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制备及性能-实验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550825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4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墨烯制备及性能-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石墨烯制备及性能-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石墨烯制备及性能-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石墨烯制备及性能-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石墨烯制备及性能-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墨烯制备及性能-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墨烯制备及性能-实验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墨烯制备及性能 实验报告一、绪论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直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

2、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而电阻率只约10-8 m,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因其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可用来发展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由于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2004年,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科学家GeimAK等人,通过胶带反复剥离石墨片获得只有一个原子厚度的石墨单片石墨烯(graphene)。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的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碳质材料。在石墨烯被发现以前,理论和

3、实验上都认为完美的二维结构无法在非绝对零度稳定存在,因而石墨烯的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事实上,石墨烯是普遍存在于其他碳材料中,并可以看作是其他维度碳基材料的组成单元:如三维的石墨可以看作是由石墨烯单片经过堆砌而形成:零维的富勒烯可看作由特定石墨烯形状团聚而成;而石墨烯卷曲后就可形成一维的碳纳米管结构。尽管石墨烯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并且是己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然而却非常牢固坚硬,它比钻石还强硬,其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高100倍。石墨烯也是目前己知导电性能最出色的材料,其电子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300,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此外,石墨烯还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较高的杨氏

4、模量(1100GPa)、热导率(5000wmK)、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210cmvS)、巨大的比表面积(理论计算值2630mg)、铁磁性等等。这些优越的性质及其特殊的二维结构使得科学家认为石墨烯拥有非常美好的发展前景。窗口电极是太阳能电池中的重要部件,窗口电极需要有良好的导电性、好的透光性和适合的功函数。目前常用的窗口电极材料是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薄膜(ITO),但是铟在地球上的含量有限, 同时ITO 在近红外区的透光性较差,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以及不利于柔性器件的制备41。石墨烯被认为是替代ITO 的合适材料,并已有很多小组做了相关的研究42-44。Wang 等将石墨烯取代ITO 用作太阳能的

5、透明导电薄膜,取得了0.26%的转化效率;Kalita 等用石墨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电极,获得了0.68%的效率,但是仍然低于ITO 1.21%的效率;Arco 等用石墨烯为透明电极,获得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为1.18%,与ITO 的1.27%已非常接近。随着石墨烯制备质量的提高,以石墨烯为透明电极制备的太阳能电池性能已经接近ITO, 同时石墨烯可以制备柔性的太阳能电池,这说明石墨烯在太阳能透明电极领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清华大学机械系吴德海课题组用石墨烯直接与硅接触,形成肖特基结,制备了石墨烯和硅肖特基结太阳能电池,电池效率达到了1.7%。随后该课题组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薄膜复合在一起制

6、备成透明导电薄膜,这种薄膜与硅形成太阳能电池,电池效率达到了5.2%。Ihm 等研究发现,石墨烯基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与石墨烯的层数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随着层数的增多,电池的开路电压降低。随着石墨烯可控制备的实现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石墨烯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还将不断提高。石墨烯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石墨烯吸附气体分子时,石墨烯的电导率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吸附的气体分子会作为施主或者受主提供或者接受电子,从而影响石墨烯的电导率。石墨烯作为气体传感器有着非常大的优势,首先石墨烯是二维材料,所有碳原子都暴露在外;其次,石墨烯的约翰逊噪音(在平衡状态下,由于载流子的热振动而引起的噪音)非常小,使得石

7、墨烯基传感器的灵敏度非常高;第三,石墨烯内部的晶体缺陷较少,热控开关产生很少的噪音;第四,四探针法的测量可以在石墨烯晶体上实现,并且形成欧姆接触,电阻非常小。Schedin 等在2007 年,首次制备了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对NO2、NH3、H2O 和CO 等气体都有着非常好的检测特性。随后,石墨烯基传感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一些研究小组通过在石墨烯表面负载金属颗粒,提高石墨烯气体传感器的性能。Sundaram 等在石墨烯的表面负载了金属钯,发现这样的石墨烯制备的传感器可以探测氢气,而不负载金属钯的石墨烯探测不到氢气。Zhang 等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元素掺杂(氮、硼、铝等元素)对石墨烯基气

8、体传感器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掺杂可以提高石墨烯的气敏性质。这些研究的不断推进,将会促进石墨烯在气体传感器领域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便携式电子设备需求量的增长,人们对超级电容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寻找合适的电极材料,一直是提高超级电容器性能的重要途径。石墨烯拥有非常好的导电性、非常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柔韧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因此石墨烯被认为是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理想材料。Stoller 等以化学改性的石墨烯为电极材料,制备了基于石墨烯的超级电容器,这种石墨烯在水系和有机电解液中的比容量分别达到了135F/g 和99F/g。Wang 等用还原氧化石墨法制备的石墨烯为原料,用氢氧化钾为电解液,

9、制备的超级电容器比容量达到了205F/g。在制备石墨烯电极的过程中,石墨烯的片层会发生叠加,形成100nm 左右的孔隙,有利于电解液的扩散,从而改善了超级电容器的功率特性。将石墨烯与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和高分子组成复合物,也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这种复合物制备的超级电容器有着更为优异的性能。Chen 等56制备了石墨烯和纳米针状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以硫酸钠为电解质制备了超级电容器,比容量达到了216F/g。清华大学化工系魏飞课题组合成了石墨烯和聚丙胺的复合物,基于这种混合物制备的超级电容器比容量高达1046F/g。石墨烯为聚丙胺提供活性点,同时为聚丙胺提供导电通道,这种方法既降低了超级电容器

10、的成本,又提高了超级电容器的寿命,他们制备这种复合物的示意图如图6 所示。这些研究表明,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的工业化生产前景非常广阔。石墨烯在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气体传感器和超级电容器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石墨烯还在场发射、催化剂载体、锂离子电池、染料电池、重金属离子去除、氢气存储和应力传感器等领域取得了应用,这些研究在不停歇地进行着,新的进步和发现不断发生。现在石墨烯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的宠儿,很多科研工作者都想将石墨烯用在自己研究的领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墨烯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光明。本实验制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法,与机械剥离法类似,均以块体的石墨为原料制备石墨烯。将石墨氧

11、化,能够在石墨边沿接上一些官能团,甚至在石墨层间插入一些物质,使得石墨层之间的引力变小,有利于石墨层的剥离,再通过还原剂还原剥离下来石墨片层,制备出石墨烯。该方法典型的步骤是,先将天然石墨用Hummers 方法氧化成氧化石墨,然后将100mg 氧化石墨加入到100mL 水中形成黄色的混合溶液,超声振荡混合溶液一段时间;随后将1mL 水合肼加入上述溶液中,在水冷凝器中加热到100C 并且保温24h, 随后对氧化石墨进行充分地还原,即可得到石墨烯。传统化学法制备的石墨烯不溶于水,这极大妨碍了石墨烯的应用。本实验采用一种简单绿色的水溶性方法制备石墨烯,为石墨烯基功能器件的制备奠定基础。氧化石墨还原法

12、制备石墨烯的成本低廉、设备简单,利于工业化生产;但由于石墨被强氧化剂氧化,很难进行充分地还原,制备的石墨烯中常含有氧的官能团,对其物理、化学等性能有不利影响。二、实验意义及目的(一)、实验意义1、通过本次实验进一步巩固,复习制备物质的实验方法,并且进一步了解石墨烯在本专业的应用,为以后该材料在本专业的使用打好基础。2、进一步培养实验能力,搜索相关文献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科研打好基础。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了解相关实验测量仪器的大致原理,使用方法,并且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图表的方法,为以后的科研实验做好准备。(二)、实验目的传统化学法制备的石墨烯不溶于水,极大妨碍了石墨烯

13、的应用。本实验课采用一种简单绿色的水溶性方法制备石墨烯,为石墨烯基功能器件的制备奠定基础。三、实验内容在冰浴条件下,向干燥的250ml烧杯中加入1.5g鳞片石墨(300目),0.75gNaNO,35ml强酸,4.5g氧化剂(加入过程必须缓慢,防止喷溅),然后保持冰浴2小时,将烧杯转移至35水浴锅中反应2小时,接着在冰浴条件下向烧杯中缓缓加入69ml蒸馏水(开始加入要缓慢滴加,待酸稀释后,可以快速加入,保持温度不要超过50),加水完成后将烧杯转移至98水浴锅中反应15分钟,然后将烧杯拿出加入50ml蒸馏水稀释,最后向烧杯中加入7.5ml 30的双氧水,得到金黄色沉淀,即为氧化石墨。整个实验过程在

14、搅拌条件下完成。将烧杯静置20分钟,氧化石墨沉淀至下方,将上清液倒掉,接着用5%稀酸洗涤氧化石墨三次。最后用蒸馏水洗涤至溶液呈中性,离心分离得到氧化石墨沉淀,最后将沉淀至于80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得到氧化石墨。100mg氧化石墨加入100ml 1mol/L的NaOH溶液中,超声1小时,接着在冰浴条件下向烧杯中加入0.2g NaBH4,在搅拌条件下保持冰浴2小时,接着将烧杯转移至80水浴锅中反应2小时,得到的石墨烯用蒸馏水洗涤三次,最后离心分离,于40干燥箱中烘干24小时即得到成品石墨烯。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红外光谱数据分析: 根据红外数据分析方法,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

15、动吸收;以3000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炔22002100cm,烯16801640cm芳环1600,1580,1500,1450cm。再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借鉴以往的参考文献我们认为石墨烯中含有近似于六元环的大键。 2、 拉曼数据分析: 拉曼光谱是分子或凝聚态物质的散射光谱,入射光是强单色光,散射光除含有频率未变的光(称瑞利散射)外

16、,还含有相当弱的有频率增减的光,其中带有散射体结构和状态的信息。拉曼数据反映了材料组成、结构等信息。不同的拉曼峰位对应于不同的特征基团。与红外光谱相,拉曼光谱制样简单,干扰小。参考相关文献得知,拉曼光谱检测物质分子的振动-转动信息,且拉曼数据的峰强与物质的浓度是成正比关系。可以就此在红外光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石墨烯样品中包含多种类型的C-C键。 3、 SEM数据分析: SEM具体的展示了石墨烯的微观形态,也可以就此判断自己制备的石墨烯究竟是否成功。从两次测量的结果来看,我们组所制备出的石墨烯微观结构不是特别整齐,和理想的结果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经过群组分析,我们认为:1、在加入原料的过程中我们存在失误操作,这是导致实验结果偏离理想结果的主要条件;2、分散液的制备可能不符合规范,浓度可能不够。 第一次SEM实验原始相关仪器数据: SemI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