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超详细重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49888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解剖生理学超详细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超详细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超详细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超详细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超详细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解剖生理学超详细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解剖生理学超详细重点(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牙的演化(一)各类牙的特点一、 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一) 鱼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二) 两栖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三) 爬行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侧生牙或槽生牙(四) 鸟类:单锥体牙(五) 哺乳类:异形牙、双牙列、槽生牙1.牙附着的形式(1)端生牙(acrodont):此类牙无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容易脱落。大部分硬骨鱼类为端生牙。(2)侧生牙(pleurodont):不仅牙的基部与颌骨相连,一侧也附着于颌骨内缘,此类牙虽无完善的牙根,但比端生牙牢固,如爬行类动物的牙。(3)槽生牙(thecodont):有完善的牙根,位

2、于颌骨的牙槽窝内,有血管和神经末梢从根尖孔进入髓腔。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都是槽生牙。2.牙列替换的次数(1)多牙列(polyphyodont):在端生牙或侧生牙的舌侧有若干后备牙以不断替换脱落的牙,由于一批一批牙的不断替换,故名多牙列。大部分硬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为多牙列。(2)双牙列(diphyodont):一生中共有两副牙列,即乳牙列和恒牙列。双牙列主要是槽生牙。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为双牙列。3.牙体外形(1)同形牙(homodont):全口牙的形态相同,三角片或单锥形,大小相似,如鱼类的牙。(2)异形牙(heterodont):牙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如哺乳

3、动物包括人类的牙。(二)牙演化的特点1.牙数由多到少(鱼类可多达200个左右)。2.牙根从无到有。3.从多牙列到双牙列。4.从同形牙到异形牙。5.从分散到集中(牙的生长部位从全口散在分布到集中于上下颌骨)。6.牙附着颌骨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二、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一)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1.牙的组成从外部观察,牙体由三部分组成:(1)牙冠(dental crown):有解剖牙冠和临床牙冠之分。解剖牙冠指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临床牙冠为牙体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2)牙根(root of tooth):有解剖牙根和临床牙根之分。

4、解剖牙根指牙体外层由牙骨质覆盖的部分,也是牙体的支持部分。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看见的部分,以龈缘为界。(3)牙颈(dental cervix)(颈线、颈缘、颈曲线):指解剖牙冠与牙根交界处的弧形曲线。牙的组成从纵剖面观察,牙体的组织包括:(1)牙釉质(enamel):构成牙冠表层的、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组织。(2)牙骨质(cementum):构成牙根表层的硬组织。(3)牙本质(dentin):构成牙体的主要物质,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内层,其中央有一空腔,称为髓腔。(4)牙髓(dental pulp):充满于髓腔中的结缔组织,含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2.牙的分类(1)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分类1)切

5、牙 (incisor teeth):位于口腔前部,上、下、左、右共8个。邻面观牙冠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缘薄,功能是切割食物。牙根为单根。2)尖牙 (cuspid teeth):位于侧切牙远中,上、下、左、右共4个。牙冠较厚,在切缘上有一长大牙尖,功能是穿刺、撕裂食物。牙根为单根。3)前磨牙(双尖牙) (premolars bicuspid teeth):位于尖牙与磨牙之间,上、下、左、右共8个。牙冠呈立方体,面一般有两个牙尖,主要是协助尖牙和磨牙行使功能。牙根为单根或双根。4)磨牙 (molars):位于前磨牙的远中。上、下、左、右共l2个。牙体由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依次渐小。牙冠大,面大,有4?

6、5个牙尖,结构比较复杂,功能是捣碎、磨细食物。牙根一般2?3个根。(2)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的时间分类1)乳牙(deciduous teeth):出生后6?8个月开始陆续萌出,到两岁半左右全部萌出,共20个。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被恒牙所代替。2)恒牙 (permanent teeth):一般在6岁左右开始萌出和替换,逐步替代乳牙,成人一般有恒牙28?32个。近代人第三磨牙有退化的趋势。(3)根据牙在口腔内的位置分类1)前牙(anterior teeth):位于牙弓的前部(口角之前),包括切牙和尖牙。2)后牙 (posterior teeth):位于牙弓的后部(口角之后),包括

7、前磨牙和磨牙。3.牙的功能(1)咀嚼 (mastication)。(2)发音和言语 (pronunciation and speech)。(3)保持面部正常外形 (esthetics)。(二)牙的萌出及牙位记录方法1.牙的萌出(1)牙萌出的生理特点1)时间与顺序: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顺序先后萌出。2)左右对称萌出:中线左右同颌的同名牙几乎同时萌出。3)下颌早于上颌:下颌牙的萌出要比上颌的同名牙早。(2)最早、最晚萌出的乳恒牙1)最早萌出的乳牙:下颌乳中切牙。2)最晚萌出的乳牙:上颌第二乳磨牙。3)最早萌出的恒牙:下颌第一磨牙。4)最晚萌出的恒牙:上颌第三磨牙。如第三磨牙牙胚先天缺失,则最晚萌出

8、的恒牙为上颌第二磨牙。(3)牙萌出的顺序1)乳牙萌出顺序: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2)恒牙萌出顺序:上颌多为: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第一前磨牙、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下颌多为: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上述为乳恒牙正常萌出的大致顺序,不同个体可能有差异。2.牙位记录方法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部位记录法,以“+”符号将牙弓分为上、下、左、右四区。每区以阿拉伯数字l?8分别依次代表中切牙至第三磨牙;以罗马数字?V分别依次代表每区的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Palmer记录系统也是分为上、下、左、右四区,恒牙记

9、录同部位记录法;乳牙以英语字母A?E代表每区的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三)牙体解剖的常用名词及标志1.应用术语(1)中线 (median line):是将颅面部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中线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2)牙体长轴 (long axis):通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3)接触区 (contact area):相邻两牙邻面接触的部位,亦称邻接区。(4)线角 (line angle):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所成的角称线角,如近中面与唇面相交称为近唇线角。(5)点角 (point angle):牙冠上三面相交所成的角称点角,如磨牙的近颊点角;(6)外形高点 (height of c

10、ontour):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7)牙体三等分(division into thirds)2.牙冠各面的命名(1)唇面:(labial surface)前牙牙冠接近唇黏膜的一面,称为唇面。(2)颊面(buccal surface):后牙牙冠接近颊黏膜的一面,称为颊面。(3)舌面(lingual surface):前、后牙的牙冠靠接近舌侧的一面,称为舌面。 腭面(palatal surface)(4)近中面(mesial surface):牙冠的两个邻面中,面向中线的一面,称为近中面。(5)远中面(distal surface):牙冠的两个邻面中,背向中线的一面,称为远中面。(6)面

11、(occlusal surface):上、下颌后牙相对发生咬合接触的面,称为面,亦称咬合面。(7)切嵴(incisal ridge):前牙切端有切咬功能的嵴,称为切嵴。3.牙冠的表面标志(1)突起部分1)牙尖(dental cusp):牙冠上近似锥体形、突出成尖的部分称牙尖。位于尖牙切端、后牙的面上。2)切缘结节(mamelon):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是牙釉质过分钙化所形成的,随着牙的磨耗逐渐消失。4)舌面隆突(cingulum) : 前牙舌面近颈缘部的半月形隆突起前牙的解剖特征之一。3)嵴 (ridge):为牙釉质的长线状隆起。不同部位的嵴,有不同的名称,如边缘嵴、横嵴、斜嵴、轴嵴、颈

12、嵴等。1、切嵴(incisor ridge):为切牙切缘舌侧长条形的牙釉质隆起2、 轴嵴(axial ridge) :为轴面上从牙尖顶伸向牙颈的纵形隆起。唇轴嵴、颊轴嵴、舌轴嵴3、 边缘嵴(marginal ridge): 为前牙舌面近远中边缘及后牙牙合面边缘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4、 牙尖嵴(cusp ridge): 从牙尖顶分别斜向近、远中的嵴。尖牙的近、远中牙尖嵴组成切嵴,后牙颊尖和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分别组成颊牙合边缘嵴和舌牙合边缘嵴。5、 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 为牙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每条三角嵴均由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6、 横嵴(tra

13、nsverse ridge): 为牙合面相对牙尖两三角嵴相连、横过颌面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的重要解剖特征。7、 斜嵴(oblique ridge):牙合面斜形相对的两牙尖三角嵴相连上颌第一磨牙重要的解剖标志。8、 颈嵴(cervical ridge): 牙冠唇、颊面沿颈缘部位、微显突起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唇颈嵴 颊颈嵴(2)凹陷部分 1)窝(fossa):为前牙舌面和后牙面上不规则的凹陷,如舌窝、中央窝。2)沟(groove): 位于牙冠的轴面及牙合面,介于牙尖和嵴之间,或窝的底部的细长凹陷部分2)发育沟(developmental groove):为牙生长发育时,两个生长

14、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3)副沟(supplemental groove):除发育沟以外的任何沟,都称为副沟,其形态不规则。4)裂(fissure):钙化不全的沟称为裂,为龋病的好发部位。5)点隙(pit):3条或3条以上的发育沟汇合处所形成的点状凹陷。(3)斜面(inclined surface):组成牙尖的各面,称为斜面。两面相交成嵴,四面相交成牙尖顶。各斜面依其在牙尖的位胃而命名。(4)生长叶(lobe):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称为生长叶,其交界处为发育沟。三、牙体外形及生理意义(一)恒牙外形主要描述:上颌的中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1.上颌中切牙(maxil

15、lary central incisor) 是切牙中体积最大的。(1)唇面 (labial surface labial aspect):近中缘与切缘较直,远中缘略突。切缘与近中缘相交而成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 角略为圆钝。在切缘l3处可见两条浅的纵行发育沟。新萌出时切缘可见3个切缘结节。外形高点在颈l3处。(2)舌面 (lingual surface) lingual aspect:外形似唇面但较小。中央凹陷称为舌窝,四周有突起的嵴,分别称为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切嵴和颈部的舌隆突。外形高点在颈l3处。(3)近中面 mesial aspect:似三角形,较大而平,三角形的底为颈曲线,三角形的顶为切嵴,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4)远中面 distal aspect:与近中面相似,稍短较圆突。接触区在切l3离切角稍远。(5)切嵴:唇侧较平,舌侧圆突成嵴。从侧面观察,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6)牙根:为粗壮、较直的单根。唇侧宽于舌侧,牙根向根尖逐渐缩小,近颈部的横断面呈圆三角形,根尖较直或略偏远中。根长较冠长稍长,也有稍短者。2.上颌尖牙 (maxillary canine) 是口内牙根最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