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物质的制备练习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配有课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49201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物质的制备练习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配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常见物质的制备练习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配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常见物质的制备练习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配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常见物质的制备练习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配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常见物质的制备练习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配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物质的制备练习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配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物质的制备练习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配有课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3常见物质的制备(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题6分,共42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3滨州质检)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加盐酸溶解;加烧碱溶液溶解;过滤;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加入过量烧碱溶液A B C D解析加NaOH溶液,Al溶解生成NaAl(OH)4溶液,Mg不溶解,过滤掉,在NaAl(OH)4溶液中通过量CO2,不宜加盐酸,盐酸过量,Al(OH)3溶解。答案B2(2013保定市八于中学第三次月考)下列物质的制备,符合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2、)。A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漂白粉B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氢气和氯气C将氢气和氯气混合后点燃,产物用水吸收制备盐酸D工业制硫酸在吸收塔中用水吸收SO3生成硫酸解析Ca(OH)2溶解度小,应用石灰乳与Cl2反应制备漂白粉,A项错误;氯碱工业中采用阳离子交换膜法制备NaOH、Cl2、H2,B项正确;H2和Cl2混合后点燃会发生爆炸,应将H2在Cl2中燃烧,C项错误;SO3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形成硫酸酸雾,不利于吸收,工业上采用98.3%的浓硫酸来吸收SO3,D项错误。答案B3(2014济南模拟)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

3、量HCl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D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4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解析B项,试管中空气无法排出,不能收集NH3;C项,纯碱易溶于水,利用图示装置不能达到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目的;D项,无法用排空气法收集NO。答案A4(2014吉林省松原市质检)绿色环保是我们的生活理念。下列实验符合“绿色环保”思想的是()。解析A项氯气有毒,且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制氯水时应有尾气处理装置,以防氯气逸出;B项浸有碱液的棉花可以吸收多余的SO2,符合“绿色环保”思想;C项HCl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强酸性气体且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雾;D项有

4、CO逸出,尾气应该进行处理。答案B5(2014青岛一模)下列药品和装置合理且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解析NO难溶于水,故不能用于喷泉实验,A项错误;加热固体混合物时,试管口一般应向下倾斜,B项错误;Fe(OH)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应将滴管插入液面以下,避免生成的Fe(OH)2在液面处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Fe(OH)3,C项错误;通过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否退色,可以验证苯环中是否有碳碳双键,D项正确。答案D6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于吸收HCl气体,而且不能防止倒吸的是()。解析B选项中,倒扣的漏斗伸入液面以下太多,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答案B7(2014蓬莱统考)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

5、中,正确的是()。A装置是洗气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B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氨气C装置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D装置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解析装置作洗气装置时,应长进短出;制取氨气时的药品不能选择氯化铵,因为加热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在试管口处反应重新生成氯化铵;制备氢氧化亚铁时,胶头滴管要伸入溶液中;由于氨气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很小,可以防止倒吸,D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8(13分)(2014济南统考)实验室欲制取少量NaHCO3与NH4Cl。实验步骤如下:请回答:(1)步骤、中需用到氨气,下列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氨气的是_(填序号)。(2)步

6、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若用图甲装置进行该沉淀反应,实验时,须先从_(填“a”、“b”或“c”)管通入_。(3)有人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步骤所得的晶体中含有NH。具体操作是取少量晶体于硬质试管中,对晶体部位加热,并在_(填“A”或“B”)处放置_试纸,观察现象。解析(1)a中NH4Cl受热分解生成的HCl和NH3在试管口遇冷又重新生成NH4Cl,碱石灰起不到吸收HCl的作用。c中反应装置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2)实验时应先通入NH3再通入CO2,NH3极易溶于水,故应从a管通入。(3)由于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应把试纸放在硬质试管的上口。答案(1)bd(2)NaClCO2NH

7、3H2O=NaHCO3NH4ClaNH3(3)A湿润的红色石蕊(或湿润的酚酞)试纸9(16分)(2013大纲,28)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a的名称是_,b的名称是_;(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_;(3)C的作用是_,D的作用是_,是否可以把C和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_;(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解析(1)因为装置比较复杂,所以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时候要采取加热法,即微热b,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

8、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2)根据反应物(NaNO2)和(NH4)2SO4和生成物(N2)。可知该反应为归中反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aNO2(NH4)2SO4=2N2Na2SO44H2O;(3)从A中出来的气体中可能含有O2,对后面的实验会带来干扰,所以在和Mg反应之前必须除去,而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含有(Fe2),能除去O2;生成物Mg3N2极易和水发生反应,所以在制取反应前必须干燥(即浓硫酸的作用);(5)根据Mg3N2和H2O反应的方程式:Mg3N26H2O=3Mg(OH)22NH3,可知检验方法为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

9、刺激性氨味(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答案(1)微热b,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分液漏斗圆底烧瓶(2)2NaNO2(NH4)2SO4=2N2Na2SO44H2O(3)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除去水蒸气不能,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4)N23MgMg3N2(5)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10、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10(14分)(2012全国大纲卷,28)现拟用下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部分略)来制取一氧化碳,并用以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CuO粉末)中金属铜的含量。(1)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2)实验中,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尾气的主要成分是_;(3)反应完成后,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填字母)a关闭漏斗开关b熄灭酒精灯1c熄灭酒精灯2(4)若实验中称取铜粉样品5.0 g,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 g,则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_;(5)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

11、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1)甲酸在浓硫酸催化下脱水制取CO。(2)CO通过反应管时与混有的CuO反应,CuO(黑)COCu(红)CO2,因此尾气中含有CO、CO2。(3)反应完成后,为防止单质Cu在高温时被氧化,先熄灭酒精灯2,再关闭漏斗,最后熄灭酒精灯1。(4)用差量法:CuOCum解得m(CuO)1.0 g,则单质Cu的质量分数为100%80%。(5)方案一用稀硝酸与混合物反应,测量单质Cu与稀HNO3反应生成的NO的体积(用排水法)。但这种方法的弊端是NO会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NO2溶于水,使气体的气体测量不准确。方案二用稀硫酸溶解样品,稀H

12、2SO4只溶解CuO,不溶解单质Cu,最后称量固体质量即可。此法简单可行。答案(1)HCOOHCOH2O(2)黑色粉末变为红色CO、CO2(3)cab(4)80%(5)将浓硫酸稀释,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样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计算。H2SO4CuO=CuSO4H2O11(15分)(2013胶东名校联考)乙酰苯胺为白色有光泽片状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是制磺胺类药物的原料,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防腐剂和染料中间体。常见制备反应如下:H2O实验过程如下:部分物理常数如下表:化合物名称性状熔点()沸点()溶解度水乙醇乙醚苯胺无色液体5.89184.43.4 g互溶互溶乙酰苯胺白色固体114.33040.56 g易易乙酸无色液体16.75118.1互溶互溶互溶制备实验装置如下图(加热装置略去):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实验时需在仪器b上包裹石棉绳,其目的是_。(2)锥形瓶中得到的无色液体是_,实验中控制温度计的温度为105 的目的是_。(3)反应容器中还需要加入少量碎瓷片,其作用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