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51403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西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西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西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西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论 .1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第三章 市场定位及分析 .8第四章 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11第五章 建设方案 .14第六章 企业组织及劳动定员 .19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 .21第八章 劳动安全消防环保措施 .27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 .33第十章 工程招投标 .34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 . 36第十二章 财务效益分析 .38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51XX省西山生态陵园项目可行性报告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日名称 XX省西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 单位名称:XX省西山生态陵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1

2、2 项目建设地点 XX省XX市XX区XX村北侧 项目地理位置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2)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 (3)民政部关于公墓管理的暂行规定;(4)安徽省殡葬管理条例;(5)安徽省公墓管理规定; (6)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墓建设管理的通知(民发2008 203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1998年12月; (8)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03 139号;(9)XX省土地管理条例(10)XX统计年鉴(2007年)、(2008年)(11)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标准和

3、规范;(1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14主要研究结论141主要结论概述本项目名称为XX省西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坐落在XX市XX区,XX区总面积388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XX区矿产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有西汉竹县城遗址、唐初诸阳县城遗址以及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早期裴里岗文化遗址,龙脊山自然风景区、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化家湖等。本项目建设以绿化为主,经营性墓地为辅。尽量保留现有的植被,达到“远眺青山绿水,近看死者安息”。用地比例为道路,绿化,景观用地60%,墓地40%。西山生态陵园建设及配套经营型公墓要充分利用山地的优势,在规划设计方面要将文化融入殡葬文化之中,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把历

4、史文化,佛家文化融入我们的殡葬文化陵园之中,建一座“活人乐”“死人安”的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殡葬文化主题公园,既解决了殡葬又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根据目前的选址,群山环绕,完全有条件打造一个园林式主题公园。142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8000万元 土地:3.5万元370亩1295万元 基础建设:1000万 一期墓地(含景观、道路):2000元12500座2500万元 二期墓地(含景观、道路):2000元15000座3000万元 流动资金:205万元。 2.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 143财务评价结果财务效益净现值 FNPV=

5、4034.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FIRR=37.19%财务投资回收期 FN=5.4年资本金净利润率 = 88.5%1.4.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用地面积亩3702总建筑占地%40%3绿化占地%60%4总投资万元8000含流动资金5年均销售收入万元2526.66年均销售税金万元176.827年均总成本费用万元874.68年均利润总额万元1474.589财务内部收益率37.19%所得税后10财务净现值万元4034.8所得税后11投资回收期年5.4所得税后,含建设期12资本金净利润率88.5%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

6、性2.1项目背景当前农村中的一些殡葬陋习与新农村的建设要求格格不入,具体责任在:由于受几千年陈旧、落后的丧葬习俗影响,在办理丧事中,不文明办丧,吹吹打打,披麻戴孝,大操大力,还互相攀比,往往花费巨大,浪费严重,并借丧事之机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做道场、搞路祭等,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同时,对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处理不按指定的地点规范安葬,而是到处私埋乱葬,有的甚至修大坟造大墓占地几十平方米,致使“三沿五区”(三沿:沿铁路、公路、河道;五区:生活住宅区、城市规划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内乱埋乱葬现象严重。上述现状严重影响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妨碍着村民生存居住条件,如不

7、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殡葬改革,势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道而驰在此背景下,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具有很大的迫切性。2.2项目建设必要性1.公墓是社会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如果把医院的产房比作生命的起点,把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视为,生命之旅的各个驿站,那么陵园和墓地则是人生的终点站和归宿。其存在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公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搞好公墓建设正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公墓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丧葬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由于其相对稳定性和传承性,它易与封建迷信的风俗习惯连在一起,产生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哭、闹,烧纸,冥钱等

8、,这就需要政府去引导,用先进、科学、文明的丧葬理念取代愚昧、落后、迷信的丧葬观念。所以现代公墓建设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 3.公墓建设是殡葬改革的需要。公墓是党和国家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载体,可以规范人们的丧葬消费。建国以来,殡葬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基本上树立了正确、文叨的丧葬观,丧葬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本身具有很多落后的东西,一旦条件允可,很可能死灰复燃,因此,加强公墓建设与管理,提供多元化的骨灰处理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起到引导殡葬消费的作用。 4.公墓建设是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需要。陵园建设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象征着现代城市的文明与进步。综观其他城市的公墓陵园,无不以其优美

9、的环境、独奇的艺术形态、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城市历史、人文的景观。公墓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文景观,更应成为重要的人文纪念公园,而不是一堆人为的垃圾。因此,一个城市应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搞好公墓陵园建设,提高公墓陵园的文化含量。 公墓这种形式其实是很适合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它分为碑葬、塔葬、树葬、廊葬几种形式,不多占用土地,同时又充分照顾人们对先辈的怀念之情,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5.公墓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场所和国家推行殡葬改革的载体,是社会化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相对独立的行业。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公墓已有简单、单一的处理骨灰或遗体功能演变这、为多功能的集合体。充分认清公墓的价值与功

10、能对于公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章 市场定位及分析3.1项目定位西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要充分利用山林的地理优势,在规划设计方面要将文化融入殡葬文化之中,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把历史文化,佛家文化融入我们的殡葬文化陵园之中,建一座“活人乐”“死人安”的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殡葬文化主题公园,既解决了殡葬又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根据目前的选址,群山环绕,完全有条件打造一个园林式主题公园。同时,本项目的实施也将具有以下功能。(一)文明消费的功能死亡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绵延已久的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相信人死后多变成鬼,鬼是要害人的,所以田野、林间山地出现的墓地,都给人以压抑感和恐惧感。殡葬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制约规范着人的行为,人们在祭、扫墓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夹杂着一些潜意识的、迷信落后的东西;严重地侵蚀了人的心灵,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现代公墓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乱埋乱葬这种有碍观瞻、大煞风景的行为。另外,现代公墓环境幽雅、庄严祥和,使祭扫者得到熏陶,心灵得以净化,行为受到约束,自觉告别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悼念方式,如送鲜花代替烧纸钱就是很好的例证,可以说,现代公墓对丧葬消费起着导向的作用。(二)绿化观赏的功能 历史上无论是皇家陵墓还是平民墓地,都比较重视绿化,一座陵、一块墓地,往往就是一片树林,外国公墓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