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控措施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526973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控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控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控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控措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控措施III作者:李 伟 刘冬冬 吴 丹 张夏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2019年第19期近年来,有关禽类、家畜等动物流行病肆虐,造成大量的禽类和家畜死亡,因此,对 家畜流行病防治也是政府和畜牧站的重要工作之一。家畜流行病中猪蓝耳病就是必须要重点防 控的一种流行病,一旦发现就必须立即隔离治疗。家禽类传染病的传播速度比较快且死亡率超高,就目前我国的治疗技术来说是无法快速治 愈的。因此,缺少治疗的特效药,病症初期一些潜在的病理特征是无法显现的,因此传染病已 经成为家禽类养殖当中的最大敌人。猪蓝耳病就是猪的高发疾病,常常会导致猪在怀孕期间流 产,造成猪快速死亡。因此,在

2、猪蓝耳病病发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预防猪蓝耳病的发生,保 证养殖猪的数量以及经济效益。1、猪蓝耳病病理猪蓝耳病曾经被称为“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 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该病毒是由鼠的动脉炎病毒(乳酸脱氢酶增 高病毒),通过伤口感染了中欧的野猪后产生的变异病毒。而猪仔通过血液循环穿过胎盘使胎 猪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妊娠后期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猪的免疫力不同,感染病毒出现病变也 会存在不同,因此,要提高猪的免疫力,预防病变。2、猪蓝耳病流行病学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趋势。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只感染猪, 对不同品种、不同年龄

3、以及不同用途的猪仔都可能感染,其中对怀孕的母猪和刚刚出生的小猪 仔是最易感染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的,当这些猪感染病毒时就会通过空气、接触、精液等 传播途径传染其他猪仔,造成大范围的猪感染蓝耳病。其次,怀孕的猪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一些免疫力较低的猪可经过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 在猪感染病毒后214周都可以通过接触把病毒传染给其他免疫力低的猪。而且,感染病毒的 猪仔,在其鼻腔、粪便以及尿液中均可检测到病毒。当猪发生感染时,要注意隔离,不能让已 经感染病毒的猪随意走动,以防感染其他健康的猪。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会在感染猪体内 存在很长时间。因此,一定要做

4、好对病猪的防控和隔离。3、猪蓝耳病临床症状猪蓝耳病的潜伏期存在较大的差异,当猪感染病毒时,免疫力较差的猪群病毒潜伏期为 337天,而且,猪蓝耳病的临诊症状变化非常大,受到饲养环境、管理状态、病毒株的影响, 低病毒株会导致猪群没有明显的诊断状态,但是较强毒株会引起较为严重的临诊疾病,在临诊 上可分为慢性型、急性型和亚临诊型等。慢性型主要体现在较大规模养殖中出现病毒,导致群猪的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能力下 降,而猪群的免疫功能下降,极易感染其他细菌和病毒产生新的疾病。致使治疗越来越麻烦, 还会导致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急性型主要体现为母猪以及小猪仔的并发症之中,公猪以及正在成长的猪病症体现不

5、大。 母猪发病症状主要是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如果母猪怀孕之 后,会发生流产、早产、死胎弱仔等状况。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 一部分新生仔猪也会出现呼吸道症状、体温升高到40C以上,腹泻、眼睑水肿等症状。死亡率 升高(10%25%)。少数猪可能会出现咳嗽、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 亚临诊型主要体现为猪群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4、吉林省猪仔养殖现状吉林省猪仔养殖历史悠久,养殖的猪种类较多,例如,松江黑猪、东辽黑猪、农安地方猪、 东北民猪、花猪等等,饲养数量较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优质猪肉也越来越青 睐

6、,因此,吉林省在猪的养殖上做出研究,精心培育猪仔,在猪疾病的预防上也做出许多改革, 来保证猪群的健康成长。5、对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措施 做好疫病检查,切断疫病传入源头要想切断疫病的传染源头就必须做好监控,大型的养殖场应该坚持引进自己国家繁殖的猪 种,在引进是省畜牧局要做好猪种的疾病检查,严格把控引进猪种的数量以及纯种的祖代种猪。 小型的养殖场要自己建立稳定的种猪群,尽量不从外面引种,如果必须向外引种要做好养猪场 的疫病防控,进行定点引种,注意观察引进猪种防止出现蓝耳病等疾病。而且还要定期对引进 猪种进行疫病检查,以防后期出现疾病。 加强饲养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对于大型猪场饲养来说需要饲养人员具有专业

7、的饲养技术,对猪的一些饲养技术充分学习, 做好猪饲料的配置,注意配置饲料的营养成分,采用前高后低的营养方式,要有适当的限制饲 料的投喂,不能过多或是过少,要适当地控制猪体重的增长,以免太胖降低猪的排卵量或是排 精量,从而提高猪的质量,减少猪感染疾病的几率。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提高猪群抵抗能力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避免猪场细菌增生。建立健全猪场的安全系统,一旦猪场出现温度 不合适以及病猪的情况,有专门的饲养人员进行处理,必要时要拒绝一些无关人员进入养猪场, 避免带入细菌。其次,要保证猪场环境的清洁,以便减少细菌增加,在清洁工具的选用上,要 选取合适的工具而且好要对工具进行消毒。最后,如果猪已经感染蓝耳病要及时对病猪进行治 疗、隔离,做好病猪各个阶段的饲养工作,及时观察记录病猪身体状况,保证猪正常的营养水 平,提高猪群对抗病毒的抵抗能力,降低猪感染度以及发病率,从而降低由于病毒感染带来的 损失。 加强宣传力度,进行全面监测在猪场架设监控实时监控猪的具体情况,加大对猪蓝耳病的宣传力度,让所有养殖猪种大 户都认真详细地了解蓝耳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控措施,控制好一些类似病毒的传播,避免交叉感 染。与此同时,要做好预防猪蓝耳病的疫苗注射,时常准备一些治疗猪疾病的药剂,以备不时 之需。对于已将害病死亡的猪要处理干净以免病毒扩散感染其他健康的猪种。(作者单位:130062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