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诗词五首完整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50043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诗词五首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1诗词五首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1诗词五首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1诗词五首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1诗词五首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诗词五首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诗词五首完整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21、诗词五首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常识,有感情的朗读积累并背诵。2、学习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体会诗歌的意蕴。3、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积累背诵诗词。【学习难点】欣赏体会诗歌意蕴。【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关于唐诗唐诗的体裁和类别唐诗主要可分为律诗、绝句、古诗三大类。律诗、绝句、古诗又 各分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区分,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类。古体 诗用字不讲平仄,句数多寡无定(但须偶数句),押韵可通可转,不受束缚自由地抒写。唐诗一般指的是格律诗。格律诗是成于唐并盛于唐的一种讲究格 律的诗体,所以唐人就把它叫做今体诗或近体诗。它分为

2、律诗、绝句 和排律三类,根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 绝,排律五种。2、诗歌的特点通过抒发强烈的感受和情绪以反映社会生活。采用简洁、凝炼的语言,分行分节的句式章法。多用比喻、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3、迢迢牵牛星简介。 选自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收录的古诗十九首,该诗是其中的第十首,本来没有题目,后人用诗的首句作为题目。这首诗抓住银河、机杼、牛等物象,借织女无心织布,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远去 丈夫的相思之情。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考查,但应 该不是一个人。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 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诗

3、歌迢迢牵牛星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法指导:先对照课下注释,了解每句诗的意思。再结合写作背景 在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 诗歌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可执着。 牵牛也皎皎,织女也迢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接下来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里悲伤不已。导学设计第1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诗歌常识,体会诗歌的2、学习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3、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思想 感情。【导学重点】 积累背诵诗词。【导学难点】 欣赏体会诗歌意蕴。【导学过程】【导学一】初读课文,掌 握基础(10分钟1、新课导入: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很

4、多古 诗词,历经时间的考验,今天 依然闪耀着迷人的光芒。那些 伟大的诗人用他们简炼且美妙 的文字叙述着他们的情怀和社 会实况。今天,让我们一起在 他们多情的文字中畅快遨游, 享受古典诗词在创造意境,表 达情感方面的无限魅力。课题与目标课前写在黑板 上。请同学们大声齐读一遍,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2、点名学生朗读知识链接的内 容,其他学生边听边将知识链 接中的相关重点内容做上标 记。【导学二】再读课文,整 体感知(15分钟1、过渡:了解了有关诗的文学 常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文本,去享受古典诗词在创造 意境,表达情感方面的无限魅 力。2、学生自读理解,完成导学案 探究活动二中的习题。3、小组

5、研讨在自读理解过程的(2)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 牛郎、织女 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 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疑难字词句。4、学生回答展示,其他学生更 正补充,教师点评。【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把握内容【导学三】品读课文,把1、渡荆门送别作者简介。握内容(20分钟)李白(701 762)字太白,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1、过渡:我们刚刚欣赏了星空的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美景,接下来我们随李白去感2、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悟长江山水的

6、美。(1 )首联点明作者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2、学生自读理解,完成导学直向荆门山之外 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 楚国故地游览。这是案探究活动三中的习题。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3、小组研讨在自读理解过程(2)颔联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中的疑难字词句。有景色,后句写出江水 奔腾直泻的气势。一个“入”字,力透纸背,4、点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更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写完正补充,教师纠正。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冋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3)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

7、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4)尾联诗人不说自己 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第2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导学目标】1、把握每首诗的主要内容。1、把握每首诗的主要内容。2、有感情的反复吟咏,背诵积累。2、有感情的反复吟咏,背诵积3、赏析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累。【学习重点】3、赏析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积累背诵诗词。思想感情。【学习难点】【导学重点】欣赏体会诗歌意蕴。积累背诵诗词。【学习过程】【导学难点】【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欣赏体会诗歌意蕴。春望这首诗选自

8、杜工部集,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沦陷【导学过程】的长安,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导学一】初读课文,掌岑参,是唐朝反映边塞生活的著名诗人,他30岁中进士,授兵曹握基础(5分钟)参军,后两次前往西北边疆, 度过了 7年的边塞生活,并以此为内容,1、复习检杳写下了大量的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是他描写抽查学生的诗词背诵情况。边塞生活的著名作品之一。2、学生朗读作者简介,勾划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重点信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3、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

9、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艺读顺诗句。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导学二】再读课文,整轼并称为 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体感知(10分钟)1、过渡:一首好诗,就是一幅 感人的画,是一首真情的歌。 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三首诗歌,没有哪一首诗不是饱含真 情。今天,让我们走进三位诗 人创造的特别意境中,感受他 们深刻的情感。2、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小组 交流讨论。3、教师提名学生回答问题,其 他学生点评补充。4、教师归纳小结(课件显示小 结内容)【导学三】品读课文,把 握内容(20分钟)1、过渡:在唐朝著名诗人中, 我们知道浪漫主义诗派代表李 白,现实主义诗派代表诗圣杜

10、甫,那大家知道边塞诗派代表 有谁吗?对,有岑参。下面我 们一起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2、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3、指名朗读并指导纠错。4、学生参看导学案上的提示, 小组交流讨论。5、教师提名学生回答,师生点 评归纳(课件显示小结)6、过渡:如果说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是借边塞环境的描 绘来送别友人,那么西江月 则是江南美景来表达向往田园 生活之情,我们一起去感受它 们的异同。7、学生读诗思考,小组交流讨 论。8、通过学生朗读诗歌, 再评点 进行指导。9、教师提名学生回答,师生点 评归纳。(课件显示小结)【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鉴赏诗歌春望,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1

11、 )首联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一个 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 “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2) 颔联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 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 忧伤国事,思念家人 的深沉感情。(3) 颈联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 迫切心情。战争 是一封家信胜过 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 自然地使

12、人产生共鸣。(4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堤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 感到诗人内心的 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 伤时忧国、思念家 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5)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把握内容1、朗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把握意境,了解主题。(1)前八句为第一部分, 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 如其来的奇寒。前面四句主要写 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 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

13、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 雪后严寒。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 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 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 乐观的战斗情绪。(2)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 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3)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 面生动,色彩鲜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

14、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2、鉴赏西江月,把握意境,了解主题。(1) 上阕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其核心却是 洋溢着丰收年景的 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 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2)下阕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前文“路转”,后文忽见”,【导学四】延伸拓展,学 以致用(10分钟)1、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背诵古诗五首。2、根据学生理解和背诵的情 况,进行考查。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 导,小结。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 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3)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 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 对丰收之 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探究活动四】延伸拓展,学以致用1、背诵古诗五首。2、理解默写下列诗句。(1)、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牛郎织女含情脉脉却不得团聚的句子是: 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2)、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写作者出蜀时所见景色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切题的句子是 仍怜故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