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50007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考试第I卷【闭卷】IIII总复习背多分i有一种题型叫:这个知识点,我可能考选择题,可能考名词解释,可能考简答题,可能考论述题。I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i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 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 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 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 著作的问世,意味着

2、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 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 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 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 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I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IIiII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

3、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iI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I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I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IIIII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

4、处理方i i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ii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IIIIIIII|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ii6、什么是阴阳、五行?III.IIII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IIIiiI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III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IIIIIIIIi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交感;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IiiIII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IIIi阴阳学说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

5、功能;IIIIII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防治;IIIiiI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I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IIIIiiIII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五行的相生、相克;IIIII!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自然界五人体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行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五脉五液五神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弦泪魂徵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洪汗神宫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田冃口肉思缓涎意商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悲忧浮涕魄羽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沉唾志五行学说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用于疾病的诊断; 用

6、于疾病的治疗。州牛“相直第2页 共17页9 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IIII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III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iI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II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III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I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I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IIIII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

7、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I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I 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II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I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iIIII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I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II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

8、与秋气相通应。III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iI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III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I 与春气相通应。III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合膀胱、在体合骨,生髓充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iI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东气相通应。13、什么是气? 气的分类?气的生理功能是什么?IIII答:气:是极其细微、活力很强、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微物质)II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iiiI气的生理功能:推动功能防御功能固摄功能温

9、煦功能气化功能。i14、什么是气机?基本形式是什么?IIIII答: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基本形式有四种:升、降、出、入。i15、如何理解气与血在生理方面的联系?III答:气与血的关系可以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概括。ii气为血之帅包括: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II血为气之母包括:血能养气、血能载气。16、什么是病因?iiI答:病因:破坏人体阴阳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为“邪”I常见的病邪有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失宜、劳逸过度、外伤、药毒、先天因素、痰饮、瘀血、结石等。i17、六淫与六气的区别?II答: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气的异常变化)iI

10、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热)本是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18、中医七情与七情内伤有什么区别?IIIIi答:中医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应,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即喜、怒、忧、思、I悲、恐、惊七种的情志变化。正常人都有七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III七情内伤:可以引起疾病或加重病情的异常精神情绪。如果七情过于强烈或持久,超过人I体的生理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的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疾i病的产生。19、什么是病机?中医基本病机是什么?II答: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理。iI中医基本病机:从整体上来研究,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20、什么

11、是痰饮?什么是瘀血?IIiI 答: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瘀血:泛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凡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存留在体内没有消II散的离经之血,都称为瘀血。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iii21、什么是四诊?III答: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22、简述五色主病的临床意义?ii! 答: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II赤色:主热证;ii黄色:主虚证、湿证;III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IIi黑色:主肾虚证、寒证、痛证、水饮证、瘀血证。23、脏腑在舌面上是如何分属的?请简述病理性舌色的主病?III答:舌尖分属心肺;舌中分属脾胃;

12、舌根分属肾;舌的两边分属肝胆。淡白舌主虚证、寒证;红、绛社主热证;广舌根了 肝胆湿热;肝风内动;寒滞肝脉。IIiii深红为绛,舌色愈红说明热势愈甚;-瞅宵1青紫舌主热证、寒证、瘀血证。肝胆24、何谓八纲辨证?说出八纲辨证的意义?心(辟i!答:八纲辨证,是运用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对疾病的病因、部位额、性II质和正邪斗争消长情况,进行分析归纳诊断为不同病证的辨证方法。iI表里辨证是辨别病位浅深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I虚实辨证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II!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iI阴阳辨证是概括证候类别的总纲。25、什么是脏腑辨证?脏腑辨证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II1

13、II答:脏腑辨证: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的方法,结合脏腑的病理反应来分析各种病证,iI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II包括:心与小肠病辨证:心气虚、心阳虚和心阳暴脱;心血虚与心阴虚;心脉痹阻;1II痰蒙心窍;心火亢盛;心火下移小肠。iI肝与胆病辨证: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阴虚;肝血虚;I【09药学3班】内部资料,仅供参考请尊重作者心血所凝,请勿盗版、复印!脾与胃病辨证: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脾阳虚;寒湿困脾;湿热蕴脾;食滯胃脘;胃热炽盛;胃阴虚。肺与大肠病辨证:肺气虚;肺阴虚;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痰湿阻肺;寒饮客肺;大肠湿热;风水相搏。肾与膀胱病辨证:肾阴虚;肾阳虚;肾精不足;肾虚水泛;膀胱湿热。脏腑兼病辨证: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心肝血虚;脾肺气虚;肺肾气虚;肺肾阴虚;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脾肾阳虚。26、心脾两虚证的辨证依据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