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残联工作报告材料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486755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残联工作报告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区残联工作报告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区残联工作报告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区残联工作报告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区残联工作报告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残联工作报告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残联工作报告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残联工作报告材料 202年,是xx区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全面提升的一年,也是x区残疾人工作特色明显、亮点纷呈的一年。一年来,xx区残联始终秉持“建活力队伍,树服务意识,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理念,逐步构建了立体化的助残体系,形成了常态化的惠残机制,打造了特色化的扶残网络,关爱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浓厚,残疾人工作成效更明显。 一、创新理念,着力构建立体化助残体系 奉献凝聚爱心,爱心浓郁氛围。全力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扶残助残活动,残疾人工作影响力稳步提升。一是委员助残共圆“美好梦”。每一个街道政协联络处帮助残疾人实现一个梦想。5月15日,区政协、区残工委共同组织的“政协委员圆梦行动”系列主题活动在侯家塘街

2、道正式启动。全区2个街道政协联络处的政协委员们分别帮助残疾朋友实现运动梦、艺术梦、公益梦、创业梦、旅行梦、健康梦等多个梦想。在委员力量的助推下,残疾人唱歌比赛、象棋比赛、听力残疾人羽毛球赛、盲人乒乓球赛相继举办;参观杨开慧故居、比亚迪和思乐诗公司,到野生动物园游玩,到厦门旅游,联合医疗专家为残疾朋友提供专业健康服务等活动相继开展;左家塘街道窑岭社区“兵哥五彩助残工作室”成功揭牌,盲人廖建明的“陶艺吧”相继建立,各类助残活动在x区范围内生动开展,残疾人的梦想在政协委员们的支持下全部得以实现。二是支部助残同耕“责任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三年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个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节日走访慰

3、问、人性化志愿服务、残疾人特色主题活动等方式实施“个性化”帮扶,带动一批后盾单位对这12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点对点”特色化帮扶,产生“以点带面、深入帮扶”的良好效果。活动中,长沙肛泰肛肠医院党支部成立了专项“向阳基金”和“小白鸽”医疗志愿服务队,1个街道的120个基层党组织先后筹集了各类救助资金物质180余万元,专门用于救助贫困残疾人。三是党员助残齐种“爱心树”。每一个机关党支部都到“助残基地”奉献自己的爱心。今年,区残联联合区直机关工委,在我区爱萌、爱丽、星苑、怡智、怡馨5家残疾人机构建立“助残基地”,24个区直机关党支部近400名机关党员前往“基地”奉献自己的爱心。截至目前,已有20个

4、机关党支部将近36名机关党员干部到“助残基地”开展慰问帮扶、精神关怀等系列主题活动,筹得爱心善款物质28万元。其中,区城乡建设局向爱萌捐赠儿童床0张,区总工会向星苑捐赠儿童课桌2套,区卫生局、区档案局等相关单位捐赠各类图书730余册、各类教学用品850余件。 二、创新模式,着力形成常态化惠残机制 服务体现温情,温情感动人心。全力实施宽领域、广覆盖、多层次的各类常态化惠残服务,让残疾人朋友切实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一是就业服务纵深推进。全省首创公益就业援助新模式,成立xx区晴天公益就业援助中心并首推残疾人过渡性就业项目。一方面,充分挖掘洞井街道丰园社区残疾人就业资源,为社区76名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提

5、供职业评估、职业和生活技能培训、就业心理辅导等一系列服务;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寻求合作关系,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庇护性、支持性就业工作岗位,安排残疾人从事一些临时性社会公益劳动,并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实现残疾人灵活性就业。目前,中心已成功安置40名残疾人获得过渡性就业岗位。深入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在培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30名残疾人培训插花艺术,在莲湖医用氧厂为30名残疾人培训生产技能。先后在同升、洞井街道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推荐就业20余次,16名残疾人成功获得就业岗位。二是康复服务全面开展。认真完成省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抢救性康复贫困残疾儿童4名,并全力争取4万元资金用

6、于实施区项目,让60名-7岁的残疾儿童在我区5家康复机构接受210个月不等的抢救性康复训练。深入开展“康复社区行,幸福来敲门”系列活动,投入12万元为100名残疾人提供上门医疗康复服务,投入3.5万元对3名贫困中风偏瘫患者实施住院救助。全力实施04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投入0.4万元为67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并发放家庭陪护困难补助12.48万元,为5名贫困残疾儿童发放训练补贴9.9万元。全力实施“光明关爱”项目,为33名胬肉、青光眼及眼底病患者实施免费手术,为80名低视力贫困残疾人适配助视器80台。全力实施“义肢助残”项目,为8名缺肢残疾人装配假肢。全力实施“辅具适配进家庭”项目,为0户

7、贫困残疾家庭适配辅助器具92件。全力实施彩票公益金项目,为10名重度残疾人适配基本生活所需辅具12件,免费发放辅具47件。 三是救助服务有效实施。实现残疾人就学救助全覆盖,为义务教育阶段在读的4名残疾儿童按照1000元/年的标准发放就学补助金5.4万元,为就读高中以上的11名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就学救助金2.万元。对55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春节慰问,发放慰问金万元;为166名肢体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4.3万元;为69名肢体残疾人发放叭叭车补贴34.万元。为10名重度残疾人发放重残补助和慰问金8万元;托养救助8名重度、精神、智力残疾人;发放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补助8千元;实

8、施“盲人按摩进社区”,对新增的家盲人按摩机构进行有效扶持,发放扶持金7.66万元。 三、创新举措,着力打造特色化扶残网络 创新激励奋进,奋进迸发活力。切实让广大残疾人朋友享受家庭畅行服务、社区便民服务、机构定制服务,逐步建立起具有雨花特色的扶残网络格局。一是不断延伸内涵实现残疾人生活“无障碍”。全面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全年共投入3万元,为全区93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重点对省为民办实事项目的2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包括厨卫翻新、卧室粉刷、房门设计、坡道改造等创新内容的改造。全力创建残疾人无障碍示范社区,投入20万元,着重打造左家塘街道窑岭社区。一方面为社区安装将近80

9、米的各类扶手12处,改造路面处,安装长条石凳6张,粉刷楼道面积17平方米,为社区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重点改造,并发放配套辅助器具3件;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无形改造的有效实施,加大社区信息无障碍的建设力度。全省首创印制盲文版窑岭社区居民办事指南,建立盲文阅览室,开通装有盲文软件的电脑和微信平台,并配有社区广播,适时发布关系残疾人切身利益的各类信息,充分让社区残疾人朋友享受无障碍改造带来的生活便利。充分发挥“兵哥五彩助残工作室”的积极作用,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维权等一系列“零距离“服务,受到残疾人朋友的一致肯定。二是不断拓宽领域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今年,全区有43个社区成功创建xx市残

10、疾人工作星级明星社区,“以活动带创建,以常规工作带动特色工作”的模式初步形成。全省创新打造车站南路社区“亲儒e家”助残信息传媒服务网,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康复咨询、便民措施、邻里互助等多项优质服务,并专门为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朋友设计音频版块,提供特殊服务。与此同时,在社区专门成立助残志愿者联盟,组织辖区内9个单位定期为残疾人提供特色志愿服务,极大方便了残疾人的生活。在侯家塘社区成立“心视界”残疾人服务中心,广泛开展盲人“电影译站”活动,受到残疾人朋友的欢迎。各社区也纷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讲座、残健共融、走访慰问活动,切实温暖了残疾人朋友的心灵。三是不断加大力度实现残疾人机构“快发展”。以

11、定期评审为契机,切实加强机构管理。采取每季度一次的方式,定期到残疾人机构了解其运行情况,从台账建立、活动推进、项目实施、安全保障等几个方面对机构进行全方位评审,并对评审达标的机构予以资金扶持。以活动组织为依托,切实活跃机构氛围。充分利用残疾人重大节日,组织机构开展残疾人活动。雨聆聋儿康复中心联合x市民政学院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爱在雨花,情系听障儿童”主题活动,特邀请专家为聋儿免费检测听力,并在中国残疾人杂志上进行了深度报道;“世界自闭日”,爱萌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组织“我和你一起,今天不说话”主题活动;“六一”国际儿童节,各相关机构先后开展了爱心妈妈陪我游3、义卖、户外亲子游园、听障儿童家长培训交流

12、会等系列活动。以创先争优为激励,切实推动机构发展。鼓励各机构在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宣传,打造特色,积极争取上级各类帮扶资金,促进自身的发展。今年月,在全国第五届自强与助残表彰会上,智障人士托养机构xx区怡智家园荣获“残疾人之家”的光荣称号。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残疾人救助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信访维稳机制有待进一步巩固与加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内容总结(1)区残联工作报告材料 2年,是x区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全面提升的一年,也是xx区残疾人工作特色明显、亮点纷呈的一年(2)一年来,x区残联始终秉持“建活力队伍,树服务意识,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理念,逐步构建了立体化的助残体系,形成了常态化的惠残机制,打造了特色化的扶残网络,关爱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浓厚,残疾人工作成效更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