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547331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为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xueba,;(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如: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A(A为锐角)求B。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DbsinAAbaC画出图:法一:把a扰着C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AD有无交点:当无交点则B无解;当有一个交点则B有一解;当有两个交点则B有两个解。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的情况:

2、 当absinA,则B无解;当bsinAb时,B有一解注:当A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3、三角形面积公式:4、余弦定理:在中,有,5、余弦定理的推论:,(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是的角、的对边,则:若,则;若,则;若,则附:三角形的五个“心”;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7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见题型xueba测量距离问题、高度问题、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2实际问题中的常

3、用角xueba(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1)(2)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如图(2)(3)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西偏东60等(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一个步骤3.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

4、计算的要求等两种情形4.解三角形应用题常有以下两种情形(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例1、一船向正北航行,看见正西方向相距10海里的两个灯塔恰好与它在一条直线上,继续航行半小时后,看见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60,另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75,则这艘船的速度是每小时()A5海里 B5海里C10海里 D10海里解析如图所示,依题意有BA

5、C60,BAD75,所以CADCDA15,从而CDCA10(海里),在RtABC中,得AB5(海里),于是这艘船的速度是10(海里/时)答案C例2、如图所示,xueba为了测量河对岸A,B两点间的距离,在这岸定一基线CD,现已测出CDa和ACD60,BCD30,BDC105,ADC60,试求AB的长审题视点 在BCD中,求出BC,在ABC中,求出AB.解在ACD中,已知CDa,ACD60,ADC60,所以ACa.BCD30,BDC105CBD45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Ca.xueba在ABC中,已经求得AC和BC,又因为ACB30,所以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得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a.例

6、3、如图,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60,AC0.1 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D的距离解在ACD中,DAC30,ADC60DAC30,所以CDAC0.1 km.又BCD180606060,故CB是CAD底边AD的中垂线,所以BDBA.又ABC15在ABC中,所以AB(km),同理,BD(km)故B、D的距离为 km.例4、如图,在ABC中,已知B45,D是BC边上的一点,AD10,AC14,DC6,求AB的长解在ADC

7、中,AD10,AC14,DC6,由余弦定理得cosADC,ADC120,ADB60.在ABD中,AD10,B45,ADB60,由正弦定理得,AB5.第二章 数列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的第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

8、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1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12、由三个数,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若,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13、若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 通项公式的变形:;14、若是等差数列,且(、),则;若是等差数列,且(、),则;下角标成等差数列的项仍是等差数列;连续m项和构成的数列成等差数列。15、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16、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若项数为,则,且,若项数为,则,且,(其中,)17、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

9、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18、在与中间插入一个数,使,成等比数列,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若,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19、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公比是,则 20、通项公式的变形:;21、若是等比数列,且(、),则;若是等比数列,且(、),则;下角标成等差数列的项仍是等比数列;连续m项和构成的数列成等比数列。22、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时,即常数项与项系数互为相反数。23、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若项数为,则】 ,成等比数列24、与的关系:一些方法:一、求通项公式的方法:1、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公式:待定系数法若相邻两项相减后为同一个常数设为,列两个方程求解;若相邻两项相减两次后为同一

10、个常数设为,列三个方程求解;若相邻两项相减后相除后为同一个常数设为,q为相除后的常数,列两个方程求解;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若化简后为形式,可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求解;若化简后为形式,可用叠加法求解;若化简后为形式,可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求解;若化简后为形式,则可化为,从而新数列是等比数列,用等比数列求解的通项公式,再反过来求原来那个。(其中是用待定系数法来求得)3、由求和公式求通项公式: 检验,若满足则为,不满足用分段函数写。4、其他 (1)形式,便于求和,方法:迭加;例如:有:(2)形式,同除以,构造倒数为等差数列;例如:,则,即为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3)形式,方法:构造

11、:为等比数列;例如:,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得:,即等比,公比为2。(4)形式:构造:为等比数列;来源:数理化网(5)形式,同除,转化为上面的几种情况进行构造;因为,则,若转化为(1)的方法,若不为1,转化为(3)的方法二、等差数列的求和最值问题:(二次函数的配方法;通项公式求临界项法)若,则有最大值,当n=k时取到的最大值k满足若,则有最小值,当n=k时取到的最大值k满足三、数列求和的方法:叠加法:倒序相加,具备等差数列的相关特点的,倒序之后和为定值;错位相减法:适用于通项公式为等差的一次函数乘以等比的数列形式,如:;分式时拆项累加相约法:适用于分式形式的通项公式,把一项拆成两个或多个的差的形式。

12、如:,等;一项内含有多部分的拆开分别求和法:适用于通项中能分成两个或几个可以方便求和的部分,如:等;四、综合性问题中等差数列中一些在加法和乘法中设一些数为类型,这样可以相加约掉,相乘为平方差;等比数列中一些在加法和乘法中设一些数为类型,这样可以相乘约掉。附: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 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2.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其中 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3.错位相减法:适用于其中 是等差数列,是各项不为0的等比数列。4.倒序相加法: 类似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5.常用结论1): 1+2+3+.+n = 2

13、) 1+3+5+.+(2n-1) = 3)4) 5)6) 例1、已知数列an的通项为an=,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Sn.解:观察后发现:an=例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之和。解:由题设得: =即= 把式两边同乘2后得= 用-,即:= = 得例3. 求和Sn= 解: 由得,令k=1、2、3、n得 21=31311 32323214333331 (n+1)n=3n+3n+1把以上各式两边分别相加得:(n+1)1=3(1+2+n)+3(1+2+3+n)+n =3Sn+n(n+1)+n因此,Snn(n+1)(2n+1)例4、已知数列:1,求它的前n项的和Sn解: an1an2则原数列可以表示为:(21),前n项和Sn(21)2n2n2n22n2例5、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bnan2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解:取n1,则a1a11又Sn可得:an1(nN*) an2n1Tn12322523(2n1)2n 2Tn122323524(2n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