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46977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试卷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试卷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试卷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52分) 出题人 谢奎宗一、(30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羽檄( x )苗裔( y)孤癖 (p)静女其姝( sh ) 修我矛戟(j)B、箱奁( lin ) 机杼( sh ) 羁( j)鸟 乘彼垝( wi )垣皆石穴罅( xi )C、踯躅( zh) 擢( zhu)升 扈( h )江离屡见不鲜(xin ) 贻我彤( tng)管D、衣衿( jn )赍钱(li ) 逡巡( qn)朝搴(qi n )渐车帷裳( sh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 A嬉戏 狙击鸠占鹊巢 饮鸩止渴 B喁喁 城隅美人之怡 不记其数C踟蹰 洵然惮精竭虑 箪食壶浆 D啜泣 缀学毁家抒难 自出机杼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加入WTO以后,进口关税下降了,这对今后我国家电市场是喜?是忧?只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经销商和广大消费者都作出明确的回答。B科学家测量表明,在南极上空,大气层中的散逸层顶在过去的40年中下降了大约8千米左右。C互联网上有些站点,可以申请免费个人主页,这样,你只要将自己的信息放到指定的位置,全世界的人都有可以了解你的一切了。D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这个省的原先极为严重的学术腐败现象已基本杜绝。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

3、的一项是()A、今年9月。沿用了20年的高中语文课本将改头换面,由现种新版教材代替,呼唤多年来的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终于迈开了一步。B、第49届NBA东西部全能明星赛将于北京时间明晨7时在三藩市举行,届时球迷们所熟悉的奥尼尔、邓肯将粉墨登场。C、老师说,写文章,不一定要把说的话写尽,储蓄一些比一览无余更好。D、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票迷撕去了。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枉用相存(存在)渠(他)会永无缘 与府吏要(要求)便言多令(美好)才 何意致(招致)不厚皇览揆(揣度)余初度兮 肇(开始)锡余以嘉名将(将要)子无怒 A BCD6下列各句中加点

4、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越长城之限, 至于泰安 恐美人之迟暮 昔三后之纯粹兮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稍变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秦以区区之地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A BCD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来吾道夫先路也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A B C D8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305首民歌,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 B归有光是明代后期著名古文家,世称震川先生,有人称他的文

5、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C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被钟嵘誉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作品是创作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9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其制稍于异于前慷慨得志之徒,疾病而死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A两个“稍”字相同,两个“病字”也相同 C、两个“稍”字不同,两个“病”字相同B两个“稍”字相同,两个“病”字不同 D、两个“稍”字不同,两个“病”字也不相同10下列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6、C、不能容于远近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起兴手法的是()A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 、桑之未落,其叶沃落花C、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2没有使用“互文”修辞的一项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通C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名词直接作状语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B、买五人之脰而函之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D、泰山之阳,汶水西流14下列有关归园田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羁鸟“和”池鱼“比喻做官就像笼中的鸟、池中的鱼,没有自由。B 、 鸡鸣犬

7、吠,袅袅炊烟的动态,反衬了农村环境的幽静,充满了生活气息。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厌恶官场的心情。 D、 该诗把田园景态与厌恶官场、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起来,内容深厚。 15从孔雀东南飞一文中看,焦母要休掉兰芝的理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但我们从兰芝的言行中丝毫看不出“无礼节”、“自专由”。从兰芝的自提遣归及焦母的性格特点看,她们的真正冲突是()A 、兰芝织布织得太慢 。 B、 结婚三年了,兰芝仍没生孩子,焦母抱孙心切。C 、兰芝说话、做事处处周到而又极自尊自重,焦母颐指气使的封建家长威风施展不开。D、兰芝不如东家“自名秦罗敷”的女子贤惠,婆婆早就憋了

8、一肚子气。二、(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 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止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9、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

10、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谁在”;“同来玩月人

11、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因此,新式西洋标点往往不适合我们的旧诗词。标点增加文句的清楚,可是也会使流动的变成冻凝,连贯的变成破碎,一个复杂错综的心理表现每为标点所逼,戴上简单的面具,标点所能给予诗文的清楚常是一种卑鄙负薄的清楚,妨碍着霍夫孟斯戴儿所谓:背景烘衬的大艺术,跟烛影暗摇的神秘。16对“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从短小的篇幅中体味到悠远的意境。 B在容易理解的内容中看到悠远意境。 C在篇

12、幅短小的诗歌中抒发含蓄感情。 D在简洁的语言中感受余音绕梁之美。17对下面文中的句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假如鞋子形成了脚”是说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B“脚也形成了鞋子”是说篇幅短小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 C“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是说用精细确定的形式,表达不可名言的内涵。 D“烛影暗摇的神秘”是整理所反对的运用标点而带来的对诗歌意境的破坏。18下面不属于中国诗歌“富于暗示”的表现形式的一项是 () A语言文字中包含无穷内涵。 B诗意不了了之。 C使流动的变成冰凝。 D问而不答,以问为答。19下面对文章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理将“暗示”换成“怀孕的静默”,是因为这样更能形象地说明中国诗歌创作的艰辛。 B整理认为诗歌形式的简短并不妨碍意蕴的延长,收缩往往表现为“言有尽而意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