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48687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本单元选择了历史上有名的四篇同题异构 六国论 作为学习材料。 四篇文章虽经千年 风云,时至今日仍然炫人眼目。 苏洵持外交失误论, 强调弊在赂秦, 赂秦力亏, 乃破灭之道; 苏轼则持治国不力论,六国久存源于重士、秦之速亡皆因轻士;苏辙另有新见,认为六国战 略不当, 四国不能厚韩亲魏以摈秦而导致自相屠灭;李桢则从治国理念出发, 认为六国与秦本质相同,皆因不爱民引天怒而灭亡。它们角度各异,新见迭出;析理深透,章法分明;论 证严密,逻辑性强;语辞锐利,个性张扬。阅读这些作品,四位作者对六国破灭的种种论证 分析, 让人深深感受到思维的精妙与逻辑的力量, 进而

2、可以激活思维的灵活性, 强化思维的 深刻性,拓宽思维的广度,增加思维的深度,从而提升思辨性读写能力。一、学习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熟练掌握四篇六国论的文言基 础知识,能够自主总结文言表达的言语规律。2能辨析四篇文章的论证角度、理清论证思路、明晰论证方法、通晓逻辑结构;积累 思辨性文本阅读经验。3培养学生评价逻辑思维水平的能力,通过阐释、论述对文本思辨表达的认识,建构 评价逻辑思辨的思维角度、路径与方法,提升思维品质。4通过写作、演讲等实践性学习活动,把文本阅读转化成用于实践的思辨能力,提升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能力。(二)学习内容1精读苏洵、苏轼、

3、苏辙、李桢四位作者的六国论,认真梳理文言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掌握文本的语义内涵;略读提供的辅助性资料,了解与六国相关的人物及历史背景。2在理清四篇文本思路的基础上,运用形象化图示的方法,把文本内容转化成思维模 型,更准确地把握思辨的过程与方法,从而为建构自我思维模型提供参考帮助。3通过两两不同论点相碰撞的方法,发现四篇学习材料各自的论证优点与逻辑上的不 足,加深对论证思路与方法的认识。4在深入研读、模拟交流碰撞的基础上,辩证地认识每篇文章的观点、论证方法,并 总结出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思辨性表达的基本原则,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进而形成评 价思辨水平的判断标准。5举行演讲、微型学术讲座,展示

4、观点、交流学习成果,彼此指导、互相学习,在语 文实践活动中提升用思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二、情境与任务(一)学习情境 六国破灭,秦一统天下,改变了历史格局,千百年后仍引起人们的思索,借古思今,以 今观古,角度不同,各说其是。用理性的眼光审视这风诡云谲,滔滔雄辩,让我们看到了智 者对待历史事件思维视角之独特、 探求事理分析辩驳之深刻、 借古说今言辞表达之准确, 篇 篇华章无不彰显出人文历史之韵、逻辑思辨之美。 在把握其态度、 观点和语言的过程中,自 然会理解其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化古典而为己用, 建构自我的思辨能力体系, 让千年前 的名师引导我们走向现实的思辨实践,将是一场极有兴趣的学习

5、之旅。学校辩论队组队训练,要求每位队员以四篇六国论为基本材料,以“思辨的智慧” 为题目,给队员开设一个微型学术讲座。那么,请让我们来准备这个讲座吧!(二)任务框架.刚1左wMWtRJWPiS潭Ml捷臀刚学可成鼻口I昨押i孚:施15舀&课时:12课时第1至3课时:初识六国任务:1. 编写小传给四位作者和苏秦、张仪六人各写一百字小传。苏轼父子三人共同谈论六国破亡这件事,其中必有因由;明代的李桢与三苏隔了五百年又来谈论六国,也有其特殊目的,因此,借助网络、图书馆资料,明晰四篇六国论的作 者及创作背景,有利于准确把握文意。2. 手绘七雄绘制一幅春秋战国形势图,标清各国国都位置及灭亡时间。3制作手册制作

6、个人的学习手册,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疑难语句汇编文言文阅读先解决文字障碍,要求字斟句酌,慢慢读来,能借助古代汉语字典等工 具书自译文章。把疑难语句整理在一张纸上,贴在班级公开栏,互相解答, 依据全班同学的疑难展示,整理出疑难语句汇编。 自我知识建构不必按照实词、虚词、各种活用等面面俱到的形式梳理,重要的是对自己来说陌生而又颇有感触的知识。另外,要特别注意纵横联系、触类旁通,作归类性梳理。比如,“其实百倍”中的“其实”、“思厥先祖父”的“祖父”这些异义词的构成规律;“始速祸焉”与“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中的“速”字语境义的判断原则;“焉独存,虽王可也” “焉”字依据其语法位置理解的方法,等等。

7、总之,以“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 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为目的。第4至6课时:按图索骥1 诊断论证思路图理清文本的论证思路是读懂论说类文本的第一步,只有通过理清论证思路, 才能进一步认识其论证的逻辑关联。 下面是苏洵六国论的思路解析图,请选择出最正确的一幅,并为其他两幅写出错 误诊断。图B 诊断正确思路图的论证逻辑正确的结构图是相对于文本来说的, 符合文本的实际状况,但并不能证明其所有的判断、 推论都符合逻辑。思辨性阅读的精神实质是具有独立的思考力,而不是盲从于文本。比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是一个因果判断,因为赂秦,所以力亏,因为力亏,所以 失败。按照逻辑

8、推断,论证中应该阐明因力亏而失败的事实和道理,但文中并未有涉及这一论证,在逻辑上不够有力。再认真反思,这种情况还有没有,找出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2编制论证思路图仿照上面例子,给其他三篇六国论编制思路图。 先画出观点句,抽取关键词,使语言更凝练。 理清基本脉络,用更直观的方式表达出各部分的逻辑关联。 编制论证思路图。结构图形式不拘一格, 可用思维导图、坐标图、三维图等各种方式, 要求观点句明确,逻辑结构清楚,富有创意。3 结构图评选依据上面的要求,在班内组织一次结构图评选,每篇文章评选出三个最佳结构图。作者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姓名:姓名:姓名:苏轼理由:理由:理由:姓名:姓名:姓名:苏辙理由:理

9、由:理由:姓名:姓名:姓名:李桢理由:理由:理由:4以“四篇六国论论证思路比较”为题目,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分析报告。四篇六国论论述角度、论点、论证思路及方法各不相同,体现了论述文写作的灵活性、创新性、独特性。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理解论点与论证的契合关联、富有逻辑地展开 论证层次的内涵与方法。第7至8课时:穿越碰撞六国破灭,原因复杂,众说纷纭,都各从一个角度,自成宏论,同时,也必然带来一定 的局限,每种说法都合乎一定的道理,但又都无法做到周全严密。各种观点既有冲突, 也是互补,全面考察各种观点,会给我们打开更广阔的思辨之门。假如李桢穿越时空,与宋代苏氏父子相聚,他们围绕“六国破灭”这一话题

10、展开辩论, 会发生怎样的情形呢?他们会发现对方哪些逻辑上的问题,会抓住对方哪些论证中的不足, 会产生一番怎样的思辨?我们不妨作一个模拟。李桢:苏子说六国因赂秦而力亏, 可是后文未见哪个国家因力亏而灭亡啊,韩魏楚三国赂秦,是自愿行为,它们根本没有抵抗,您也说“不战而强弱胜负以判矣”,没战,怎么又能知道是力亏所致呢?另外,齐燕赵三国不赂秦,当然不存在力亏的问题, 按照道理,没有力亏,不需要别国援助也应该能与秦一决雌雄, 怎么可能因杀了一个李牧,整个国家就灭亡 了呢?这是不是有点强词夺理呢?苏洵:我所说力亏,是有依据的,每年给秦送粮送币,割地让土,力量当然受到损失了, 力量变小,在强者面前只能俯首称

11、臣,这是自然之理,还要明论吗?可是,先生您说,秦之 灭六国主要是天意所为, 谁见过天意是什么样子呢?装神弄鬼,怎能让人服气?事实是秦用商鞅、张仪之计,富国强兵,才远远超越于六国中的任何一个。这怎能说是天意呢?请仿照上面的示例,从下面的6组“碰撞”中任选一个,写出“思辨模拟”,不少于三个回合。1 苏洵李桢2. 苏辙李桢3. 苏轼李桢4. 苏洵苏轼5. 苏洵苏辙6. 苏轼苏辙第9至10课时:思辨评估什么样的思辨最有智慧, 谁的论证最有力量,这是我们阅读这四篇文章必须回答的一个 问题, 也是为我们的最终任务一一思辨指导讲座一一做理论准备。思辨智慧,可以针对整 篇文本,也可以指某个局部,乃至小的论证环

12、节。1. 编制评价标准请完成下面评价量表的设计任务思辨智慧评价标准量表角度标准1标准2标准3小组内讨论修改,综合他人意见,最终定稿。2.评出思辨智慧第一名依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再重读四篇文本,重温结构图表,评出最富有思辨智慧的作者或是某个环节。并写一篇 500字的小论文,阐释其思辨智慧的内涵。3. 成果汇展交流在班内做一个“思辨智慧第一名”展牌,展示出各自的小论文,交流商讨。第11至12课时:指导讲座1. 撰写讲稿根据之前学习心得,并参考相关资料,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思辨的智慧”讲稿。要求如下: 首先阐明自己的主要观点及文稿结构。主要观点既是对四篇文章所蕴含的思辨视角、 方法的提炼、提升,又

13、是加入了个人思考后的创新,要用概括性、理论性语言表达。 结合四篇文本的具体内容阐释,有理有据。 语言简明扼要,符合学术报告文体特征。2.制作PPTPPT要简明清晰,起到呈现讲座思路的作用,不要把大量内容复制上去,避免学术讲座 变成了读PPT3思辨智慧讲座 根据具体情况,最好人人都讲;或者分小组讲,推出优秀者在班内讲。 脱稿讲述。 讲座完成后,把全班讲稿收集装订成册。有条件的可以印刷出版。三、学习资源(一)基本资源1 苏洵六国论2. 苏轼六国论3苏辙六国论4. 李桢六国论(二)拓展资源1. 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比如出自论语的季氏将伐颛臾、出自孟子的寡人 之于国也、苏轼的赤壁赋、韩愈的师说、鲁迅的拿

14、来主义 等,都可作拓展阅读, 以开阔视野,加深对“思辨智慧”内涵的理解。2. 参阅曾枣庄著三苏评传的有关章节,了解三苏的生活背景、为人处世的风格及 其论辩特征。3. 参阅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冯周卓、左高山主编的批判思维与论辩,重点阅读以下章节内容: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八早第八章第九章掌握有效推理 遵循逻辑规律 善用归纳类比 分析因果关系 辩护与反驳 论辩中的语言分析四、评价建议本学习单元12课时,大体可分为知识梳理、文本研读、思辨训练三大部分,建议依照 这三部分内容开展相关的学习评价。(一)知识梳理部分重点评价制作“学习手册”疑难语句不仅仅是不懂的语句,其重点是“疑”,即容易让人产生疑惑的语句;“难”,包含着目前不知晓且很难弄明白其含义的语句。因此,疑惑点、困难点是评价梳理归纳水平的两个评价点。自我知识建构,重在“建构”意识,即自我研究总结特征是否鲜明。“制作手册”可用下面的评价量表评价。“学习手册”评价量表(满分30 分)项目评价标准得分疑难语句依据“覆盖率” “典型性” “疑难度”三个方面综合三级赋 分,分别为10、8 6分。自我 知识知识分布能覆盖四篇文本及拓展资源为最佳。分档赋分:4、2、1分建构内涵分析能探究文言知识的内涵及语法结构。分档赋分:6、4、2分规律总结能总结规律,形成己见为最佳。分档赋分:10、6、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