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486686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胎幼儿感染分析及抗生素的合 理使用 教 学 点 学习中心 专 业 年 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李 勇 学 号 胎幼儿感染性分析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指导教师: 摘要:成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后,我特别的注重一些新生儿感染的病人,因为这类的病人占新生儿住院的新生儿的大多数,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期主要的患病及死亡原因,目前在我国其发生率及病死率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新生儿感染的病原以细菌和病毒为主,近年来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病毒及其它微生物被检出,而其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及造成的病损也为围生医学工作者所重视;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期发病数最多

2、,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上海调查3517名新生儿,总发病率171,其中感染性疾病为90,占首位。早产儿发病率更高。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刘跃梅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的诞生是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医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抗生素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品种的日益增多,滥用抗生素现象日渐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约占30;而我国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90,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抗生素使用的主要人群之一是15岁以下小儿,滥用抗生素对小儿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不

3、良后果、合理使用原则、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儿童不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范围广,种类繁多的一大类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的转归,患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当前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严重,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在基层医院更是如此。解决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已迫在眉睫。关键词:胎幼儿 感染 抗生素 合理使用 目 录一、胎幼儿感染分析1 (一)胎儿感染-2 1.感染的种类及症状-2 2.感染的后果-2(二)幼儿细菌感染-4 1. 细菌感染的症状-4(三)幼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9 1.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状-9二、胎幼儿抗生素的合理使用-11(一)幼儿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状-111. 抗生素的

4、使用不合理及选择误区-112滥用抗生素的不良后果及危害-12(二)幼儿合理使用抗生素-121、抗生素的原则-122、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15参考文献-16胎幼儿感染性分析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成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后,我特别的注重一些新生儿感染的病人,因为这类的病人占新生儿住院的新生儿的大多数,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期主要的患病及死亡原因,目前在我国其发生率及病死率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新生儿感染的病原以细菌和病毒为主,近年来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病毒及其它微生物被检出,而其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及造成的病损也为围生医学工作者所重视;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期发病数最多,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

5、。上海调查3517名新生儿,总发病率171,其中感染性疾病为90,占首位。早产儿发病率更高,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的诞生是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医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抗生素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品种的日益增多,滥用抗生素现象日渐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约占30;而我国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90,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抗生素使用的主要人群之一是15岁以下小儿,滥用抗生素对小儿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不良后果、合理使用原则、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儿童不

6、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范围广,种类繁多的一大类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的转归,患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当前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严重,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也增加。在基层医院更是如此。解决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已迫在眉睫。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刘跃梅一、胎幼儿感染分析 (一)胎儿感染1、感染的种类及表现宫内感染可发生在妊娠各个时期,已知重要的病原有风疹病毒、弓形虫、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梅毒螺旋体等。其临床症状十分相似,1979年Nahmiaob把常见的宫内感染称为“TORCH”综合征,(T-弓形虫Toxoplasma,R-风疹Rubella,C-巨细胞病毒CMV,H-单纯疱疹病毒Herpe

7、ssimplex,O表示其它病原Other)。近年来“O”项内的感染原已扩展到包括乙型和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滋病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淋球菌、结核杆菌和微小病毒B19等。以后Alpert 等建议用CROTCHS代替TORCH,强调巨细胞病毒为最常见的宫内感染病原体,同时也包括了常见的Coxsackie 病毒及梅毒螺旋体。宫内感染常引起胎儿和新生儿临床表现大都为非特异性:宫内生长迟缓、非免疫性的胎儿水肿、皮疹、黄疸、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脉络膜视网膜炎。某些感染则有其特异性的改变如风疹病毒感染常致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和骨损害,小头畸形常见于CMV感染,而视网膜病、脑钙化和脑积水常发

8、生在弓形虫感染。 CMV、弓形虫及疱疹病毒是近年来在新生儿宫内感染中较常见或有上升趋势的病原,而随着AIDS感染病人的增加,新生儿HIV感染也将引起更广泛的注意。2、感染的后果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极广泛,在发达国家,约50% 70%的育龄妇女均有过CMV感染的经历。CMV感染是新生儿先天性病毒感染重要的病原之一,由于其感染后可引起胎儿脑组织广泛的损伤,是智力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正日益引起重视。CMV感染后临床表现各异,新生儿时期发病的巨细胞包涵体病(CID)常在宫内感染或出生时感染所致,主要特征是未成熟儿、低体重、呼吸窘迫、黄疸、肝脾肿大、抽搐、眼底萎缩、脉络膜视网膜炎、小眼球、视力受损

9、等,其中较为突出的为黄疸和肝脾肿大。有报道无症状性CMV感染者10%出现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实验室确诊有赖于病毒分离或血清血检查,尿液是分离病毒的最佳来源,如先天性感染,在生后的头几天即可分离到病毒,而产时或生后感染者,其排毒至少在周以后,常见为周。血清学检测如抗CMV IgM阳性可确诊,但CMV IgG阳性则需随访,如持续上升,可证实为宫内感染,反之则需考虑是经胎盘转运的母体抗体。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作为先天性和围生期感染的快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在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常引起全身性的感染,病变可累及多个脏器,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多数患儿是经产道感染疱疹病毒II型而引起。妊娠早期的感染常导致流

10、产,妊娠晚期的感染可导致新生儿致病。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和败血症相似。60死亡患儿病毒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同样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是其诊断的依据,基因诊断快速、可靠、敏感、特异,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绝大部分新生儿先天性弓形虫病是无症状的。某些新生儿出生时表现呈亚临床感染状态,可以在以后数月或数年后出现症状。确诊的方法为血清学检查或易感动物的接种得到弓形虫。目前推荐的治疗为口服乙胺嘧啶,黄疸新生儿要注意治疗时易趋向发展成胆红素脑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随着育龄妇女感染HIV机会的增高,儿童艾滋病(AIDS)的发生也在快速上升,目前全球HIV感染儿童已

11、超过万。HIV感染可发生在妊娠期间、产程中及生产后,哺乳期传播是新生儿感染艾滋病毒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生儿AIDS较少有体征和症状方面的表现。围生期HIV感染婴儿存在着两种结果:1015的感染婴儿存在极度免疫缺陷,机会感染和严重的脑病,病情进展较快,大多在5岁以内死亡。另一部分患儿经过数年逐渐发展的免疫缺陷,显示与成人类似的发病率和死亡率。PCR技术对抗原的测定由于其高敏感性可作为有效的初步筛查。病毒分离阳性即可确诊,而抗体的动态监测对于垂直传播速度的估计,围生期HIV感染诊断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免疫功能的检查有助于诊断。对于孕母有HIV感染,应采用破宫产,并避免母乳喂养,以减少

12、新生儿的感染。(二)、幼儿细菌感染 1.新生儿细菌感染 主要表现为肺炎、腹泻、皮肤化脓性病变、尿路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除细菌感染外,新生儿感染还可由病毒、霉菌、螺旋体、原虫、衣原体等引起。病毒感染常表现为肺炎、腹泻、其他为眼部感染、皮肤感染等。霉菌感染分为浅部和深部两种。浅部感染常表现为念珠菌病,深部感染可为败血症或脑膜炎。螺旋体感染主要为先天性梅毒。原虫引起的有先天性疟疾和先天性弓形体病。新生儿衣原体感染由沙眼衣原体所致, 可导致包涵体结膜炎及肺炎。 2.几种新生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疾病主要致病菌肺炎金葡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克雷白杆菌李司忒菌 败 血 症 金葡菌链球菌B组 肺

13、炎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表葡菌 绿脓杆菌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李司忒菌 脑 膜 炎 葡萄球菌链球菌B组肺炎球菌李司忒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 肠道感染 大肠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克雷白杆菌肺炎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产气单胞菌金葡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嗜盐菌 尿路感染 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 克雷白菌 粪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葡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粘质沙雷菌属 皮肤软组织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 3.以败血症为代表:新生儿细菌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细菌感染发生率高,尤其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我国以肺炎最为常见,其次是败血症,随着尿液检查的重视,尿路感染的检出在增加。随着极低出生体重儿和其它高危新生儿的救治存活使近年来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有所上升。不同时期感染,不同的感染途径及不同的感染部位,其致病菌有所不同。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国内外报道有所不同,西方发达国家30年代为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以后逐渐被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替代。目前美国多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最常见的院内感染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在我国国内多年来报道的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一直是葡萄球菌最常见,其次是大肠埃希氏菌等肠道杆菌。宫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