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492238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泰安市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批准号 TJYNY036 课 题 名 称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 陈宝霞 所 在 单 位 宁阳县特殊教育中心 填 表 日 期 2016年3月 泰安市基础教育教学办公室制2016年2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国家又颁布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特殊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的程度迅速提高,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很快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中央教科所特教研究室主任陈云英博士也指出

2、“为每个聋孩子设计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在所有课程中渗透信息技术的使用。”近几年翻转课堂、微视频以及当前如火如荼进行的“一师一优课”活动都是其成果体现。而在特殊教育教学中,中国特殊教育学会已先后组织了四届全国性的信息技术大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在特殊教育领域越来越受重视,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我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教育现代化设施不断完善,2015年,投资30余万元新建了一口录播教室,而现代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及教学资源的共享已使得聋生和智障生的学习环境和手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不仅在开发特殊学校的学科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聋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起到积极的作

3、用,而且较为充分地发挥了聋生在视觉上的优势,使聋生的生理缺陷及由此带来的学习障碍得以补偿与疏通;使智障生学习有更多的信息刺激,效果要比以往的传统课堂更有优势,特别是生活语文、生活数学、音乐与律动,绘画与手工、医教理念下的除肢体动作之外的康复课的教学都有更大的改进。那么,如何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效果更显著,这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以前很多老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实质缺乏了解,有的老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完全等同起来,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容量,就是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有的老师一味追求“技

4、术”,做出的课件追求动画效果,求花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与课堂重难点无关的地方,而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我校在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探索整合的实质和方法,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效性,加强教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开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 2014年1月山东省泰安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课题申报工作给了我们把这样工作进行系统研究的契机和决心。我们马上组织相关教师,形成课题研究小组,有高级教师担任课题负责人,请市、县教研室教研员担任顾问,教科组长、聋部、启智部教师担任实验教师,组成课题小

5、组,进行研究、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填报课题申请表,2016年1月份,课题立项,我们课题小组开始着手实验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

6、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认为每个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智力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个体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7、,多元智能理论重视的是多维度地看待智力问题的方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4、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效整合正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人机对话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三、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一)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初步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信息技

8、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阅读教学模式、信息化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模式、数字化情景中的创造性学习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医教康复课堂教学模式。2、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评价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中构建“一个准则,一个形式,多项内容,多种手段”的评价模式。3、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的转变(1)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聋部学生和培智部轻度智障生能利用搜索引擎、网站、教学资源库等搜寻学习资源,并对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和加工,能对数字化资源所呈现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进行分析、思考,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

9、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4、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与常规教研相结合更为方便与科学,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激发教师碰撞思维,催生智慧的火花,将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二)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学习风格进行调查研究,为把握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本特征寻找支撑与依据。2、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合作

10、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探讨个性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4、个案研究法:对部分学生进行跟踪式的个案分析研究,了解学生个性化学习所需要的支持环境和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学习风格。5、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教学叙事与教学案例分析,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编印案例集、论文集等。四、研究工作的步骤 1、前期研究(2014年1月至2014年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有: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调查,确定主要研究学科内容。2、中期研究(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有:(1)听取全国的、省市各级的优秀整合课,认真分析内化,指导自己的课题实验;(2)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3)分析反思,统一思想,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3、总结阶段(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有:整理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与统计;撰写实验结题报告。五、预期效果1、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将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3、提高信息技术参与整合模式下医源不足的康复水平。4、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