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学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548831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学案桂花九年制学校 朱改弟学习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预习导学1、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 、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变成固体,俗称“ ”。2、证明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 ,证明已集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化学方程式是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 。若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发生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把上述溶液加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说明碳酸 ,容易分解。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 。5、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应先做 。深井救人时应先通 。6、温室效应是

2、。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 等。导致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有 。温室效应的危害有 ;防治的措施有 。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我能设计方案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性质验证方案探究活动二:1、演示:倾倒二氧化碳。现 象结 论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1)演示:向紫色石蕊纸花喷洒溶有二氧化碳的水。现 象结 论猜 想验 证 方 案实 验 现 象结 论 使石蕊纸花变红 使石蕊纸花变红 使石蕊纸花变红问题:为何反应后物质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色?(2)演示:向紫色石蕊纸花喷稀醋酸。现 象结 论资料: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猜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酸性物质是 。化学方程式 。(3)演示:烘烤红色石蕊纸花。现 象结

3、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 。探究活动三: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低碳呢?尝试应用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02气体性质的实验: 第1题 第2题(1)王亮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缓缓倒人烧杯中(图甲),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 , 。(2)李峰同学将收集满C0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里(图乙),并轻轻振荡试管。产生的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王丽同学轻轻捏丙中胶头滴管(图丙),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中考链接1、(2015重庆)、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A碳素墨水 B 打印

4、碳粉 C 低碳生活 D 石墨碳棒 1、(2015北京 )右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变红,不变红 B变红,不变红C、变红,、不变红 D比先变红,、不变红达标检测1、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逼人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熊熊燃烧的烈火:她带给富饶的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2、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 水变成水蒸气 B. 动植物的呼吸 C. 植物的光合

5、作用 D. 化石燃料的燃烧3、二氧化碳能灭火是由于它具有的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能与水反应 能溶于水A、 B、 C、 D、4.下列事实中,能说明CO2存在的是( ) A集气瓶正放在桌上,瓶中没有颜色B往集气瓶内倒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变红色 C将烧着的木条伸入瓶口,木条熄灭 D向集气瓶中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5、下图所示的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A. B. C. D.6、下列关于化学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C、有毒,可致人死亡 D、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7、“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剂中,然后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蓝后变紫8、下图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