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题目类型及方法指导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493476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题目类型及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记叙文阅读题目类型及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记叙文阅读题目类型及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记叙文阅读题目类型及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记叙文阅读题目类型及方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题目类型及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题目类型及方法指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题目类型及方法指导记叙文阅读训练方法指导 考点1.概括文章内容 要从全局把握。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技巧:A.此文记叙了的故事,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 C.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公式为:人+地点+时间+事件 考点2.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线索:线索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在文章中起到连贯作用。 1.线索的种类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 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以写景、参观访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为线索。 以具体的事、物或中心事件为线

2、索。如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写了”难忘背影描绘背影再现背影”三个场景。 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的孔乙己中以“小伙计”为线索。 以情感为线索。情感往往是作品的“魂”,它在文中直接点明或暗示中心,或作为文章的思想情感红线贯穿全篇。如永久的悔以“吃的”为明显,以“永久的悔”为暗线组织材料。 2.如何快速找到文章线索的方法。 1.根据文体找线索。 文体 记人散文或小说 叙事散文或小说 线索特征 主要以人物为线索,要找准中心人物。 主要以人、事、情感或思想的发展变化等为线索 主要以实际或地点为线索,要关注事件或方位词。 以情感为线索 示例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以毛泽东的成长为线索。 骆驼寻宝记以

3、“寻宝”为线索,选举风波以“选举”为线索。 巴东三峡和游恒山记以游踪为线索。 春以“盼春绘春赞春”为线索。 游记散文 抒情散文 2.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物的。如周庄水韵以“周庄的水”为线索。 3.有的文章中的某个词或某个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如月光饼中“月光饼”反复出现,它就是文章的线索。 4.有的文章用议论或抒情来显示线索。如勇气中的议论句: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它即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也是文章的线索。 5.有的文章同时具备两条线索,即明线和暗线。心声中,李京京的“心声”是明线

4、,而李京京的身世是暗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以“鲁提辖伸张正义”为明线,以“镇关西横行乡里”为暗线。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紧密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考题类型: 1.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A.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B.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C.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 2. 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 A. 文章以什么为题,有什么作用? B. 文章多次写到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C. 根据什么线索,补充完整下列情节。 得分技巧: 回答线索的作用时,可采用以下答题格式: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串联全篇,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有力地表现了什么的主题。 考点

5、三: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一内容上 首段和尾段: 1.字面义点明什么的主旨,升华了什么的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神秘思想感情等作用。 2.象征义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点明全文的*思想意义。 二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法人深思卒章显志,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 升华了*中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的心情等作用。 四、写作手法上: 1.开篇点题 2.为后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3.深化*的中心,点明*的主旨

6、4.衬托了*,渲染了* 5.呼应了*照应了* 6.象征了* 段落的作用: 1.开头段:统设全篇,提纲契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或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2.过渡段:承上启下。 3.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开头,或题目,深化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尽而意不尽,回味深长,画龙点睛,与首段呼应,使结构严谨。 4.其他段落:呼应上文,形成对比,补充说明。 某些句子的作用: 1. 中心句:结构上看,与前面的四个段的作用一样。 内容上看,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启迪。 2. 情感句:抒发强烈 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3.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

7、相矛盾,但作者却寄予了深刻的用意,揭示了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4. 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烈的句子:营造文化氛围。 考点4.分析人物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 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 语言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并反映了人们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3、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考点5:环境描写及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地。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8、。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活动的空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渲染了*环境气氛。烘托*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性格,反衬或表现*品质。推动下文*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的主题。 2、社会环境: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的主题。 考点6: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钥匙模式。 答: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义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 方法:第一步:确定核心人物。第二步:回归原谅,

9、逐段找与核心人物相关的内容,绝不庭任何一个细节,尤其是关注动作、语言描写。第三步:若原文中有些定性类词语。如“刚正不阿”,“乐观开朗”等可直接摘抄;反之,要依据描述性语句,重点的自行归纳。 考点7: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读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 作用:采取这种叙述顺序一般书出于作者的写作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结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吸引读者;或是为了使清洁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或是为了触景生情,因出回忆性的叙述;或是为了前后情况的对比,用以突出主题。) 3. 插叙 作用:1.补充交代故事的原因,或故事人物的相关背景。 2.塑造突出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

10、格。 3.突出文章的主题。 4.在结构上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5.在形式上使文章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富有变化,波澜起伏。 考点8.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1. 第一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继续,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便于人物的心理描写,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 第三人称 叙述文章 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被称为是“万能人称”。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 第二人称 有的文章运用第二人称“你”,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增强文章的抒情性,

11、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考点9.文中的人物是什么形象?请结合语段进行分析。 方法:第一步,确定核心人物。第二步,回归原文,逐段找与核心人物有关的内容,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尤其是关注动作,语言的描写。第三步,如原文中有些定性类词语,如“刚正不阿”、“乐观开朗”的词,可直接摘抄,反之,要依据描述性的词语,重点句子,自行归纳。 答题格式:*是*样的人。从文中*一句可以看出。 考点10.题目的作用 1.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2.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是文眼,揭示了文章的*的主旨 4.题目新颖,吸引读者。 5.有象征意义,是作者*情感的凝聚 6.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7.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9.交代描写对象 10.表层意和深层意 考点11.文段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 常考的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如此、如、其他、以上. 2. 确定查找范围:围绕代词,在其附近查找 3. 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代替所考的代词,放在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考点12.一句话中某两个或几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1.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的 2.这几个词与上文*的句子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