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精)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47397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产养殖降亚硝酸盐实用方法大全刘秋生珠海市碧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众所周知,水产养殖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亚硝酸 盐含量超标是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常遇到的问题,亚硝酸盐可影响鱼鳃中氧的 传递,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养殖应高度重视。现把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及其原理 整理汇总,供业内人士参考。饲料残饵、肥料和鱼类排泄物等分解产生氨氮,氨氮由游离氨(NH3)和铵 离子(NH4+)组成,游离氨对水生生物有毒,铵离子基本无毒,两者并存且可以 相互的转化:NH3+H2O 一 NH4+OH-,这一平衡受pH影响,pH升高时,平衡 向左移,游离氨成倍增加。正常情况下NH4+被藻类吸收利用,高密度养殖

2、的 中后期,特别这时藻类又老化的情况下,往往产生的NH4+会超出藻类吸收利用, 部分NH4+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硝酸盐、亚硝酸在反消化细菌 的作用下还原转化为NO、N2等,见下图更直观。进入大气fNO、N2藻类吸收利用 f I N2O、NO2|2硝化作用I I残饵、粪便一NH4+ NH2OH NOHNO NO2- NO3If f反硝化作用f亚硝化作用池塘物质转化路径图硝化作用是有两个关键的共生菌群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分别是亚硝化细菌及 氨氧化细菌,利用体内的氨单加氧酶和羟胺氧化酶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氨作 为其唯一的氮源;硝化细菌即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利用亚硝酸氧化还原酶将亚硝 酸盐

3、氧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作为其唯一的氮源。值得一提的是,亚硝酸氧化还 原酶是一个多重功能的酶,既可催化亚硝酸盐的氧化,又可催化硝酸盐的还原, 不同的外界环境诱导其不同的功能,比如在缺氧的条件下它可将硝酸盐还原。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或硝酸盐呼吸作用,即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气 态氮化物(主要是N2,少量是N2O),主要包括四个步骤:NO3-NO2-NON2O 一N,分别利用了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一氧化氮还原酶、一氧化二氮还 2原酶。硝化过程是耗氧的,底层溶氧量非常重要,底泥硝化作用强度随底层溶解氧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强。硝化细菌比亚硝化细菌对水体pH敏感,硝化细菌进行硝 化作用的最适pH范围在

4、8.5左右,pH偏高时亚硝化细菌能够进行亚硝化过程, 而硝化过程受阻,易造成亚硝酸盐积累。反硝化细菌大多属于异养细菌,反硝化作用对温度不敏感,-4c65。都可 以进行,最佳温度为30C60c,10C30C范围内温度影响很小。碳源种类对硝酸还原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氧化亚氮还原酶活性有影响。 当C/N比值过高时,碳源相对“过剩”,就要消耗部分NO-作为氮源。反之,随3着C/N比值的降低,碳源相对“不足”,NO-浓度相对升高,可促进异养反硝化 3作用的进行,产生反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积累。需要说明的是,以前普遍认为硝化细菌是指自化能自养型或认为其在硝化过 程中占据主要地位,但近年来许多异养型微生物(

5、细菌、真菌、放线菌)能进行 硝化作用被报道和证实,虽然其机理和现象尚未得到解释或解释不尽圆满,但其 重要性日益突出,并成为研制降亚硝酸盐理想产品的突破口。一、氧化还原法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NaNO2),水体中以亚硝酸根离子(NO2-)形式存在, 亚硝酸根离子中的氮为中间价态,既可被氧化成NO3-,又可被还原成N2或NO 逃逸,毒性降低或无毒。1、氧化法曾用于水产养殖的氧化物质,有过氧化钙、过碳酸钠、高锰酸钾、双氧水、 次氯酸钠、亚氯酸钠、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三氯异氤脲酸、二氯异氤脲酸、漠氯 海因、二氧化氯等,最常用的是过碳酸钠、漠氯海因、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复 合盐等。上述几种强氧化剂一般作

6、为消毒剂用,降亚硝酸盐是附带作用。实际养殖一 般不采用氧法来降解亚硝酸盐,因为低浓度下降解亚硝酸盐效果不明显,高浓度 鱼虾受不了,而且容易反弹(NO3-在反消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NO2-)。但作为 预防还是不错的选择,选择颗粒性的直达塘底,少量多次的使用,既能消毒又能 抑制亚硝酸盐,一举两得。多开增氧机、增加溶氧也能消耗部分亚硝酸盐,对养殖密度不是很大的情况 效果非常明显。2、还原法还原法就是将NO2-还原成N2和NO逃逸,脱离养殖系统,故比氧化法维持时 间长,还原剂以有机酸类为主,如乙酸、柠檬酸、硫代硫酸钠、尿素、硫代氨基 酸,其中硫代氨基酸最为理想,反应速度快,反应的条件宽广,是最适合养殖

7、水 体使用的安全、经济的还原性亚硝酸盐降解剂,离子反应方程式为NH4+NO2-f N2+2H2 O。其次是柠檬酸、硫代硫酸钠,尿素要在酸性的环境起作用,一般的养 殖鱼塘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当然,单独使用效果不好或者不经济,需要复配一 些催化剂,目前市面上以复配硫代氨基酸为主,实际使用中也会出现有的塘效果 很好,有的塘效果很差甚至没有效果,其中的原因就不展开分析了,有兴趣的可 搜索我们深入交流。由于此类产品刺激性非常小,见效快,同时能减轻氨氮含量超标的毒性,非 常适合亚硝酸盐偏高时的急救使用。当然,此类产品也只能处理水体中的亚硝酸 盐,由于底质源源不断生成的亚硝酸盐,则要多次使用和联合其它的方法

8、解决。二、硝化作用法1、细菌直接分解法利用两类能直接处理亚硝酸盐的细菌,即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硝化菌在有氧 的条件下能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菌在缺氧条件下将亚硝酸盐还原成 N2或氮氧化物,值得注意的是反硝化菌也能将硝酸盐转为亚硝酸盐,最终会还原 成n2或NO,我们知道塘中的溶解氧不足反硝化作用更容易发生,有因反硝化细 菌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使其上升而导致死鱼情况发生。硝化菌属于化能自养菌,生长繁殖速度慢,要20小时以上才能繁殖一代, 硝化细菌有耗氧问题,反硝化细菌在特定条件下有升高亚硝酸盐的风险,得注意 用量,加上菌成活率方面的原因,硝化菌和反硝化菌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目前并 不理想。有

9、个别单位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经过层层筛选和基因重组、杂交育种出 来的优良品种,生长速度大大提高,适应力强,效果理想。充分了解两种细菌的特点,在增氧设施到位、天气晴好,选择优良菌剂产品, 预防使用,效果还是相当不错。2、亚硝酸盐还原酶分解法亚硝酸盐在亚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NO2-+6e-+7H+fNH3+2H2O,利 用亚硝酸还原酶降解亚硝酸盐是很好的思路,用量少,不耗氧,副作用是减缓了 池塘氨氮的转化。亚硝酸还原酶可由巨大芽孢杆菌发酵和特定乳酸菌发酵获得,既可添加在饲 料中预防使用,也可救急时使用,特别适合氨氮不高而亚硝酸盐高的池塘。3、氨氧化酶系钝化法前已述诉亚硝化细菌及氨氧化细菌,

10、利用体内的氨单加氧酶和羟胺氧化酶将 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使此氨氧化酶系失去活性自然就减少了亚硝酸盐,副作用 是减缓了池塘氨氮的转化。4、硝酸盐还原酶钝化法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主要是由硝酸盐呼吸异化型还原酶参与进行的,使此 还原酶失去活性的钝化剂,以复配的硫化双氨最为理想,其不影响其它微生物生 化酶活性。在池塘使用此钝化剂后,能提高硝化细菌的生长速率和硝化速率,降 亚硝酸盐的效果可维持近一个月左右。二、生态抑制法利用池塘的生态系统,根据池塘的物质、能量转化路径,有针对性地对亚硝 酸盐进行预防抑制、消耗利用,更经济、安全、持久地从根本上解决亚硝酸盐超 标问题。1、肥水法加快水体藻类生长繁殖速度,能

11、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当水体亚硝酸盐 偏高时,氮肥是比较充足的,所以肥水主要补充碳肥如糖蜜粉、氨基酸肥水液、 腐植酸钠,“碳氮平衡”有利藻类繁殖;严格控制氮肥、适当补充磷肥达到“以 磷促氮”的目的。可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复硝酚钠,根据情况补充微量元素如 贝壳粉,以及硅肥如硅酸钠,钙肥如碳酸钙等。从生态的角度,肥水法值得推广,但肥水法受天气影响比较大,持续阴天或 雨天、低温藻类难以繁殖,同时属于预防抑制措施,水体亚硝酸盐浓度在 0.35mg/L以上和需要急救时则不实用。肥水法会影响水体透明度,需要经常用净水的EM菌类净化水质,效果比较 理想,既促进藻类新陈代谢,有消耗了有机质,此时的水体营养成

12、分也适合EM 菌繁殖。2、微生物间接抑制法水产养殖用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及复合EM菌,与硝 化、反硝化细菌不同,这几类细菌属于非化能自养菌,并不能直接吸收转化水体 的亚硝酸盐。利用此类微生物降解养殖池中残余的饵料、水体中的有机物,促进 藻类新陈代谢,增加水体溶氧,既能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有能促进硝化、反硝 化的正常循环而降低亚硝酸盐。合理使用有益微生物既能降氨氮,同时有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减少鱼类疾 病,预防亚硝酸盐效果也是显著的。三、其它有效措施1、换水换水是生产养殖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该方法适应于水源充足、进排水方 便的小型养殖水体,要求遵循换水的基本技巧,勿大排大进。

13、换水法控制亚硝酸 盐属于治标不治本,宜结合其它方法和措施使用。2、吸附法吸附法是使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质,如沸石粉、硅胶、活性炭、海泡石等 吸附剂,将亚硝酸根吸附在其结构中。这种方法在生产中广泛使用,许多底改产 品均含有吸附剂成分。其优点是作用时间短、成本低,缺点是用量大。3、微生物床法在池塘水面规划区域,放置陶粒、塑料小球等表面积大的介质,泼洒所需要的微生物,让其粘附在介质上,分泌多糖聚合物连接形成生物膜,由于生物 膜的保护,定向培养的微生物可稳定、持续地发挥其分解有机质及促硝化的作用。4、种养水草法在池塘的部分区域种植沉水或浮水植物,如伊乐草、苦草、水白菜、空心菜 等,利用水草的生长,吸收

14、利用水体中的氨氮,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螃蟹、青 虾、罗氏虾、蛙类等小型水产动物可用,水草也是这些水产动物脱壳生长、栖息 场所。种养水草也是技术活,水草腐烂将败坏水质,同时很费人工。5、底部排污法通过定期的排除池塘底部累积的残饵和粪便,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 盐。精养池都有底部排污系统,土池也可改造安装底部排污系统。排除的残饵和 粪便可以种养蔬菜和养殖贝类,以免污染环境。总之,解决池塘亚硝酸盐超标问题,首先还是以预防为主,养殖过程中得注 意水质、底质的科学调控,建议以微生物为主,其他辅助;高度重视底部溶氧, 根据自身条件和因果关系,多方法与措施联用,不能怕麻烦;急救过后,得重建 池塘正常的物质转化及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