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刑法》易错题库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539333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考《刑法》易错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法考《刑法》易错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法考《刑法》易错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法考《刑法》易错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法考《刑法》易错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考《刑法》易错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考《刑法》易错题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考刑法易错题库第五章故意犯罪形态(三)1. 张某欲杀李某,向李某的房间开枪射击,但李某已于8小时 前离开,因此未遭杀害。此案中,对张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A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B犯罪的成立要求张某对犯罪事实有所认识C张某的认识必须与客观事实相一致才能成立故意杀人罪D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答案AB解析: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 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 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未遂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第一,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第二,犯罪未得逞;第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 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此题中,张某主观上有杀害李某的意图,客 观

2、上已经着手实施了杀害李某的射击行为,只是对李某当时不在房内 的情况没有认识到,而导致杀人行为未能得逞。所以,张某的行为成 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并且,犯罪人只需要对自己所犯罪行有达到法定 程度的认识即可,并不要求与客观事实完全一致。本题中,张某虽然 没有认识到李某不在屋内,但是,他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以及实施犯罪 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不妨碍其成立犯罪。2. 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 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 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

3、霜而死亡。 李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答案B解析:此题情形属于犯罪既遂而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必须 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行为人虽然自动放弃犯罪或者 自动采取措施防止结果发生,但如果发生了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 果,就不成立犯罪中止。3. 甲欲杀死乙,向乙连砍数刀后,见乙倒地后没有再动,以为 乙已死,遂逃离现场,乙被人及时抢救未死。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中止B实行终了的未遂C未实行终了的未遂D不能犯未遂答案B解析: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 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可分为实行终了的 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4. 李

4、某将王某的一台电脑偷回家中,经李某父亲极力规劝,李 某悔悟,又偷偷地把这台脑送回王某住处,那么李的行为属于什么性 质?A属于犯罪中止B是犯罪未遂C不构成犯罪D属于犯罪既遂答案D解析: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本案中李某已经实施完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已经发生,属于犯罪既遂5. 甲、乙、丙三人系某厂工人,由于赌博被厂长开除。三人遂 预谋确定某日杀害共同仇人厂长。甲提供菜刀、砍刀各一把,届时甲 因腹痛未去,由乙、丙用甲提供的凶器将厂长杀死。在此案中,甲的 行为应定为A杀人预备B杀人中止C杀人既遂D杀人未遂答案C解析: 本题涉及犯罪未完成状态。甲虽是杀人罪实行行 为的预备,但是共同杀人罪的帮助犯.应

5、以共同犯罪的犯罪结果发生 与否确定既未遂。6.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为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处罚C应当减轻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答案A解析: 刑法第23条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 或者减轻处罚。7. 张某从邻居男孩小伟手中骗得房门钥匙一把,即作了模压并 仿制,后还了钥匙。一日张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去小伟家企图开门行窃, 因钥匙仿制不准,未能得逞,准备回家加工后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 获。张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答案解析:【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

6、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 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 轻处罚。从题中可以看出,张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因为其本人意志外的原 因而未能得逞,其行为符合犯罪未遂的特征。故C项为正确答案。8. 甲与乙有仇,意图杀乙,某日,甲携带杀人凶器,前往乙住 处,准备杀乙。途中,甲忽然肚子疼痛难忍,只得返回躺下休息。第 二天因人告发被抓获,下列说法正

7、确的是A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理由是:甲有杀人意图,且开始实施杀 人行为,只是由于其肚子痛才使其被迫停止,这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 原因而使犯罪未得逞B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理由是:甲是在去杀人途中自动返回的, 这是由于自己主动放弃犯罪C甲的行为是犯罪预备。理由是:甲有杀人故意且已开始准备犯 罪,但甲前往杀人的途中只是行为的预备阶段,尚未着手实行,甲停 止犯罪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非自动放弃,故不是中止D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甲只有主观杀乙的意图,而无 客观杀乙的行为答案C解析: 本题涉及犯罪未完成状态。如题,致甲犯罪停止的原因是甲意志以外的原因,但甲并未着手实施犯罪,而只是前往犯罪地点。9.

8、 彭某因私愤蓄意杀害韩某。一天在韩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枪里面尚有子弹3颗,彭怕罪行暴露,遂停止 开枪射击,彭的行为是: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 一般违法行为D意外事件答案解析:【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彭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杀人行为是一个 连续的过程,开一枪后在有可能继续开枪将韩某杀死的情况下停止射 击,应视为犯罪中止。开一枪只是杀人行为的一部分,不能因未击中 构成故意杀人未遂。10.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 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 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

9、遂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答案D解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 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此题情形不属于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 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 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 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此题情形属于前者。但前者还包含 两种情形,一种是预备阶段的中止,一种是实行阶段的中止,实行行 为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很明显,甲对乙实 施暴力,已开始实施分则所规定的抢劫罪构成

10、要件的行为,故选D.11. 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有A甲为了伪造货币而购买纸张、油墨B甲为了抢劫而跟随被害人C甲为了盗窃而将某工厂的看门狗毒死D甲在给乙的信中表示要杀了乙答案ABC解析:本题考点是犯罪预备辨析。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具有以 下几个特征:(1)客观方面,必须具有犯罪预备行为,即具有准备犯 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行为。(2)主观方面,必须具有犯罪预备的 目的,即为了便于顺利的进行和完成犯罪。(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 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转变为着手实施犯罪。在认定犯罪预备 时,应注意把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区别开来。犯罪意图的单纯暴露即 犯意表示。它表现为行为人隐蔽的犯罪意图,通过口头或文字的形式 外在化。从本质上看,犯意表示仍属于犯罪人思想的范畴,而我国刑 法是不承认思想犯罪的,所以,行为人单纯的犯意表示还不能成为治 罪的根据。犯罪预备和犯意表示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犯罪意图 的外在化。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犯罪预备是以行为来表现犯罪意图, 而犯意表示仅仅是行为人犯罪思想的流露,尚不属于物质性的行动。 如果犯意表示超出了思想流露的范围,而成为了为犯罪做准备活动的 行为,如联络共同犯罪人等,则应追究刑事责任。上述选项中,ABC 均属于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范畴,而D则属于犯意表示。 故选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