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52570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年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XXXX年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XXXX年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XXXX年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XXXX年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年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键字: 指引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 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一、依据 为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管体系,实现对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分类监管和风险预警,依据我国现行的监管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借鉴商业银行内部监管评级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国际通用的“骆驼(AEL)评级体系,并充分考虑我国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指引。 二、功能 (一)有利于监管机构全面掌握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监管评级可以建立一个对农村信用社风险和经营状况的分析框架,提出一系列分析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方法与标准,帮助监管机构及时识别、判断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和严重程度.(二)有利于监管机构合理配置监

2、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通过监管评级对农村信用社主要经营管理要素进行评价,可以系统地分析、识别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据此确定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重点,包括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的频率和范围.监管评级既是对被监管机构一个周期的持续监管的总结,也为下一个周期的持续监管提供了可靠依据,是对农村信用社实施持续监管的重要工具。 (三)有利于监管机构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管措施,实施分类监管,提高监管有效性。监管评级结果将作为监管机构实施分类监管和依法采取监管措施的基本依据。 三、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所有办理存贷款业务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县(市)农村信用合作

3、联社、县(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实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县(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两级法人的以县辖为单位评级;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和以地(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的以法人为单位评级。四、评级原则实施监管评级应严格遵循本指引确定的评级方法、评级标准和评级操作规程。在评级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定性指标的分值原则上不应高于定量指标的原则,即(定性因素得分相应的权重)(定量指标得分相应的权重)。第二章 评级要素 一、资本充足状况(apit Adequacy(一)定量指标 .资本充足率;2。

4、核心资本充足率. (二)定性因素 1资本的构成和质量; 2.资产质量及其对资本的影响; 3。财务状况及其对资本的影响; 4.通过其他渠道增加资本的能力,包括社员提供支持的意愿和实际注入资本的情况; 5。对资本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情况. 二、资产质量状况(Asset Qlity) (一)定量指标1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率; 正常贷款迁徙率; 3.次级类贷款迁徙率;4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5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授信集中度;6。全部关联度;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 (二)定性因素.不良贷款和其他不良资产的变动趋势对整体资产质量状况的影响;.贷款行业集中度以及对资产质量状况的影响; 3

5、.关联交易程度以及对资产质量状况的影响; 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及其有效性; .贷款风险分类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6.保证贷款和抵(质)押贷款及其管理状况; 7。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状况。 三、管理状况(agement) (一)法人治理状况 1。基本结构; 2决策机制与效果; 3执行机制与效果; 4。监督机制与效果; 5.激励约束机制与作用. (二)内部控制状况 1。内部控制环境; 2.风险识别与评估; 3内部控制措施; 4.信息交流与反馈; 5。监督评价与纠正。四、盈利状况(Earings) (一)定量指标1。资产利润率; 2资本利润率; 3成本收入比率; 4。风险资产利润率. (二)定性因

6、素 1。成本费用和收入状况以及盈利水平和趋势;.盈利的质量,以及盈利对业务发展与资产损失准备提取的影响; 3财务预决算体系,财务管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五、流动性状况(Liquiit) (一)定量指标1.流动性比例;2.核心负债依存度; 3。流动性缺口率; 4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 5.(人民币、外币合并)存贷款比例。 (二)定性因素 1。资金来源的构成、变化趋势和稳定性; 2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和资金头寸的调配情况; 流动性的管理情况; 4以主动负债形式满足流动性需求的能力; 5.管理层有效识别、监测和调控头寸的能力。 六、评级结果 单项要素评级和综合评级均以一级、二级、三级、四A级、四B级、五A

7、级、五B级、六A级、六B级和六级表示。越大的数字表明越低的级别,级别越低表示越需要予以更多和更有力的监管关注。(一)单项要素评级单项要素(管理要素除外)的评级结果均是定量指标和定性因素的算术加权结果,定量指标和定性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和40。各单项要素评分90分(含分)至10分为一级;75分(含75分)至0分为二级;6分(含0分)至5分为三级;5分(含3分)至分为四A级;45分(含45分)至3分为四B级;3分(含37分)至5分为五级;30分(含3分)至37分为五B级;20分(含0分)至0分为六级;1分(含分)至20分为六B级;0分以下为六C级. (二)综合评级 综合评级结果是五个单项要素评级结

8、果的加权汇总,即各单项要素的评分值分别乘以对应的权重系数后进行加总,得出综合评分。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E)、流动性状况(L)五个要素的权重分别为25%、25%、25、15%、1。 资本充足率低于的信用社,其综合评级结果不应高于三级;如果资本充足率低于8%且呈下降趋势,该信用社的综合评级结果不应高于四级。 加权汇总后综合得分90分(含9分)至100分为一级;7分(含75分)至90分为二级;60分(含6分)至75分为三级; 3分(含5分)至60分为四A级;分(含4分)至53分为四B级; 37分(含分)至4分为五A级;3分(含分)至37分为五级; 20分(含2

9、0分)至3分为六A级;10分(含0分)至0分为六B级;0分以下为六级。 七、其他因素(Othr) (一)市场风险状况; (二)信用社经营的外部环境; (三)前十名法人和自然人持股社员情况;(四)信用社的客户群体和市场份额情况; (五)信用社及其关系人受到行政处罚、法律诉讼、法律制裁等情况;(六)新闻媒体对信用社的报道。其他因素是指对信用社运行及风险变化可能产生重大积极与消极影响的其他事项。监管评级人员可依据这些事项的性质和对信用社风险的影响程度,对综合评级结果做出细微的正向或负向调整,其他要素一般不可以改变综合评级结果,但可以通过“+”、“-”符号标识出评级结果正向或负向的趋势,以增强监管评级

10、结果的准确性。特别是市场风险,在未纳入评级要素之前,监管评级人员可以从定量(利率风险敏感度、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定性(理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监控、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及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两个方面做出评价。 信用社监管评级的各项要素及其评级结果和监管含义等详见信用社监管评级简表和信用社监管评级结果一览表。各个评级要素的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详见信用社监管评级定量与定性评价标准. 第三章评级操作规程和职责分工 信用社监管评级周期一般为一年,监管机构需在一个周期期满后,重新对信用社进行监管评级,或者对上一次评级结果进行修订和更新。对一家被评级机构的有效评级时间不

11、得少于10个工作日,年度评级工作一般应在下一年度的四月末之前完成.参与监管评级人员须充分了解和熟悉监管评级的所有要素和评级原理方法,在规定时间内依据规范的评级步骤和程序专职进行评级工作,并充分利用评级结果对信用社的不同风险状况进行比较,在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间隙进行及时的监控,确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和重点. 信用社监管评级操作程序和职责分工: 一、收集信息 (一)收集基础信息。被评级信用社的主监管员在评级之前,应充分收集以下信息:非现场监管信息,现场检查报告,信用社的内、外部审计报告,信用社向公众披露的信息,信用社提交的年度经营计划、经营状况报告和市场准入信息,国内外评级机构对信用社的商业评级结

12、果,各种媒体报道的信用社信息等。 (二)筛选和深入收集信息.在收集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仔细的整理、筛选和初步分析,确定信用社的关键问题和风险以及需要进一步了解的评级信息。在评级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主监管员可以通过与现场检查人员、机构准入监管人员、信用社的高级管理层和信用社的外部审计人员举行会谈等途径进一步收集评级信息。 评级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是信用社监管评级的基础,由信用社主监管员完成,现场检查人员、机构准入监管人员需向主监管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主监管员应力求全面广泛地掌握评级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二、初评 (一)分析判断。信用社主监管员应严格遵循本指引确定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对评级

13、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要将定量指标和定性因素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对于信用社不愿意提供的信息,应视为不利于信用社的信息;对于不能确定是否有利于信用社的情况,应视为不利于信用社的情况;对于可能导致信用社遭受损失甚至发生流动性问题的明显迹象,主监管员应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审慎的预测。 (二)初步确定评级结果。在综合分析评级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准确判断信用社的风险状况,按照评价标准与评分原则分别给出各定量指标与定性因素的实际得分,再与该项因素的满分相比求得一个得分率,以判定各因素对单项要素评级结果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个单项要素和综合评级的初步结果,并依据其他因素(O)的性质和对风险的影

14、响程度,对综合评级结果做出正向或负向调整。 评级结果由信用社主监管员提出.主监管员要力求做到对每一项评级内容的分析、判断、预测和评价理由充分、分析深入、判断预测合理,能够准确反映信用社经营管理各方面的状况,并填制完成相关的评级工作底稿。 三、复评 复评是在信用社主监管员初评的基础上,由复评工作小组对被评级信用社的风险与经营状况进行再评价。复评工作小组由非现场监管负责人牵头,被评级信用社的主监管员、现场主查人员、机构准入监管人员组成。复评小组对于各项评级内容,如与主监管员初评意见不同,应当阐明理由,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形成不同于初评结果的监管评级分类。 四、审核 审核工作由直接监管机构负责人或

15、分管非现场监管负责人牵头,所有被评级信用社主监管员、复评小组负责人(牵头人)以及资深的监管人员通过评级审核会议集体讨论进行.评级审核会议应当力求统一评级尺度,保证评级结果的客观准确和公平。在评级审核的基础上,由直接监管机构负责人或分管非现场监管负责人对每个被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进行审定.直接监管机构要将经负责人审定的评级结果连同主监管员的评级结果、复评意见在月底之前一并上报银监局. 五、审查确定 各银监局在收到直接监管机构上报的评级资料和结果后,应对评级结果进行审查,以确保全辖评级尺度统一.审查工作由非现场监管负责人牵头,若干名非现场监管协调员、现场检查人员、机构准入监管人员、资深监管人员组成审查小组共同完成.审查的重点是各地对评级尺度的把握情况以及各直接监管机构在评级过程中,由于初评、复评和审核意见不一致而进行调整的评级项目和结果。凡审查小组认为评级结果存在明显不合理的,可要求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