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阅读Word参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546331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记阅读Word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记阅读Word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传记阅读Word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传记阅读Word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传记阅读Word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记阅读Word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记阅读Word参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梁宗岱先生温源宁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你吓一大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他笑着过生活。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

2、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好!”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望着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他洋洋得意地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的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

3、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加。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

4、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他这样难为自己几近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不要信念”,是宗岱衷心信服的。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于此。实际上,他并不相信上帝、天路历程和永生。无疑,他就是相信自己,相信人生可恋,文学可喜,女人可爱。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可有所领会。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热情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我整个一辈子也没见过宗岱那

5、样的人,那么朝气蓬蓬,生气勃勃,对这个荣华世界那么充满了激情。他活多少年,我一定相信多少年,相信激情、诗情和人生是美妙的东西不,应该说是人回老家以前所能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注】 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诗人、翻译家。孙唐:德国体育家。(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有删改)1请分别指出文中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1)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答:_ (2)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答:_2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答:_3如何理解第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答:_二、阅读下

6、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永远的“小丁”“小丁”这个名字,丁聪先生不到20岁就开始使用,用了七十几年,一直用到了昨天2009年5月26日,93岁的丁聪先生因病去世。5月16日,记者曾去病房探望丁聪先生。丁夫人沈峻女士说,他已昏迷不醒好几天了,眼睛也没有睁开过。记者和丁夫人交谈时,他忽然睁开了眼睛,但已没有了过去熟悉的眼神,只看到他的眼角有一滴泪水流出。5月26日下午,沈峻女士在电话中说,他的遗愿是一切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骨灰也不要。他常说自己来世上走了一趟,很高兴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画了一辈子漫画。丁聪先生1916年出生于上海,父亲丁悚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者之一。1933年前后,丁悚组织成立了

7、中国的第一个漫画协会,协会招牌就挂在丁家门口。作为长子的丁聪,从那个时候起就喜欢上了漫画。丁聪经常去旧书店阅读欧美时尚杂志、电影画报。正是这样一些杂志画报,还有那些不断上演的好莱坞影片,使年轻的丁聪的思路活跃起来、眼界开阔起来。他的笔从未停过,一双眼睛总是机敏地观察着周围的人与事。理发店、教室、公园、动物园,所到之处,都成了他捕捉速写对象的场所。身处光怪陆离的上海滩,年轻的丁聪学会了用批判的目光观察社会,专注于描绘贫富之间的强烈对比,勾画那些社会暗角的丑陋,对社会政治进行讽刺批评。获悉丁聪去世,著名作家王蒙非常难过。他这样谈到印象中的丁聪:“他的笔名叫小丁。他永远天真、诚恳、善良。他所有的作品

8、都能给读者带来一种愉快。即使是形象辛辣、讽刺性强的作品,在犀利之中也有人性本身的厚朴。漫画家有讽刺的锋芒,但他又存在着圆润、可爱之处。”在人们的记忆中,丁聪永远年轻。每逢聚会,只要丁聪在场,他的黑发,他的永远年轻,总会成为人们的话题。他88岁时,大家还在感叹他的年轻,只有他自己颇有今不如昔的感觉。他经常会说上这样一句:“不行了!前两年坐公共汽车都没有人让座,现在倒是有人让座了,可见还是老了!”当大家问他有什么保持年轻的秘方时,他回答道:“不锻炼!不吃水果!不吃蔬菜!吃肉!”其实,真正让丁聪永远年轻的还是他的达观精神。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着实让他经历了不少磨难,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他对生活和艺术的热

9、情。他庆幸自己熬过了右派生活,走过了“文革”,在晚年获得了难得的创作高潮。丁聪为读书杂志画了整整30年的漫画。读书杂志原主编沈昌文说:“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埋头苦干,从不发表意见。读者只知道他给读书画漫画,不知道我们每期的版式都是他设计的。有事找他时,他来者不拒。我们都说他是劳动模范。”今天,“小丁”这个“劳动模范”,再也不能为读者劳动了。(有删改)1本文引用了丁聪本人和他的亲人、朋友的话,作者这样处理有何意义?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考生要注意从传主形象的塑造角度去思考,引用别人对传主的评论语言属于间接的人物描写手法,引2结合文中所介绍的丁聪

10、的生平经历、性情特征,试概括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并对其作出评价。答:_3从写作的角度看,本文有哪些值得借鉴的艺术特色?答: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香消了也么哥,玉碎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她在六月的第一天的清晨悄悄地去了。她把俏皮的小红娘留给了我们,她把悲愤的白素贞留给了我们,她把英武的花木兰留给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还有她做人的感悟戏比天大,还有她从艺的经验艺无止境有了这一切,这个世界上便永远有个常香玉。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活在岁月的风雨里。她9岁学艺,13岁唱红,她说自己是为着乡亲们一辈子不生气而唱戏的,为着乡亲们每一天乐呵呵而唱戏的。她

11、学戏的那个年代是一个艺术被僵化和保守禁锢着的年代。面对豫剧怎么也流传不开的局面,少年的常香玉开始了创造。她开始背着师傅们偷偷地学别的戏种,她把京剧、曲剧、坠子和民歌中的许多好听的东西拿过来,悄悄地揉进豫剧的唱腔里。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人们忽然觉得常香玉的唱腔变了,变得好听了,于是送给她很多掌声。伴随着掌声而来的,也有暴风骤雨,有人说常香玉是豫剧的“叛徒”,说常香玉唱的戏是“四不像”。常香玉说,管他几不像,我就要一个像,像真正的戏剧;叛徒就叛徒吧,我就是要投降好听的。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活在人民的口碑里。1938年,我们看到了被黄河洪水淹没了家园的河南难民们,一路悲号、一路乞讨、四处流浪

12、的画面。我们也看到了年轻的常香玉把自己演出所得的资产全部拿来买成小米,煮成热粥,拯救了成千上万个就要倒下的老人,养活了成千上万个奄奄一息的孩童。这情景使人想起她的一位巩义老乡,一位一千多年以前的瘦老头子。就是这个瘦老头子,在一个风高雨急的夜晚,面对屋顶的茅草被狂风卷去的情景,无限感慨地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她莫非得了他的真传?诗也好,戏也好,都是艺术,而大凡艺术都是相通的。所以她说:“没有博大的胸襟,你就别搞艺术。”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活在对和平的守望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美国在朝鲜投下的炸弹炸碎了和平,她作为一个艺术家再也无法在剧场里演唱下去了。她和她的同

13、仁们一道,过黄河、过长江、过珠江,然后又过珠江、又过长江、又过黄河。一百多天风和雨,八千里路云和月,他们用自己唱遍了半个中国的声音买回了一架飞机。这架飞机的名字叫“香玉剧社号”。“香玉剧社号”飞翔在炮火连天的朝鲜的上空,歼灭了无数气焰嚣张的敌人。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活在人生的舞台上。常香玉的后半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站在戏曲学校的讲台上的。她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每天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们一同起床,一同做操,一同踢腿,一同下腰,一同“啊啊啊”地去迎接每一轮新鲜的朝阳。她收了许多徒弟,她对徒弟们像对自己的亲孩子那样,传授他们做人的道理,传授他们自己从艺的体会与经验。我曾经亲眼看到过她为了校正王希玲的

14、一个道白、虎美玲的一句唱腔、王惠的一个跪步,而一遍一遍地念道白,一句一句地反复演唱,一次一次地“扑通”一声跪到地上。王惠是个有心人,她在学跪步的时候竟然带着照相机,让旁边的人把正在做示范的老师拍摄了下来。多少年以后,王惠还经常拿出来那一张照片来追忆自己的恩师。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活在未来的事业中。她经常说,艺术是永远不应该长白头发的。她曾召开过一个新闻发布会,宣布设立“香玉杯”艺术奖。新闻记者们如获至宝地抓到了这条新闻,这个奖项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还将继续延续下去。从奖项设置到现在,已经有多位戏剧新秀获此殊荣。文化部长为他们颁过奖,省委书记也为他们颁过奖。当他们把那盛满希望的奖杯颁发给艺术新秀的时候,都说那奖杯很重,都说那奖杯里盛着的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一种信念,而这个信念叫做:未来。(原文有删改)【注】 常香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4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本开头以元杂剧的曲词的模式表达了对常香玉逝去的痛惜,十分符合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的身份,且哀婉动人,“香消”、“玉碎”既暗示了她生前的美貌和在艺术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