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中学2010届高三物理测试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478710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洋中学2010届高三物理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洋中学2010届高三物理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洋中学2010届高三物理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洋中学2010届高三物理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洋中学2010届高三物理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洋中学2010届高三物理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洋中学2010届高三物理测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洋中学2010届高三物理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班级_学号_姓名_ 成绩_考生注意:1g10 m/s2;2第19,20,21,22,2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一单项选择题1.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一小段时间后突然受一恒定水平向右的风力的影响,但着地前一段时间风突然停止,则其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哪一个?( )m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

2、为g,则 ( ) A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tan,滑块将下滑 B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tan,滑块将减速下滑 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tan,拉力大小应是2mgsin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tan,拉力大小应是mgsin ABC3一均匀的直角三角形木板ABC,可绕垂直于纸面通过C点的水平轴转动,如图所示。现用一始终沿直角边AB作用于A点的力F,使BC边缓慢地由水平位置转至竖直位置。在此过程中,力FF900F900F900F900(A)(B)(C)(D)的大小随角变化的图线是图中的 ( )4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三角硬杆,杆的端点固定着一个

3、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车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且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变化(用F1至F4变化表示)可能是下图中的(OO为沿杆方向) ( )O F2 F1 O F3 F4 (A) (B) (C) (D)O F2 F1 O F3 F4 O F2 F1 O F3 F4 O O F2 F1 F3 F4 5.如图所示,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间的接触相同),则由下列分析可知( )实验次数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弹簧测力计读数/N1静止0.42静止0.63直线加速0.74匀速直线0.55直线减速0.3A小

4、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0.7NB小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0.6N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D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各不相同二。多项选择题6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光滑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个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若F逐渐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 )(A)墙对B的作用力大小保持不变(B)B对A的作用力大小逐渐增大(C)地面对A的作用力大小保持不变(D)地面对A的作用力方向逐渐逆时针转动7从某建筑物顶上自由落下一小石子,小石子所受空气阻力可忽

5、略不计,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若需测定该建筑物的高度,则还需测量下列哪一物理量 ( )(A)开始下落后第一秒的末速度(B)落地前最后一秒的初速度(C)落地前最后一秒通过的位移(D)落地前通过最后1m所用的时间30F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0.50.50123t/s(a)0.50.50123t/s(b)0.50.50123t/s(c)0.50.50113t

6、/s(d)2(A)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 s末的速度,图(c)最大(B)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 s末的速度,图(b)与图(d)相同(C)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 s末的位移,图(a)最大(D)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 s内的平均速度,图(b)与图(d)相同024621345v/m.s-1t/sab9质量为0.3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的速度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速度图像可能是aB物体不受水平拉力时的速度图像一定是bC物体的摩擦力可能等于0.2ND水平拉力一定等于0.1N三填充题(40分)

7、本题大题共8题,每小题5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格或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其中第一空3分,第二空2分。10汽车以8m/s的初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在第二秒内通过的位移是2m,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在刹车之后的1s内、2s内、3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_。 11.如图所示,射击枪水平放置,射击枪与目标靶中心位于离地面足够高的同一水平线上,枪口与目标靶之间的距离s=100 m,子弹射出的水平速度v=200m/s,子弹从枪口射出的瞬间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为10 m/s2,从子弹由枪口射出开始计时,经_s子弹击中目标靶,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到被子弹击

8、中,下落的距离h为_m12如图a所示,一轻绳上端系在车的左上角A点,另一轻绳一端系在车左壁上B点。B点在A点正下方,AB距离为L,两绳另一端在c点相结并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绳AC长为L,BC长为L,两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2mg,则(1)绳BC刚好被拉直时(如图b),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2)为不拉断轻绳,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_。13如图所示,A、B为竖直墙面上等高的两点,AO、BO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为一根轻杆,转轴C在AB中点D的正下方,AOB在同一水平面内,AOB60,COD60。若在O点处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则平衡后绳A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_,杆OC所受的压力大小为_。OF/

9、Nt/s963-331.5F2F114质量一定的某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t0s时刻处于静止状态,若对该物体分别施加水平外力F1和F2,F1和F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且F1和F2始终处于同一直线上,则t_s时刻,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t_s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四、实验题15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1)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你认为方案 更易于操作.简述理由 。(2)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

10、为 。(3分) FbFc甲 乙 B A A B abc 16如图所示,在做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某同学研究了这样一个办法:使弹簧秤从图示位置开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到水平位置,若保持F1的方向不变,且结点始终位于O点,那么,请帮助同学判断,在该过程中弹簧秤和的读数的变化情况( )A. F1增大,F2减小 B. F1减小,F2增大C. F1增大,F2先增大后减小D. F1减小,F2先减小后增大17(6分)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1)甲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

11、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_ (2)乙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 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_ 。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保持AC不变),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_ 。(3)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

12、3)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25cm,则由图可求得拍摄时每_s曝光一次,该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m/s(g取9.8m/s2)。18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a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f 随拉力F的变化图像,如图b所示已知木块质量为0.78kg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0,cos37=0.80(1)求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2)若木块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上方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以a=2.0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c所示拉力大小应为_ N 19一客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同时,在车尾的后面离车头为s远的地方有一乘客以某一恒定速度正在追赶这列客车,已知司机从车头反光镜内能看到离车头的最远距离为s0(即人离车头距离超过s0,司机不能从反光镜中看到该人),同时司机从反光镜中看到该人的像必须持续时间在t0内才能会注意到该人,这样才能制动客车使车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