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法与秩序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525981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法与秩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法理法与秩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法理法与秩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法理法与秩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法理法与秩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理法与秩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法与秩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二十章第页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学习方法、内容提要教学目的本章属于非重点章,学员只需学习课件中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即可。 通过本章学习,知道价值是法律最基本的价值;把握历史上出现过的四种历史观,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秩序观的主要内容; 掌握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的四个方面。教学要求1、关于法的秩序观,历史上依次出现的是哪四种;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秩序观的主要内容;3、掌握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的四方面表现;4、了解法维护经济秩序、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方式。学习方法1、注意在学习中,运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2、联系实际,看到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的表现形式的各自的例子。内容提要第一节秩序的

2、概念一、四种秩序观第一,等级结构秩序观;第二,自由、平等的秩序观;第三,“社会本位”秩序观;第四,历史唯物主义秩序观。二、历史唯物主义秩序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主要有以下几点主要内容:首先,秩序的特殊性取决于生产方式的历史个性。其次,秩序的力量最终来源于生产关系的历史合理性。再次,阶级社会中的秩序首先是阶级统治的秩序,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和秩序,只有在消 灭了私有制、剥削和阶级之后,才能建立起来。第二节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一、维护阶级统治秩序二、维护权力运行秩序三、维护经济秩序四、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二、第二十章 第一节 第2页教学内容,第一节秩序的概念法律最基本的价值就是一一秩序。秩序的存在是人

3、类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稳定压倒 一切”讲的就是秩序的重要性;法律,正是在建立和维护秩序的过程中成为秩序的象征。一、四种秩序观由于时代和阶级背景的差异,不同的人对秩序有着不同的界说。以历史为线索,大致可 以归纳出以下四种秩序观:第一,等级结构秩序观。这种观点为奴隶主和封建主阶级所极力推崇并加以吸收采纳而 成为官方权威观点。对其历史背景加以分析可以发现:等级结构秩序观的主要目次在于维护 贵族的特权地位,控制社会流动(社会上层向社会下层的流动和社会下层向社会上层的流 动),或把社会流动限制在统治阶级利益允许的范围内,其核心内容是维护剥削阶级对劳动 人民的统治,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4、第二,自由、平等的秩序观。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和活动家所追求和 强调的是一种使自由而平等的竞争和人道主义生活成为可能的秩序。这是从个人权利的角度 出发的对社会基本结构提出要求并加以设计的,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的资产阶级保护自由平 等的竞争、反对政府干预、消除封建专制势力的愿望,这对于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 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社会本位”秩序观。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来,由于阶级冲突和各种社会矛 文本盾的加剧,仅强调个人自由平等的秩序观的破绽越来越明显,于是人们对秩序的思考开始从 材料 个人的角度转向了社会的角度。“社会本位”的秩序强调对社会利益的保护,个人与社会的

5、 和谐。资产阶级试图通过这种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来调整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减少人民之 间的相互摩擦和无谓的牺牲,以使社会成员在最少阻碍和浪费的情况下享用各种资源,从而 保障资产阶级的统治作用。第四,历史唯物主义秩序观。(见第二部分)二、历史唯物主义秩序观历史唯物主义秩序观主要有以下几点主要内容:首先,秩序的特殊性取决于生产方式的历史个性。其次,秩序的力量最终来源于生产关系的历史合理性。再次,阶级社会中的秩序首先是阶级统治的秩序,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和秩序,只 有在消灭了私有制、剥削和阶级之后,才能建立起来。略去上述秩序观之间的各种差别和对立,从最抽象的意义上讲,秩序总是意味着在社会 中存在着某

6、中程度的关系的稳定性、进程的连续性、行为的规则性以及财产和心理的安全性。 秩序与无序相对。在文明社会中,法律是消除无序状态或预防无序状态的首要的、经常起作 用的手段。二、第二十章 第 二 节 第二页教学内容,第二节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法对秩序的维护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维护阶级统治秩序冲突是危害秩序的根源。在阶级社会里,最根本的冲突是阶级冲突,这是一种不可调和 的冲突。国家表面上超脱于各阶级来缓和与控制各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际上是掌握再 经济上最强大的阶级即统治阶级手中的压迫工具。法作为从属于国家的一种重要统治手段, 对于建立和维护阶级统治秩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把一个阶级对另一

7、个阶级的压迫合法 化、制度化、具体化。把法律作为统治的权威手段,将阶级关系纳入秩序的范围,使阶级冲 突和阶级斗争得到缓和,这是统治阶级长期统治经验积累的结果。二、维护权力运行秩序权力的运行既可能给上带来利益,也可能给社会造成危害。一般来将,无秩序无规则的 权力运行对他人和社会早晨危害非常之大,而且极有可能损害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已被 历史所反复证明。法律是消灭专制,限制自由裁量、建立权力运行秩序的重要手段,其发挥 作用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明确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并加以有力的保障,确保国家 政权的民主性质;第二,法律要对国家权力系统的结构作成科学的安排,主要包括:规定各 文本 权力主体(

8、各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划分以及相互之间的制约与合作关系,各权力主体内部 材料的职权分配以及权力运行的程序机制等等。三、维护经济秩序从古至今,这方面的立法越来越细致,逐渐形成完备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法律保护财产所有权。这是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和存在的最基本的保障和前提。第二,对经济主体资格加以必要限制。首先,明确各类经济主体的最低成立条件;其次 要对各类主体的权利能力加以必要的限制,明确各类主体可以从事的活动范围,以便监督、 控制。第三,调控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下,各类经济主体被赋予很大的自由活动空间,这种 自由不加调控,则会在不同程度上危机秩序。法律通过调控经济活动来维护秩序的方

9、式有: 首先一强行法景致经济活动中的偏离正常秩序的行为;其次,将计划、税收等调控手段纳入 法律体系,对全社会的生产、分配和交换加以有效调节,防止或缓和经济部门的比例失调, 消除生产经营中的盲目性。第四,保障劳动者的生存条件。现代立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基本劳动条件等工人的 劳动权益,禁止企业以任何形式剥夺之;此外,现代社会立法一般确立了失业、养老及医疗 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制度,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生存权。四、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二、第二十章 第二节第直页教学内容任何社会都需要建立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法律对此责无旁贷,主要在三个方面文本材料起重要作用:第一,确定权利义务界限,避免纠纷。这就是古语

10、中所说的只有“定分”才可能“止 争”,法律一般以三种形式划定权利义务的界限:一是由法律直接设定权利义务,并赋之以 明确的内容,如一些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重大权利义务;而是法律止提供依据或规定某些 标准,由当事人自行设定权利义务并确定具体内容,如契约上的权利义务;三是法律设立了 权威解释制度,弥补法律关于权利义务规定的模糊之处。第二,以文明的手段解决纠纷。第三,对社会基本安全加以特殊保护。社会基本安全指的是: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公 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等,它们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最起码条件。任何国家的法律都对社会基 本安全加以特殊保护;而法律中最典型的部分几刑法,它把严重侵犯社会基本安全的行为, 都

11、视为对整个社会的侵犯。其他 素材 包括 图片 视频 动画 华华 等等表现形式技术 实现 方式 (本 栏由 技术 开发 小组 填)备注疑难解析四、第 二十章 第鱼页 关键词汇总1、等级结构秩序观2、自由、平等的秩序观3、“社会本位”秩序观“社会本位”秩序观是指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来,由于阶级冲突和各种社会矛盾 的加剧,仅强调个人自由平等的秩序观的破绽越来越明显,于是人们对秩序的思考开始从 个人的角度转向了社会的角度。“社会本位”的秩序强调对社会利益的保护,个人与社会的 和谐。资产阶级试图通过这种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来调整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减少人民 之间的相互摩擦和无谓的牺牲,以使社会成员在最少

12、阻碍和浪费的情况下享用各种资源, 从而保障资产阶级的统治作用。4、历史唯物主义秩序观五、第二十章第二页作业自测题 型1题 目历史唯物主义秩序观的主要内容:答案历史唯物主义秩序观主要有以下几点主要内容:首先,秩序的特殊性取决于生产方式的历史个性。其次,秩序的力量最终来源于生产关系的历史合理性。再次,阶级社会中的秩序首先是阶级统治的秩序,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和秩 序,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剥削和阶级之后,才能建立起来。素 材实现方式题 型2题 目法对秩序的维护的主要体现。答案法对秩序的维护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维护阶级统治秩序2、维护权力运行秩序3、维护经济秩序4、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素 材实现方式文本材料参见美E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1999年版)一书中第十章“秩序的需要” p.219-p.250。其他 素材 包括 图片 视频 动画 华华 等等表现形式技术 实现 方式 (本 栏由 技术 开发 小组 填)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