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重点分题型整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50991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牙周病学重点分题型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牙周病学重点分题型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牙周病学重点分题型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牙周病学重点分题型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牙周病学重点分题型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牙周病学重点分题型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牙周病学重点分题型整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牙周病学重点分题型整理一、 名词解释1.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是指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包括牙龈病 gingival diseases和牙周炎periodontitis。牙龈病是指只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疾病,而牙周炎则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2. 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指龈沟底到牙槽嵴顶之间约2mm的恒定距离。它包括结合上皮(0.97mm)及结合上皮根方和牙槽嵴顶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1.07mm)。3. 点彩stippling40%成人的附着龈表面有橘皮样的点状凹陷,称为点彩。点彩是功能强化或功能适应性改变的表现,它是健康牙龈

2、的特征。牙龈有炎症时,点彩减少或消失。4. 龈谷 gingival col: 每个牙的颊舌侧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汇合处略凹下,称龈谷。中央凹陷呈鞍状,被复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抵抗力低,牙周病易始发5. 膜龈联合:附着龈的根方为牙槽黏膜,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称6. 上皮性附着:结合上皮靠基底板和半桥粒与牙面相附着,封闭了与外界环境的交通。这种有机的附着结构亦称为上皮性附着7. 牙菌斑生物膜dental plaque biofilm: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它们构成较多相互有序生长的建筑式样生态

3、群体,是口腔细菌生存、代谢和致病的基础。8. 出血指数BI用钝头探针轻探入龈沟或袋底,取出探针30秒后,观察有无出血及出血程度。它比GI精细,更为客观,适用于牙龈炎症较重的人群观察治疗前后效果的临床研究。0=正常牙龈;1=牙龈颜色有炎症性改变,探诊不出血;2=探诊后有点状出血;3=探诊出血沿牙龈缘扩散;4=出血流满并溢出龈沟;5=自动出血。9. 探诊出血BOP为牙龈有无炎症的客观指标。BOP阳性位点比例高时,其附着丧失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操作时有两种方法,一是用钝头牙周探针的尖端置于龈缘下1mm或更少,轻轻沿龈缘滑动观察片刻有无出血;另一种方法是轻轻探到袋底或龈沟底,取出探针后观察10-15秒看

4、有无出血。10. 牙菌斑生物膜dental plaque biofilm: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它们构成较多相互有序生长的建筑式样生态群体,是口腔细菌生存、代谢和致病的基础。11. 牙周致病菌periodontal pathogen:在各型牙周病的病损区,常可分离出一种或几种优势菌,它们具有显著的毒力或致病性,能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宿主防御能力,具有引发牙周破坏的潜能,称之为牙周致病菌。证据充分的致病菌:伴放线聚集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坦氏菌Tf12. he创伤trauma from occ

5、lusion:不正常的合接触关系或过大的合力,造成咀嚼系统各部位的病理性损害或适应性变化称为原发性合创伤primary occlusal trauma:异常的合力作用于健康的牙周组织。继发性合创伤secondary occlusal trauma:合力作用于牙周支持力不足的牙齿,或虽经治疗但支持组织已减少的牙齿13.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当牙周袋形成时,探诊深度超过3mm,而且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根方,说明发生了附着丧失。14. 凹坑状吸收osseous crater: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与龈谷相应的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

6、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15. 慢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是一种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进行性附着丧失和骨丧失。其特点为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的吸收。慢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牙周炎。16. 侵袭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化验和微生物学检查)均与慢性牙周炎有明显区别的、相对少见的牙周炎。多发生于年轻人,疾病进展快速,有家族聚集性。伴放线聚集杆菌Aa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17.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在牙周手术中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和牙龈结缔组织在愈合过程中向根面

7、的生长,并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具有形成新附着能力的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根面,从而在曾暴露于牙周袋的病变根面上形成新的牙骨质,并有牙周膜纤维埋入,形成新附着(new attachment)性愈合。18.二、 填空题1. 牙周组织指围绕并支持牙齿的组织结构,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2. 牙龈包括: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3. 牙龈上皮包括:口腔上皮、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4. 牙龈的三个薄弱区:龈谷、沟内上皮、结合上皮5. 牙龈纤维包括龈牙纤维(最多)、牙骨膜纤维、环行纤维、越隔纤维(仅见于牙邻面)。6. 牙周膜纤维包括:牙槽嵴纤维,横纤维,斜纤维,根尖纤维,根间纤维,(穿通纤维)7. 牙周病证据

8、充分的致病菌:伴放线聚集杆菌(Aa,侵袭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Pg,慢性牙周炎),福赛坦氏菌(Tf,重度牙周炎伴附着丧失)8. 牙周病始动因素:牙菌斑;局部促进因素:全身易感因素9. 牙周膜功能:支持,感觉,形成10. 牙周病的临床表现: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11. 牙槽骨破坏的3种形式:1.水平型吸收2.垂直型吸收3.凹坑状吸收12. 引起牙松动的5个原因:牙槽嵴吸收、合创伤、牙周膜急性炎症、牙周翻瓣术后、女性激素水平变化13.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细菌因素的三种细菌:梭形杆菌,螺旋体,中间普氏菌。三大主征:疼痛麻木(前述龈炎未提及)、腐败性口臭、龈乳头和龈缘坏死性

9、溃疡。需全身药物治疗14. 慢性牙周炎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 Pg;中间普氏菌 Pi;福赛坦氏菌 Bf15. 牙周炎的伴发症状包括牙周牙髓联合病损、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16. 在制定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后,按照计划分先后次序进行治疗,其治疗阶段一般分为: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修复治疗及松动牙固定术、维护期或支持治疗17. 与慢性牙周炎相关的的致病微生物是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相关的是伴放线放线杆菌18. 牙周病病因包括牙菌斑始动因子、局部促进因素、全身易感因素19. 牙松动的原因:牙槽骨吸收,he创伤,牙周膜急性炎症,牙周翻瓣术后,女性激素水平变化三、 选择题1. 正常牙周探诊

10、深度不超过3mm2. 中间普氏菌Pi:尤妊娠期炎为主要致病菌3. 黏放线菌Av:可能在形成龈炎的初期起作用4. 始动因子:牙菌斑;局部促进因素:促进菌斑堆积;全身易感因素:改变宿主对菌斑微生物的反应5. 牙周袋形成始于牙龈结缔组织中的炎症及炎症所引起的胶原纤维破坏和结合上皮的根方增殖6. 前列腺素E2(PGE2):牙槽骨吸收最有力的刺激因素,具有广泛的致炎效应,IL-1、TNF协同增强作用7. 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i. 龈沟探诊深度:龈沟底到龈缘的距离ii. 正常牙龈:龈沟探诊深度2-3mmiii. 牙龈炎:龈沟探诊深度3mm(假性牙周袋)iv. 牙周炎:龈沟探诊深度3mm(真性牙周袋,附着丧失

11、)8. 牙周探诊的记录,评价指标1)探诊深度:龈缘至袋底的距离。2)探诊方法:角度:与牙长轴平行;力量:2025g;紧贴牙面;踏点式探诊;邻面检查3)牙周附着水平(E.)(attachment level, AL):龈沟底、牙周袋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起止点意义牙周附着水平/附着丧失(AL)袋底-釉牙骨质界牙周组织破坏程度牙周袋深度(PD)龈缘-袋底牙周炎在牙面的分布GR/ GM龈缘-釉牙骨质界根面暴露程度(k.)Al的计算:牙龈退缩时(龈缘在釉牙骨质界下方):AL=PD+GR牙龈增生时(龈缘在釉牙骨质界上方):AL=PDGR牙龈炎:AL=0牙周炎:AL0附着水平检查准确性影响因素:牙周病探查影

12、响因素;釉牙骨质界明确程度;龈下牙石9. 与药物性牙龈肥大有关的3类药物: 1.抗癫痫药:苯妥英钠 phenytoin 2.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 cyclosporine 3.钙离子阻滞剂:硝苯地平 nifedipine,维拉帕米10. 慢性龈炎:仅与牙菌斑有关。一般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探针出血(最重要指征)11. 青春期龈炎:部位特征性:唇颊侧12. 妊娠性龈炎:极易出血(特征)。前牙区重,尤下前牙唇侧13. 药物性牙龈增生: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钙离子阻抗剂(硝苯地平);累及全口,前牙区更重,无牙区不受累。一般不波及附着龈(牙龈纤维瘤可波及附着龈)14.菌斑指数(

13、plaque index,PLI)1)Silness和Le菌斑指数:不需菌斑指示剂,目测。记录龈缘附近菌斑厚度、量单个牙记录,颊侧三点及舌侧一点,取四点均数各牙的分值相加/受检牙数=个体的菌斑指数记分标准:0=龈缘区无菌斑1=龈缘区牙面有薄菌斑,视诊不易见,探针可刮出2=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3=龈缘或邻面有大量软垢2)Quigley-Hein菌斑指数:需要用菌斑显示剂对所有牙的颊舌面进行菌斑评价所有牙面菌斑记分的总和/受检牙面数=个体菌斑分值记分标准: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牙颈部连续窄带状菌斑宽度1mm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牙面1/34=菌斑覆盖面

14、积牙面1/32/35=菌斑覆盖面积牙面2/32.简化口腔卫生指数(Simplied oral hygiene index,OHI-S)(k.)只检查6个牙:16、11、26、31的唇颊面,36、46的舌面每个牙面记分的总和/受检牙面数=个体指数分值1)软垢指数 (DI)0=牙面上无软垢1=软垢覆盖面积牙面1/32=软垢覆盖面积牙面1/32/33=软垢覆盖面积牙面2/32)牙石指数 (CI)0=无牙石1=龈上牙石牙冠颈1/32=龈上牙石牙面1/32/3或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3=龈上牙石牙面2/3或与龈下牙石相续二. 牙龈状况1)牙龈指数 (gingival index, GI)牙周探针置于牙龈边缘

15、龈沟开口处,沿龈缘轻轻滑动,龈组织被轻微触及每牙记录四点,取均数记分标准:0=正常牙龈1=轻度龈炎:轻度颜色改变及水肿,探诊不出血2=中度龈炎:颜色发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重度龈炎:明显红肿、或有溃疡,有自发出血倾向2)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 钝头牙周探针轻轻探入龈沟、袋底,取出探针30s后,观察出血0=牙龈健康,无炎症及出血1=牙龈颜色有炎症性改变,探诊不出血2=探诊后有点状出血3=出血沿牙龈缘扩散4=出血流满并溢出龈沟5=自动出血3)龈沟出血指数 (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 (对出血量无详细分级,对可视炎症程度分级)0=牙龈健康,探诊无出血1=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无水肿及颜色改变2=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有颜色改变,无水肿3=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颜色改变,轻度水肿4=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颜色改变,明显水肿5=探诊出血,有自发出血和颜色改变及水肿4)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 BOP)操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