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塑料防护罩注射模设计与加工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49045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BS塑料防护罩注射模设计与加工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ABS塑料防护罩注射模设计与加工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ABS塑料防护罩注射模设计与加工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ABS塑料防护罩注射模设计与加工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ABS塑料防护罩注射模设计与加工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BS塑料防护罩注射模设计与加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BS塑料防护罩注射模设计与加工(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 1 章 塑件工艺分析 9第 1.1 节 塑件分析 101.1.1 、塑件三维立体图及二维工作图: 101.1.2 塑件工艺分析 11第 1.2 节 防护罩原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物料性能、成型性能与 工艺参数 121.2.1 ABS的性能 121.2.2 ABS 塑料的成型加工性能 141.2.3 (ABS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P63) 15第 2 章 注塑设备选择 17第 2.1 节估算塑件体积 17第 2.2 节选择注射机 18第 3 章 浇注系统的设计 20第 3.1 节流道设计 213.1.1 主流道设计 213.1.2 分流道设计 21第 3.2 节冷料井的设计 23

2、第 4 章成型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24第 4.1 节型腔的径向尺寸与深度 254.1.1 、凹模尺寸计算: 25第 4.2 节型芯的径向尺寸与深度 254.2.1 、凸模尺寸的计算: 2548.4 1.24.2.2 、对于塑件 48.40尺寸的凸模深度尺寸: 26第 4.3 节 模具型腔侧壁和底板厚度的计算 264.3.1 、成型零件材料选择。 264.3.2 、对型腔厚度分别作强度和刚度计算 26第 5 章合模导向机构设计 28第 5.1 节 导向与定位机构设计 285.1.1 、导向机构的功用 295.1.2 、导向机构结构及设计 295.1.3 、定位机构设计 295.1.4 、导柱的设计

3、 29第 6 章 脱模机构设计 30第 6.1 节 脱模机构设计 306.1.1 、设计原则 306.1.2 、脱模机构设计: 31第 7章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31第 7.1 节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分类( P164) 31第 7.2 节 抽芯力计算 31第 7.3 节 抽芯距计算 32第 7.4 节 斜导柱分型抽芯机构 32第 节 斜导柱的设计 32第 节 滑块与导滑槽的设计 34第 8 章 注塑机参数校核 35第 8.1 节 最大注射压力的校核 35第 8.2 节 最大注塑量校核 35第 8.3 节 节锁模力校核 36第 8.4 节 模具与注塑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校核 368.4.1

4、 、高度长宽尺寸要与注塑机模板尺寸和拉杆间距相适合: 368.4.2 、模具闭合高度校核: 368.4.3 、开模行程校核: 36第 9章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37第 9.1 节 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 38第 9.2 节 模具加热系统的设计 39第 10 章 模 具 的 装 配 40第 10.2 节 模具的装配程序 40第 10.2 节 模具零件的装配工艺 42第 11 章 注塑机与模具的关系 43第 11.1 节 注塑机与模具的关系 43第 节、注塑时,防护罩模具腔压力的计算 : 43、注塑机模座行程及间距和模具闭和高度的关系 4311.1.3 、注塑机顶出装置和注塑模具顶出机构的关系 441

5、1.1.4 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与调试 44第 12 章 设 计 总 结 48参 考 资 料 50致 50中文摘要本文介绍了生产塑料模具中防护罩塑件分析的模具设计。同时 还介绍了在设计注塑模时的技术、理论、方法以及其他相关知识。 模具的设计是利用辅助设计软件 AutoCAD (版本2004.0 )进行设计 的。绘制了模具装配图、型腔、型芯及重要零部件零件图。详细分 析了塑件模具的制作过程,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注塑机类型的选 择、分型面的确定、浇注系统的设计、注塑机的选择、一些主要零 件的设计(导柱、导滑槽、斜紧块、滑块定位装置的设计)脱模结 构的设计等 .在设计中附有大量的模具结构图和模具局部

6、图, 还有通过 UG 软 件画出它的三维立体图,这就帮助评省老师更易看到设计者所设计 的容的难易程度。文字大约有 18000 字,已详细地说明设计的全过 程。但本人是初次设计,有很多的错误和不足,敬请谅解。关键词:A、塑料注射模B、设计C、防护罩我国模具工业特点与基本状况现代模具行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它作为重要的生产装备行业在为各行各业 服务的同时,也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由于模具生产要采用一系列高新技术,如 CAD/CAE/CAM/CAP等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激光技术、逆向工程和并行工程、快速成型 技术及敏捷制造技术、高速加工及超精加工技术等等,因此,模具工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 业

7、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现代模具是高技术背景下的工艺密集型工业。模具技术 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因此已成为衡 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模具不是批量生产的产品。它具有单件生产和对特定用户的依赖特性。就模具行业来 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能采用通常的引进产品许可证和技术转让等方式,而主要是引 进已经商品化了的 CAD/ CAM/CAE软件和精密加工设备等。模具的 CAD/CAE/CAM涉及面广、 集多种学科与工程技术于一体,是综合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如塑料模具的CAE技术要利用高分子材料学、流变学、传热学、计算力学、计算机图形学等知识,

8、涉及的领域还包括 声波及电磁场、温度场等各类物理场, 通过工程分析、 来建立塑料成型的数学和物理模型, 构造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实现成型过程的动态仿真分析。现代化的模具要实现数字化设 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产流程。这些模具的数字化代表了现代模具的一 个方面,没有模具的数字化,就没有现代模具。模具的CAD/CAE/CAM技术日新月异,重要的工作是后续对人员的培训和对于引进的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像我们熟知的CIMATRON公司不但在塑料模具的 CAD/CAM软件上在中国保持其市场占有率并且在扩大,而且在冲压模具、多成份橡胶制鞋模具等领域开拓,也将大显身手;开发FUTABA LKM MI

9、SUMI标准模架数据库的工作也已提上日程。这是为模具行业服务的具体体现。二、我国模具工业基本状况简介我国模具工业近年来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国模具生产厂点约有2万多家,从业人员约 50 多万人, 2004 年模具行业的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模具企业总体上订单 充足,任务饱满, 2004 年模具产值 530 亿元。进口模具 18.13 亿 美元,出口模具 4.91 亿 美元,分别比 2003 年增长 18%、32.4%和 45.9%。进出口之比 2004 年为 3.69:1 ,进出口相 抵后的进净口达 13.2 亿美元,为净进口量较大的国家。在2万多家生产厂点中,有一半以上是自产自用的

10、。在模具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模 具企业只有 20 多家,中型企业几十家,其余都是小型企业,多数只有几十名职工,百十万 产值,自有资金有限,靠自我发展很困难。 近年来, 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 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中高档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快于一 般模具产品;塑料模和压铸模比例增大;专业模具厂数量增加,能力提高较快; 三资 及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国企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等。 2004 年模具行业还显现另外两个特点, 一是各地政府对模具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关注。许多地方政府进一步认识到模具工业对发展 制造业的重要意义,因此加强了模具工业园区的建设。已有的园区进一步扩大,如

11、余、宁 海和昆山等模具园区都有所扩大; 新的模具工业园区正在加紧建设, 如、市等已建立模具 园区;另外、 、北仑、黄岩等地都在积极筹备建立模具园区,以利带动地区模具及相关产 业链乃至制造业的发展, 有些高科园模具企业已占有相当的份量, 像高新区就有 40 多家模 具企业。 二是外资及社会投资模具产业增长显著。许多地方加强了吸引外资及合资投入模具工业的工作,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园区和工业园区,外资、合资模具企业进一步增加,如昆山模具 园区, 60%以上是外资企业。模具园区到日本、国招商。而有些地区高科技园模具企业已占 有相当的份量,像高新区有 40 多家模具企业。 由于汽车产业发展的拉动, 社会投资

12、模具产 业有所加强,如五粮液集团投资 5 亿元建立汽车模具生产厂,比亚迪公司投资 2 亿元建立 了汽车模具公司,等等。落后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1)总量供不应求、产品结构不够合理 其中中低档模具供过于求,中高档模具自配率严重不足,大量进口。国模具总量中属 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比例不足30%,国外在 50%以上。(2)企业组织结构都不够合理。我国模具生产厂点中多数是自产自配的工模具车间(分厂) ,自产自配比例高达 60%左 右,国外 70%以上是商品模具;专业模具厂也大多数是 大而全 、 小而全 的组织形式,国外模具企业是 大而专 、大而精 。2004年中国模协在德国访问时,从德

13、国工、模具行 业组织 - 德国机械制造商联合会( VDM)A 工模具协会了解到,德国有模具企业约5000 家。2003年德国模具产值达 48亿欧元。其中(VDMA会员模具企业有 90家,这90家骨干模 具企业的产值就占德国模具产值的90%,可见其规模效益。( 3) 工艺装备水平低,且配套性不好,利用率低,技术结构、模具产品水平比国际 水平低许多。而模具生产周期却要比国际水平长许多。产品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对后续使用模具制造制件的工艺(如冲压工艺)理解上,在模 具设计上;在加工中精度、型腔表面粗糙度、寿命及模具的复杂程度上等。现代模具行业 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由于模具行业是微利行业,因而

14、总体来看模具行业在 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方面投入太少,至使科技进步的步伐跟不上模具市场的需要。虽然国 许多企业已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设备,但总的来看装备水平仍比国外企业落后许多,特别 是设备数控率和 CAD/CAM应用覆盖率要比国外企业低得多。由于体制和资金等方面原因, 引进设备不配套、设备与附配件不配套现象十分普遍,设备利用率低,开发能力较差,科 研开发及技术攻关方面投入太少。不重视产品开发,在市场经济中常处于被动地位。( 4)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经济效益欠佳。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能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如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工艺设计异常短缺,高级钳工及企业管理人才也非 常紧缺。我国模具企业

15、技术人员比例低,水平也较低,我国每个职工平均每年创造模具产值约合1万美元左右,国外模具工业发达国家大多1520万美元,有的达到 2530万美元。我国模具企业大都微利,缺乏后劲。(5)与国际水平相比,模具企业的管理落后更甚于技术落后。技术落后易被发现,管 理落后易被忽视。国大多数模具企业还沿用过去作坊式管理模式,真正实现现代化企业管 理的还不多。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在模具企业应用现在刚刚开始。(6)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的程度低,协作差。由于长期以来受 大而全 小而全 影响,模具专业化生产水平低,专业化分工不细, 商品化程度也低。目前国每年生产的模具,商品模具只占40%左右,其余为自产自用。模具企业之间协作不好,难以完成较大规模的模具成套任务。与国际水平相比要落后许多。 模具标准化水平低, 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低也对模具质量、成本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模具制造周期有很大影响。近年,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加大,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