。在他们当中,具有过人的才识与胆略,在政治实践中又能统驭全局以至影响社会的封建政治家,实在是屈指可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科

10、举选官规模扩大B. 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C. 宦官对内阁的牵制D. 内阁决策程序的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代的内阁首辅大多数是政治庸才,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屈指可数,这主要是出于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防止杰出的政治家威胁皇帝的权力,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科举制无关,排除A项;内阁首辅是否杰出与宦官的牵制无关,排除C项;内阁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侍机构,没有决策权,排除D项。故选B项。11. 恩格斯曾经这样评论某场战争:“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俄国则保持中立,只是在战争快结束时它才插手干预。结果,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战争,只是为了让俄国得到好处。”这场战争是(

11、)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项正确;鸦片战争与法国无关,排除A项;甲午战争与法国无关,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俄国也参与了,并没有保持中立,排除D项。故选B项。12. 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分三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与此同时,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这些举措( )A. 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B. 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 消除了列强在中国的矛盾D. 动摇了清政府统治

12、的根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列强对中国高额贷款、掠夺中国铁路和工矿利权均是资本输出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而且列强资本输出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是双重的,不能一概而论是促进还是阻碍,排除B项;C项“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列强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排除C项;马关条约的签订并没有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排除D项。故选A项。13. 陈旭麓曾言:“孙中山汇通中西的道路经历了因袭(继承)规抚(引进)获三个阶段。”其中,孙中山“规抚”的内容是( )A. 古代民本思想与制度B. 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制度C. “平均地权”的主张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答案】B【解析】【

13、详解】根据“规抚”即“引进”可得出孙中山引进了西方的制度,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政体,实行三权分立,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引进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14. 据统计,1914年8月前,在中华民国农商部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 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B. 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C. 国家统一提供稳定环境D. 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自1914年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

14、0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至1920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主要是因为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项正确;A 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B项是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1914年之前,中国也是统一的局面,并不是出现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5.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A. 使中华民族开始走向觉醒B.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 使革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D. 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

15、根据“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可得出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不同阶层广泛参与进来,说明群众基础广泛,D项正确;A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6. 近代中国某一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汇总表(局部)时间事件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北伐,国民革命取得重大进展1927年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4-1936年红军长征若给表拟一个主题,最合适的是( )A.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C.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D.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探索【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1936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民革命,再到井冈山道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探索,D项正确;A项主要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应从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排除B项;国民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